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城乡统筹“无缝对接”走出个性化道路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12:28 12:53:1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竹鸣说,“自从2002年区划调整后,高新区从原来的52平方公里一下子扩展到了258平方公里。在二次创业过程中,缩小城乡差别、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既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苏州高新区的必然选择。”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高新区累计动迁居民2.8万户,节约土地1.1万亩;建成了一批现代化动迁小区,10万农民集中居住逐步转变成城市居民;基础设施覆盖范围达12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67%。
苏州高新区城市化的独特路径是“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园区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在此过程中实现“三个同步”:工业向园区集中与新型工业化同行,住宅向社区集中与新型城市化同步,人口向城市集中与富民工程同进。王竹鸣认为,“三个集中”和“三个同步”是高新区实现从城乡统筹到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的关键抓手。
朱页是一家电脑绗缝机公司的老总,10多年前公司从苏州市区搬迁到高新区,他清楚地记得,那时候狮山桥往西不到500米,路就到头了,四周都是农田。随后的日子里,朱页见证了高新区的成长历程。只要是马路修到的地方,马上就有住宅楼、商业区跟着配套。2005年,根据有关规划,朱页的公司再次搬迁,搬到了高新区西部枫桥镇的标准厂房里。如今,当年的枫桥镇变成了枫桥社区,镇里的标准厂房变成了枫桥民营科技园。而10多年前寂静的狮山路,如今已汇聚了近30家金融机构,成为姑苏城外的不夜城了。
五个“一体化”:统筹发展全方位
12月3日,高新区新宁自来水公司架设的最后一根管道全面贯通,标志着高新区城市供水系统延伸到了全部乡村,自来水“村村通”成为现实,湖边人家可以喝上太湖水了。
在高新区决策层的眼中,“人口向城市集中”决不是单纯的农民动迁进城和人口转移,更在于其经济生活空间的转移、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通过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的手段,实现经济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
王竹鸣介绍,高新区目前已在领导体制一体化的基础上,基本完成了几个方面的“一体化”工程: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年内将实现城乡规划覆盖率100%;基础设施一体化,全区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开通公交、家家用上自来水、户户实现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从今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城乡一体的新型医疗保险制度;就业社保一体化,全区已实现与苏州市区范围内的劳动力市场信息资源共享。
教育一体化建设是一个典型例证。开发之初,苏州高新区仅有几所校舍破旧、设施落后的农村小学,一批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充当主力军。高新区按照“居民小区建设到哪里,学校就要建到哪里”的规划要求,在教育硬件上累计投入达16亿元,建成19所设施达到或超过省级标准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投资1800万元建造的苏州实验中学体育馆,可以承办大型赛事。一批学校还装备了千兆到校园、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所有学校均是宽带接入。
2006年,高新区在苏州率先实现省四星级高中优质资源全覆盖。本月初,高新区顺利通过全省教育现代化创建评估,跻身全省教育第一方阵。
三招并举:就业创业加保障谱写“和谐曲”
今年19岁的陆晓冬是高新区镇湖街道秀岸村的一位村民,初中毕业后,没有一技之长的他长期辍学在家。不久前,镇湖街道劳动保障信息化“村村通”工程进入村里,村劳动保障协管员按照“村村通”网络中得到的信息,推荐他去中国刺绣艺术馆应聘保安。陆晓冬被录取了,现在月收入1000多元。
据统计,借助苏州市劳动保障四级网络,仅去年高新区就有6683名失地人员和7203名城镇人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基本上实现“不挑不拣,立即就业”。
“富民、和谐”始终是高新区城乡一体化追求的目标。围绕“就业利民、创业富民、保障惠民”,高新区多管齐下为百姓谋福利。预计今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可达2.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分别比五年前增长80%和67%。
高新区采取镇(街道)办班、区聘请选派师资、政府出钱“买单”、失地(失业)人员免费受训的形式,先后开办了10多个创业意识、创业实训和创业提高培训班。不少失业人员藏在心底的创业激情被点燃,2004年以来,全区已有3800多失地农民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完善的区域社会保障体系,为千家万户撑起了“保护伞”。高新区在江苏省是较早实行统筹城乡社会保险的地区之一。据初步统计,在苏州高新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的25.06万人中,本地农村劳动力(含被征地劳动力)和外来农民工约占80%,在各类企业工作的本地农村劳动力参保率超过98%,外来农民工参保率在90%以上。今年实施的高新区城乡一体的新型医疗保险制度,完全实现了与市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少儿和居民医保等政策“无缝衔接”。

相关文章


唐山市: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构筑发展新格局
机遇 变革 城市新区
苏州高新区城乡统筹“无缝对接”走出个性化道路
贵港:转动城市建设的“资金魔方”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