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化——赫哲族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3 16:26:54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赫哲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现有4245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饶河、抚远两县,聚居在街津口、四排、八岔3个民族乡。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历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等不同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  

  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有不少语汇与满语相同。现在40多岁以下的赫哲族人已不会说民族语,通用汉语。赫哲族没有文字,通用汉文。过去曾信仰过萨满教。  

  赫哲族生活的地区山青水秀,河汊纵横,为渔猎经济提供了便利的自然环境。过去民间所说的“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就是对赫哲人民浪漫生活地真实描绘。现在沿江而居的赫哲人仍以渔业为主,不论男女老少,都是捕鱼好手,以渔业经济为核心,形成了赫哲族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  

  捕鱼技术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赫哲族人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独特的捕鱼经验。他们对鱼的生活习性非常熟悉,知道什么季节在什么水域用什么方法可以捕到什么鱼,且鱼具之多分工之细,可以说在世界各民族中占有领先地位。 

  赫哲族捕鱼工具可分为叉、钩、网三类。鱼叉有活杆叉和连杆叉两种。活杆叉是叉中鱼之后,叉杆与叉头可以脱离,叉头的套上拴有绳子,可以拖住叉中的鱼不使逃脱。活杆叉又有大小之分,大型叉专门叉捕鳇鱼,早年能捕到500公斤重的鳇鱼,近年400公斤左右的也时有所见。大型叉的铁制叉头约70厘米长,有3个并排的叉尖,每个叉尖的周围有4个倒钩,中间的叉尖长约30厘米。叉杆直径4厘米,长4米。叉杆与叉头用6米多长的马尾绳连结,并拴有以充气鱼泡做的鱼漂浮子。叉杆的尾部还拴有一根7 米多的长绳。叉鳇鱼时至少得二人合作,把舢板船插桩固定在水深1至1.5米的急流滩头,待鳇鱼逆流而上时,于5至10米处投叉捕鱼,几乎百发百中。鱼被叉中之后,翻腾挣扎,叉绳被鱼拽走,渔人视漂而追,将鱼拖到船上。若鱼太大,就直接拖到岸边,将绳子拴在树干上,等鱼无力时宰割运回。  

  冬季捕鱼又别具一番情趣。赫哲族渔民先在江面冰上建一小屋,在屋中凿一个直径1 米的冰窟窿,关起门来,屋暗而冰下清亮,鱼游到冰洞处很容易看到和叉中。过去鱼多的时候,渔人就坐在冰洞旁用笊篱向外舀鱼。半日功夫就可捕获上吨鲜鱼,利用天然冷冻,装箱运往各地。  

  钩捕的方法多用于春秋冬三季。捕不同的鱼用不同的钩。有种被称为“快钩”的渔具,是在40至50米的钓绳上拴有300来个鱼钩,每钩一次,就可获得一串活鱼。  

  网捕的收获量最大。每当渔汛来临,赫哲渔民便家家户户备干粮补鱼网,作好捕鱼准备。他们一般使用长10至15米,宽2 至5 米的片网捕鱼,在水域宽阔的地方,有时将10多片网连接在一起使用。碰上好运气一网就能捕到5000多公斤鱼,这时如有客人登门,热情的赫哲人一定会让你品尝他们的美味鱼宴。

  美食生鱼  

  赫哲族有吃生鱼的习惯。从鱼皮、鱼籽到鱼肉、鱼脆骨都有生吃的妙法。最常见的是“拌菜生鱼”。其做法是将活鱼肉剔下切成丝,拌上野生的江葱、野辣椒、加上醋和盐就可食用。没有醋时,可把野樱桃捣成浆汁拌上,味道十分可口。传说,这道名菜是一位赫哲妇女传下来的。早先,有个刚过门的新媳妇,聪明美丽,啥也难不倒。有一天,老公公给她出一了道难题,让她做的鱼看是生的,吃又是熟的。于是她挑了两条新鲜鲤鱼,飞刀剔下鱼肉,切成鱼丝,放在桦木盆里,用醋泡上。然后把鱼皮往火上一烤,一抖落,鱼鳞全掉了,鱼皮烤得焦黄脆香。她把鱼皮也切成细丝放在桦木盆,再加上点佐料一搅拌,一大盆刹生鱼做好了。老人家一吃,连连夸奖。这样,人们仿效拌菜生鱼的做法便流传下来。现在做这种菜的佐料更加齐全了,有黄瓜丝、白菜丝、菠菜丝、土豆丝等,并加上味精、生姜、精盐、辣椒油、葱、蒜等调料,色、香、味俱全。渔民们在船上边吃边饮,兴奋之时引吭高歌,十分惬意。

  鱼皮服饰  

  鱼皮衣服是过去赫哲族独有的民族服装。充分说明了赫哲人具有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适应环境、创造生活的顽强意志与高度智慧。鱼皮衣服是把鲢鱼、鲤鱼等鱼皮完整地剥下来,晾干去鳞,用木棒槌捶打得像棉布一样柔软,用鲢鱼皮线缝制而成。受满族服饰的影响,鱼皮衣多为长衣服,主要是妇女们穿用。其样式象旗袍,腰身稍窄,身长过膝。袖管宽而短,没有衣领,只有领窝。衣裤肥大,边沿均有花布镶边,或刺绣图案,或缀铜铃,显得光亮美观。鱼皮套裤,有男女两种。男人穿的上端齐口,裤脚下沿镶黑边。冬天穿上狩猎可以抗寒耐磨。春秋穿上捕鱼可防水护膝。不过,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赫哲族服装的材料及式样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鱼皮不再是赫哲族的遮体服饰,而是作为一种民间工艺被收藏于艺术的宝库博物馆之中。

  古老独特的鱼皮衣

  新生的节日“乌日贡”  

  “乌日贡”节产生于1985年,意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时间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历时3日,地点在赫哲族聚居区轮流。节日的白天主要是体育竞技。有游泳、划船、撒网、拔河、叉草球、射草靶等。其中叉草球最富民族特色,是叉鱼草技术在陆上业余训练。草球以湿草捆扎而成,大小若足球。比赛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多个草球扔出一定距离,参赛者站在同一界线上轮流用近2米长的3齿木杈投叉,中者为胜;另一种是分两队比赛,甲队先把球抛向空中,球落地前乙队若能叉中,就前进15至20步,否则后退同样的步数,改由乙队发球甲队叉。先前进到终点的队为胜。入夜,江边燃起堆堆篝火,举行群众性的聚餐宴饮活动。人们手拉手跳起天鹅舞、萨满舞、鱼鹰舞、手鼓舞。热情奔放的舞姿伴以曲调悠扬的歌声。赫哲族民歌,有10多种。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喜歌、悲歌、古歌、渔歌、猎歌、礼俗歌、情歌、摇篮歌、叙事歌、新民歌等。妇女爱唱“嫁令阔”(类似于民间小调)老头爱唱“伊玛堪”。“伊玛堪”是种民间说唱文艺形式,类似于北方的大鼓,形式具有史诗的特点。皓月当空,篝火通明,赫哲族村屯充满了欢乐气氛。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少数民族文化——赫哲族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