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旅游文化:徽商文化——讲诚信的徽骆驼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3 17:35:3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徽商是明代中叶至清道光年间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的一支商帮,曾创造了雄踞华夏商界三百年之久的辉煌。据史籍记载:徽商经营之域,"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其地无所不至。徽州六县宋元明清历代致富商人至少有近千人,其中拥资百万的巨贾富商有二百三十多人。在明清时期的江浙一带,商品经济颇为发达,徽商云集,势力盛极,故有"盖扬之盛,实徽商开之"之说。在汉口徽商不但建有豪华的同乡会馆,且在江滨开辟"新安码头",专供徽商停泊船只。在沿江其他城市,徽商也是聚集成帮,称雄市场。

那么,源自深山僻壤,"流寓四方"的徽商为何能在天南地北落地生根,站稳商埠,立于不败之地?研究徽商这一历史现象时,我们发现其核心就在于"诚信为本"的商业理念。

徽商在异地他乡的立足发迹和徽商集团整体势力的崛起称雄,虽与徽商本身素有"徽骆驼"之称的吃苦耐劳精神、善于经营理财的精明头脑和某些外在机缘以及聚散网络不无关联,但就经营理念而言,讲道义、重诚信,显然是最核心的因素。徽商在营商活动中,历来看重"财自道生,利缘义取""以儒术饰贾事 "。徽商吴南坡表示,"宁奉法而折阅,不饰智以求赢","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饰价为欺。"主张诚信为本,坚守以义取利,是徽商一以贯之的儒商品格,也使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从根本意义上说,将诚信作为经商从贾的道德规范,正是徽商获得成功的要诀所在。

利与义的辩证法

商家在营市利人的同时从中获取合理利润,本无可厚非。但如何看待义利关系,是见"利"忘"义",还是"取予有义",则是考衡商家职业道德和商业理性的标尺。明代有一徽商在江苏溧水经商,低息借贷便民,从不居中敲剥。嘉靖22年谷贱伤民,他平价囤积,次年灾荒,谷价踊贵,他售谷仍"价如往年平 ",深得百姓信佩。无独有偶,休宁商人刘淮在嘉湖一带购囤粮谷,一年大灾,有人劝他"乘时获得",他却说,能让百姓度过灾荒,才是大利。于是,他将囤聚之粮减价售出,还设粥棚"以食饥民",赢得了一方百姓的赞誉和信任,生意自然也日渐兴隆。以义取利,为义让利,一方面体现了徽商对中国传统伦理原则的恪守,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徽商对"义"、"利"辩证关系的深刻领悟和具体把握。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说:"与人谋事,先人得之;与人举事,先人成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此亦徽商为人处事之本和经营决策之术。

货真 量足 价实

历史上,各地商家在买卖中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现象时有发生,然徽商却不屑为之。明朝徽商胡仁之在江西南丰做粮食生意,即使在天灾大饥之年 "斗米千钱"的情形下,也决不在粮谷中掺假害人。清末胡开文墨店发现有批墨锭不符质量要求,老板胡余德发现后立即令所属各店停止制售此墨,并将流向市场的部分高价收回,倒入池塘销毁。为保证商品质量,维护客户利益,决不掺杂使假,甚至不惜血本,毁掉重来,体现了徽商以诚待人的处世原则和以真行贾的经营理念。儒家经典素有"明允笃诚"之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民无信不立"。富与贵乃"人之所欲也",然"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徽商历来奉行"贾道而儒行",倡扬诚信之商德,"不效世用一切狙诈术",不以"功利为急",故誉溢湖海,"而资益积也"。徽商许宪由此总结道:"惟诚待人,人自怀服;任术御物,物终不亲。

徽屯老街"同德仁"是制售中药材的百年老店,为保证药材货真价实,维护商号声名信誉,店主每年专派经验丰富的老职工前往名贵药材原产地收购原料。在加工炮制方面,更是遵守操作程序,严格把关,从不马虎。如:在炮制特色名药"百补全鹿丸"时,该店每临秋末冬初都要举行"虔修仙鹿"仪式,即在抬鹿披彩游街之后,让众人现场监督鹿丸制作的全过程。徽商在各行各业,正因为坚持以真取信,以诚待人,秉德为商,重义取利,才赢得了广阔的市场和弥久不衰的声名。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廉者,有分辨,不苛取;归富者始若俭于取,终则厚于藏。"徽商在张弛万变、风云诡谲的商海中,之所以能立足稳健,贾道通达,声名远播,皆因"智巧机利悉屏不用,惟以诚待人"之所致。



相关文章


山西旅游文化:晋商文化——晋商历史探源
山西旅游文化:晋商文化
山西旅游文化:晋商文化——晋商何以称雄数百年
山西旅游文化:晋商文化——晋商的诚信之道
安徽旅游文化:徽商文化——讲诚信的徽骆驼
安徽旅游文化:徽商文化——徽商的儒学气质
安徽旅游文化:徽商文化——徽商发展历史
安徽旅游文化:徽商文化——徽商兴衰考
道教文化:地方守护神--土地神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