建议:理性选择未来之路 读研与就业可两手准备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12:27 15:42:34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调查中,不少教育专家提醒说,在选择考研或就业的过程中,应该理性选择未来之路。

  读研与就业可两手准备

  “读研与就业并不矛盾,学生应根据个人的能力和特点理性选择,也可以两手准备。”泉州师范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林老师说,大学生进入校园后应有计划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一般来说,大学三年级时就应决定是否要考研,如果要考研就要提前准备,这样更有针对性。其实考研和就业并不冲突,在合理安排的情况下两者可以相互调剂。考研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积累的过程,如果考不上研究生再找工作也可以。

  专家表示,研究生教育属于高端教育,是否考研应该理性看待。一个人接受了研究生教育有所付出必定有所收获。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考研与工作之间的选择。考研对一个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选择,通过研究生深造能使人的水平得到提高,让自己在就业时拥有更强的竞争实力。两全其美,这也是这几年考研热一浪高过一浪的主要原因。专家说,对大多数人来说,能够读研是一件好事。但真正明智的选择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理性选择。

  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兴趣

  “学生考研应综合自身兴趣、能力、经济条件和社会需求各方面来考虑。”泉州师范学院宣传部方老师表示,在自身条件符合考研的情况下,也要考虑选择对研究生有较大社会需求和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比如一些学术研究性的专业如生物工程、环境科学等。考研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应仔细考虑,慎重选择。

  专家认为,考生在选择考研专业时,首先要考虑兴趣,自己对什么专业最感兴趣,对什么专业了解最多,对哪个研究领域最擅长,以后想从事哪方面工作等。兴趣是内在驱动力,是内因,最能调动起考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使最后失败了,但自己曾为自己的追求努力过,从过程中也会得到宝贵的经验。

  社会需求也是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的因素。专家说,现在有些研究生专业虽然社会认可度高,但随着该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需求就会呈现递减趋势,考生毕业后的就业可能会比较困难。所以,考生在选择社会评价较高的专业时,也要考虑社会需求,了解所选专业的社会评价与社会需求是否平衡。

  加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

  许总表示,研究生特别是本科毕业后直接读研的学生,社会阅历等比较欠缺,但他们有后劲。经过几年的研究生学习,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如果能很好地调整过渡期的心态,建立良好的职场心态,相信优势将十分明显。

  目前高校在研究生毕业指导方面做的工作还不够,许多研究生找工作时很茫然,心态上并不务实,建议高校为研究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加强就业指导,让研究生早一点确认自己的定位和认知。同时,研究生在深造时,要更加注意个人能力的提高,多走出象牙塔,接触、了解社会,为将来就业作铺垫。


  “考研人数减少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陈中认为,客观上与国家对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控制有一定关系,主观上与考生个人不同就业心态有关系。但总的来说,从“一窝蜂”考研到仔细考量读研的效果,说明考生对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选择趋于理性,也说明社会对学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看法更趋理性。

  用人单位不惟学历重能力

  近两年来,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在降低,对经验和能力的要求却在提高,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招聘时会考虑成本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都希望能招到马上能创造生产力的职员。

  我市某民营企业人事部黄经理表示,研究生对自身定位较高,而社会经验、实际操作能力、应用技能等却不一定好。因此,招聘时同等条件下,出于成本考虑,企业一般会选择本科生或专科生。不少企业的负责人说,本科直接考上硕士的学生,没有工作经验,而聘用硕士生要付出比本科生更高的报酬,成本将大大增加,所以在学历与能力方面,用人单位越来越理智。

  泉州师范学院宣传部方老师说,泉州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而技术密集型企业较少,前者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高于学历要求,这也在客观上导致了泉州本科生就业比研究生相对容易一些。

  研究生光环有所“褪色”

  调查中,记者发现曾是社会精英代名词的“研究生”,在不少人的观念中慢慢地发生变化。

  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迫于就业压力,部分大学毕业生选择考研延迟三年就业。然而,几年后,研究生的就业之路同样亮起了红灯。华侨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许总教授表示,许多人选择读研的心态比较功利,是为了找到好工作,其实,读研的专业方向更加精深,就业面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变得更窄了。但从长远看,研究生的素质决定其在职场的发展与本科生相比还是有优势的。

  此外,有教授告诉记者,随着前几年研究生招生大幅度增加,研究生质量下降不可避免。现在的研究生,普遍存在从此前导师和学生一对一或一对二、一对三,到现在的一对八,甚至一个导师带着二十多个学生的现象。而且当前在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完善、教学内容陈旧枯燥、学生学术意识缺乏等情况,研究生教育质量有所下降,也是导致研究生光环不再耀眼的原因之一。

