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应抓好“四个突破”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12:28 12:40:1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最近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一再强调,要把解决“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党工作的 “重中之重”。贯彻十七大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在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着力抓好“四个突破”。
  一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上取得突破。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定位,也是搞好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的主基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就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城乡联系和发展的互补性,缩小城乡差距,化解城乡对立,实现城乡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方面的协调发展水平。我省城乡经济发展整体较差,而城乡对立却较为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1(农村):4(城市)以上的高位,城乡矛盾在西部地区都较为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之间在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环境条件、社会保障等方面,缺乏对接的基础,没有形成“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关系。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在领导农村工作指导思想上,搞清楚障碍“一体化”的问题,形成明确的实现一体化战略思路,下大力气抓好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措施,带动整个新农村建设深入进行。
  二是加快建立支农长效机制,努力在提高农业产出水平上取得突破。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支持农村生产和经济发展的系统化服务体系,是体现“重中之重”战略定位的必然要求。各地农村发展的实践都说明,孤立地抓农业、就农村说农村,是不能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突破发展的。我国已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农业和农村发展也亟需这种支持、支援。建立全方位有力量的支农机制,在我省农村发展中更具有紧迫性和针对性。尤其是应在机制的长效上下功夫,使这种支持不是停留在形式上,而是能够取得实质成效;不是一时一事的活动,而是有规范的持续行为;不是个别的、偶然的、单一的做法,而是全面系统协调一致的成套措施。从而,真正推动农村产出水平迈上一个台阶。
  三是加快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在非农产业产出能力上取得突破。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伴随农业产前、产后服务的现代化,这不仅是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共同经验,也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村创收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趋势。我省农村经济总体上仍处于小农经济状态,农村收入仍以家庭经营为主,家庭生产仍停留在“小而全”自然经济方式,农业产前、产后服务单调,农村分工不发达,非农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目前全省农民收入的多一半来自家庭经营收入,家庭经营收入中的第一产业份额和种植业收入份额都在八成以上。这种收入结构,决定收入增长缓慢。所以,提高我省农民收入,必须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入手,大力引导农户走出传统的“小而全”生产,实现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非农产业,使农民收入增长的支点,逐步地由主要依靠土地和体力劳动的古老要素,转移到资本、技术、管理、信息、产权等现代生产要素上,形成增长能力的根本性突破。
  四是创新农村经济主体,实现人才资源贡献能力上的新突破。经济主体活力是经济发展活力的根本所在。目前制约农村经济主体活力的问题主要是组织化水平低、智力素质较差。与小农生产方式和自然经济性质相联系,我省农村经济主体仍以家庭农户为主,生产规模极小,产品商品量很少,市场关系残缺。多数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科技知识和经营能力,外出打工也基本停留在出卖体力的水平上。因此,提高人力资源的贡献能力,一方面要积极提高经济主体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适度扩大规模经营,鼓励农民和家庭创办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推动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民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技能素质,逐步培养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以农民素质的转变和智力的提高,带动农村创造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相关文章


《城乡规划法》实施城市规划局更名城乡规划局
新农村建设应抓好“四个突破”
广州市138个城中村改造 非让2200年历史走开吗?
新世纪我国城市建设的理念
循环经济资源转型城市递向世界的新名片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