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知识:昭陵下马碑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3 16:02:1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昭陵周围有八座下马碑。其中,六座在昭陵陵前,两座在东、西红门附近。陵前的六座下马碑,两座在新开河北岸(今220路汽车站及军区俱乐部附近各一座),两座在神桥桥南(离公园正门以北约五十米)。这六座石碑至今保存尚属完好,碑的石材、选型。尺寸大小均无大的区分。石材都是青沙石,碑身高4.12米,宽l.06米,厚0. 42米,石座为正方形,长宽各2.53米,碑座与碑身四角有“戗角石”,既可起到加固碑体的作用,也起到装饰美化造型的作用,碑身的上下首各刻有“如意纹,”中腰开光部分为碑文。六座碑的碑文不完全相同。其中,新开河北的两甬碑碑文是满、蒙、藏、回、汉五种文体、碑文是:“诸王以下官员入等至此下马。”碑阴与碑阳文字同出一式。其它四座是满、蒙、汉三种文体,碑文亦为:“诸王以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下马碑是封建等级制度的标志,明清时期广泛应用在陵寝、宫殿、坛庙乃至王府等处(王府只立‘下马桩”)距离远近按尊卑等级有所不同。官员外出行走每遇“下马碑”必须下马、下轿步行而过,否则是违制,要受到参处。例如,崇德三年(1638年)五月,正黄旗固山颜真阿代,路过盛京宫殿骑马招摇而过,被一个名叫弗古海的阿哈看到,弗古海将此事报告盛京刑部,阿代被罚银五十两。应该说阿代受到的处罚还算是“轻典”。
昭陵在建陵之初仅有下马木牌或用陵前石狮子和红椿做为下马标记。如,顺治八年六月规定:凡祭陵时“诸王”在狮子处下马,官员于“红椿处下马”。随着陵寝制度的完善。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皇帝弘历东巡盛京时决定把昭陵以及福陵、永陵下马木牌一律改为石碑,“以昭永远”,显示国家“一统同文之盛”。据历史档案记载,弘历对改进下马碑一事表现积极。九月十一、十八两日他分别在夏园行宫(新宾永陵附近)及盛京行宫传旨给盛京工部传郎,要求他立即着手办理。弘历还具体提出:下马碑要用“满、蒙、汉、西番、回子”五样字式。并尽快把设计图样画好,送他审定。由于这是钦定工程,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开工时间经过钦天监大臣选定为乾隆四十九年五月二十五的寅时(晨五至六时八届期,三陵下马碑工程同时破土。担当昭陵下马碑监修工程的是盛京工部主事长亮及员外郎麻强二人。工程历时三个月,崭新的下马碑全部雕造完毕并按时立起。

相关文章


景点知识:昭陵神道
景点知识:昭陵下马碑
昭陵神桥——玉带桥
景点知识:昭陵石牌坊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