  读研机会成本较大

  专家表示,从总体上说,现在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是增长的,但是对于学生而言,需要考虑自己在教育上的投入产出。按经济学观点,预算成本有两种意义:一是衡量支付能力;二是预测成本收益。

  首先要考虑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通俗地理解为:选择一种机会时,你同时要放弃其他机会,而其他机会的成本需要低于你所选择的机会。例如,一个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的花费一般在1000元—4000元,如果是自费读研,3年起码要花费3万元的费用,而少参加工作3年的“经济损失”至少有6万元。换言之,选择读研至少要付出10万元的机会成本,没考上再考,机会成本还会增大。

  其次,从时间成本看,毕竟本科毕业后读研究生的3年是人生中一段黄金时间,在就业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先占要路津”即通常所说的“占位子”很重要。投入时间成本,不一定能够换来更多更好的机会,往往是错过很多不错的发展机会。对于女生来说,年龄的增加更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包括工作几年内可能就要结婚生育,用人单位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考虑,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另外,从心理成本看,读研究生的知识要比本科更集中到某一个专业领域,来自社会、家庭及自身的压力很大,对自己的期望值也会更高,造成心理成本投入太大。而本科生就像一个“原材料”,心态比较务实,干什么都能接受,而且上手很快。

  高校指导学生先就业后择业

  考生群体开始冷静对待考研,和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在职教育的扶持力度及大部分高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不无关系。

  陈中主任表示,从今年华侨大学研究生报名情况来看,在职报考人数与去年相比,增加了100%以上。越来越多人选择先工作几年再决定是否考研,国家近年来出台了许多政策扶持在职教育,职场上有心想深造的人有了更多机会,工作后再考研的群体在学科选择上更理性,学习也更有方向性。

  陈中主任说,大学扩招几年来,全国上下已形成就业形势严峻的共识,为促进学生就业,许多高校从大二、大三便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许多学生都形成了“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导读

  来自市教育局招生考试中心的统计显示,我市报名参加2008年考研的考生有2264人(不含华侨大学MBA联考考生),比上年减少520人,减幅达18.68%,这是几年来考研人数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考研“主力军”———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报考人数比上年减少了两成多,是导致考研人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不仅是我市,从全国的情况来看,考研人数也经历了从“突飞猛进”到“增幅回落”的过程。2007年考研人数与上年基本持平。上海、北京等研究生报考集中的地区,都出现了报考人数的下降,广东、辽宁、湖南等地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也同时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

  泉州考研人数为何出现负增长?是什么原因让考研不再那么热?考研与就业之间,该如何理性选择?本期《新闻调查》将为您分析。

  □本期执行:曾聪虹 黄宝阳 陈小阳 文

  现状

  考研人数首次负增长

  从“突飞猛进”到“增幅回落”再到首次出现负增长———来自我市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市的考研热出现降温趋势。

  研究生报考人数今年减幅18.68%

  来自市教育局招生考试中心的统计显示,我市报名参加2008年考研的考生有2264人(不含华侨大学MBA联考考生),比上年减少520人,减幅达18.68%,这是这几年来考研人数首次出现负增长。

  此前,我市的考研人数呈逐年增长。据统计,从2002年至200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分别为662人、1036人、1399人、2070人、2702人、2784人。由此可见,5年之间我市考研人数增长了3倍多。2006年以后,增幅逐渐回落,考研热有所“退烧”。

  “就在三年前,报考研究生可是一件热门的事。”今年刚刚研究生毕业的小刘说,那时,总有一批又一批抱着考研书籍的同学穿梭在各种各样的考研辅导班和自习室、图书馆之间,“我们班四十几人,就有三十多人报考研究生。”小刘说,当年有7位考上了研究生。

  据调查,几年前,在厦门大学、华侨大学不少本科毕业班,每个班至少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报名参加考研,有的班级甚至有高达90%以上的学生报名考研。而如今,一个班级大概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在考研。一些适合学术研究的专业如医学、教育、环境科学等考研的人数仍然较多,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如会计、机电、英语等考研的人数有所减少,其中女生的报考数量减少较多。

  高校“考研主力军”减少两成多

  2008年我市研究生报考人数统计显示,考生来源中,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的考生为1341人,减少385人,减幅22.31%。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的考生仍是报考研究生的“主力军”,这部分考生的减少较大程度地影响了整体的考研人数。

