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多视角分析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1:07 12:19:49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摘自十七大报告
  “特”在哪里?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工业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根本要求的必然选择,是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实现工业化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模式。相对于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和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更丰富,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特征更鲜明。
  一、以科学发展为指针。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以大规模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先发展、先污染、先破坏,后治理”是其典型特征。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也以粗放型增长为典型特征,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方式不可持续。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工业化道路。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以集约增长为基础和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永续发展。
  二、以与信息化融合为方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而当今时代,已不允许我们重走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必须把工业化和信息化有机结合起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这是我们党在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和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得出的必然结论,指明了我国工业化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就是要在工业化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水平,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把提高工业化水平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动力,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三、以自主创新为核心。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以粗放型增长为主要特征,技术创新明显不足,对外技术依存度明显偏高。因此,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就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这就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提升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工业化的战略基点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通过强化自主创新,不断提高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工业由大变强。
  四、以扩大内需为支撑。我国传统工业化是建立在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基础之上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外贸依存度只有15%左右,到2006年则已飙升至65%,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大国水平。随着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争端和摩擦日益增多,极大地增添了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和潜在风险。因此,必须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把推进工业化与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结合起来,把工业发展牢固建立在不断扩大内需的基础之上,为工业化稳步推进提供坚强支撑,为工业化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资本品生产与消费品生产的关系,积极促进和扩大就业,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充分发挥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和工业增长的原动力作用。
  五、以产业协调发展为动力。由于我国是在传统农业部门没有得到根本改造的前提下发动工业化的,同时在工业化进程中片面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重工轻农,重生产轻服务,使得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比重畸高,第一、第三产业发展长期滞后,产业结构严重失调。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可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遵循三次产业演变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通过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以三次产业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带动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落脚点在哪里?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要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而实施技术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的主体是各类人力资本载体———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人力资本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决定了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的状况,也决定了物质资源及其他要素的利用效率,影响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因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最终落脚点是要求开发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本。
  一、我国人力资本的现状不能满足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
  目前,我国虽然人力资源充足,人力资本总量居世界前列,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和结构都远不能满足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首先,从科技人才看,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十分短缺,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科学家更是凤毛麟角。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其包含的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我国参与领导层的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其中在一级科学组织担任主席的仅1名,在二级组织担任主席的仅占1%。并且我国科技人才在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中的配置不合理,我国高级科技人才中90%分布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约7%分布于企业第一线。我国科技人才的这种状况将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并制约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不能为新型工业道路提供技术支撑。其次,我国企业的管理人才素质普遍较低,高级管理人才短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数量较少。以企业家为代表的高级管理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决策者,是各种生产要素使用的组织者,该类人才的缺乏,会使企业创新乏力,要素使用效率难以提高,从而阻碍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最后,从技能人才角度看,我国1.4亿名城镇职工,其中技术工人只占一半,而技术工人中初级工人又占60%,中级工占35%,高级工只有5%。这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40%相差甚远。据测算,到2010年,中国技能人才需求总量将增长20%至25%,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将翻一番。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无疑将影响企业产品的质量以及物质资源和其他要素的利用效率,难以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从而影响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因此,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本。
  二、大力开展教育和培训,提升人力资本
  教育和培训是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要提升人力资本,一是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该战略在宏观上保证了企业能够得到所需的各类人才。提升企业人力资本的另一有效途径是加强企业内部的在职培训。由于当今世界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加快,企业各类职工只有不断通过培训或其他方式获得这种探索学习的前沿科学知识、管理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职业培训是企业发展的柱石”,对企业职工,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计划和培训制度,建立学习型组织,形成终身学习和培训制度。对科技人员,可以采取多种培训形式: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让科技人员参加与本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紧密相关的研究项目;让科技人员参加本专业的高级学术研讨会;参加相关领域的短期培训;接受大学的远程教育。对管理人员,可以采取短期培训、与高等院校合作等培训形式。对于技能人才等一线操作人员,由于90%的技能是在工作岗位中获得的,对技能人才进行不断的甚至是终身的培训必不可少。因此,应建立高技能人才业务进修和培训制度,开展技能提升和岗位培训,完善名师带徒的措施,发挥老技师的带动作用,广泛开展技术练兵、观摩、研讨、攻关、竞赛等活动。同时要发挥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高等职业院校等培训基地作用,同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果。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分配制度、晋升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增强员工自培训的动力。

相关文章


古浪县城乡建设管理综述
城乡从“二元”到“一体”的跨越
走自身特色工业化城镇化道路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多视角分析
济南南部山区保护发展规划公示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