  华侨大学研究生处招生办主任陈中表示,从今年我市研究生报考数据来看,并不能片面地说考研降温,其实是有升有降,25岁及25岁以下考生减少627人,减幅26.11%;但25岁至30岁考生增加107人,增长29.08%。高校教师的考生减少42人,减幅27.45%;中学教师的考生减少111人,减幅43%;但其他在职的考生增加29人,增长9.6%。

  全国考研人数增幅逐渐回落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考研人数也经历了从“突飞猛进”到“增幅回落”的过程。从2001年到2007年,6年内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从45万增长到128.2万,增加了83万多人。2005年报考人数首次突破百万,达117万人,增幅为24.11%。至2006年报考人数为127.5万,与2005年同比增加10万余人,增幅仅为9%。至2007年,全国共有128.2万人报名考研,比2006年增加了7000人,仅增长了0.55%。

  2007年,我国许多地区的考研呈现“降温”趋势,上海、北京等研究生报考集中的地区,都出现了报考人数的下降,广东、辽宁、湖南等地也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


  先找工作后考研、先考研后找工作、边工作边考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调查中,记者发现,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在职人士的考研、就业各有特点。

  硕士毕业生:

  理想与现实有些距离

  小孙是华侨大学文学院今年的硕士毕业生。历经周折后,她应聘于泉州一家知名民企任人力资源培训师,月薪不到2000元,一周上6天班。“研究生学历既是我的优势,也是我的劣势。”小孙说,她应聘的岗位本科生就可胜任,因此他们只提供她本科生的薪资待遇。由于担心留不住她,企业还希望能跟她签3年的合同。“当初考研是为了充实自己,但工作后才发现,似乎又回到了本科毕业的起点了。”

  今年研究生毕业的小林也有类似的感受。2004年,他本科毕业后,学校有意让他留校工作,结果他考上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他发现留校工作最适合自己,但此时留校已成为研究生就业的“香馍馍”。经过多次考试,他终于顺利留校。“本来读研是为了让自己就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可读了三年,结果还是同本科毕业时找的工作一样。”

  毕业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的研究生小吴苦恼更多。由于和理想的工作状态相差太远,她只工作了两个月便辞职了,在家待业了一段时间。“那时压力太大,周围的人都认为我是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应该能找到好的工作。”经过调整,她心态有了改变,决定先工作积累些经验再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据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今年组织的《文科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显示,65.9%的被访者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或“非常严峻”。而据教育部资料显示,近一两年毕业的研究生,年递增速度超过了26.9%。

  本科毕业生:可以先找工作再充电

  调查中,记者发现,许多本科毕业生不再像往年那样热衷于考研,大多抱着“先找工作再充电”的态度。

  泉州师范学院新闻系2004级学生小邓说,班上五十几名同学仅有3人报名考研。小邓说,考研、读研需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她想早点出来工作。“考研花费至少上千元,考上后如果自费还要花费好几万元。”小邓说,自己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想先工作后再考虑考研。

  泉州师范学院2003级毕业生小林考上了研究生,但是她却放弃读研先找工作。“现在正好有合适的工作让自己做,可以先积累工作经验,将来还可以再考研,拥有工作经验去学习更有针对性。”

  一部分仍在坚持考研的学生也有自己的想法。华侨大学数学系的小黄说,虽说就业形势严峻,但读完研究生后,专业素养会比本科生强,在竞争力上也比本科生有优势。如果考不上,也可以先找工作磨炼,等有了一定经验再考研。

  在职人士:考研为自己开辟新天地

  拥有本科学历的小林在我市某医院眼科工作3年。为提高竞争力,他攻读在职研究生,并在今年考上了暨南大学的研究生。

  在市区一家外贸企业工作的小许则干脆辞去工作,专心给自己“充电”。“看不到好的发展前景,想考研给自己开辟更多的就业空间。”她说。

  高校教师、中学教师继续深造读研的也不在少数。泉州师范学院方老师说,现在高校教职工大部分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本科学历的职工受环境影响,必须“充电”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能力。

  考生中,已经工作又投入到考研大军中的人占了一定的比例。专家说,在有较好的就业机会条件下,经过一定的职场磨炼后,考生可以了解目前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样在今后读研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在终身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学习的机会更加有弹性,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应该逐步深入人心。



相关文章


边玩边学:看电影《怪物史瑞克》学考研英语
考研《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四章疑难点解析
备战09考研:考研英语寒假计划帮你定
考研人心语:盛开心中的蓝莲花
建议:理性选择未来之路 读研与就业可两手准备
分析:读研机会成本大职场规划须谨慎
案例:考研和工作 不同群体各有选择
部分地区考研人数负增长 专家建议理性选择
天津医大研究生院将培训2000名乡村医生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