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不应成为房价上涨的借口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1:07 13:01:24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房价牵动着每一个购房者的神经,建筑节能与房价的关系自然引来多方争议。尽管关于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执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建筑节能将导致房价上涨成为不少人对建筑节能不“感冒”的借口或托词。拒绝做建筑节能的开发商说:“做建筑节能将导致成本增加、房价上涨。”没有体会到节能房好处的购房者说:“买节能房,购房成本高,不划算。”
  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房价上涨真的是建筑节能惹的祸吗?建筑节能投入产出比怎样?经济效益如何?
  现象:陷入“节能建筑高投入、高成本”的怪圈
  目前,不少人陷入了一个怪圈:节能建筑价格高。有人这样进行逻辑推理:在建筑上投入做节能,成本会提高,买房时就要多花钱,节能建筑必定价格高。为此,人们质疑、怀疑、害怕、担忧。湖北省建设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湖北省建设厅节能办公室主任高桥芳对此深有体会。他说,在和普通市民沟通时有障碍,有购房者表示买不起,最好不要做建筑节能了。
  无独有偶,目前部分开发商在建筑节能的认识上也存在误区,认为节能建筑即是高投入、高成本的建筑。尽管目前房地产开发和住宅建设的重点工作是推进住宅产业化,其中建设保温节能小区、提高住宅保温隔热性能是建设生态型小区的关键,但有开发商担心开发节能建筑会导致成本增加,并将此作为其不开发或者延缓开发节能项目的“挡箭牌”。而且,他们振振有辞:“国家用宏观调控稳定房价,建筑节能提高房价,不是和国家的政策相违背吗?”
  这些现象显然是对建筑节能的一种误解。北京成业行房地产投资顾问公司总经理邵念强分析,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我们所看到的锋尚、MOMA等典型的项目,主打节能环保,而且做得很好,不可讳言的是因科技的投入让项目增加了不少成本,价格也卖得很高。对于高端产品,建筑节能增加的成本会被掩盖掉,反而会成为卖点,而在普通项目、中低端的产品中推广这种建筑节能技术可能会增加难度。加上节能建筑在使用时的优势并没有很快体现出来,所以人们总认为建筑节能和自己关系不是很大,出现这样的误解也就无可厚非了。
  解开心中的结:投入究竟有多大?
  节能建筑究竟需要多大的投入,与普通建筑相比,造价要高出多少,投入产出比究竟如何?这是目前开发商和消费者所共同关心的。
  “如现在执行节能50%的标准,其造价比普通建筑约高10%,但这笔投资十分划算,只需5-7年通过建筑的节能就可以收回投资。而一般建筑的寿命有50年,受益时间长达40多年。”开发并推行节能住宅的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建筑在欧美非常普遍,其造价比一般建筑高出3%,但由于节能和优化组合,每年的运营费用却可节约60%。
  中侨(武汉)置业公司是在武汉市中心城区开发了优秀建筑节能示范项目“中侨观邸”高层住宅的开发企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认真计算后认为,投入做建筑节能是完全可以的。通过做外墙外保温,屋顶、窗户采取节能措施,选用中空玻璃,用能系统方面采用太阳能,另外采用中水处理、污水再利用等回收技术,一次性在建筑上的投入每平方米最多增加100多元。从售价上看,绝对成本虽然增加了一点,但从长远看,运行成本会降低,受益会很大,可以说是投入有限、收益无限。以100平方米的房子为例,买房时,投入增加1万元,由于外墙外保温加中空玻璃,可以让温度流失减少;太阳能、地源都是大幅度降低用能,一次性投入后,节电比常规省三分之二,用户住入这样的建筑,虽然一次性投入加大,但是长年的低耗能3—5年内就可收回成本,并且终身受益。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高价不等于优质,低价一定劣质。这是社会不满意、百姓不满意的。作为有责任的开发商,我们想用自己的作品来改变这种偏见,做出国家满意、社会满意(符合环保节能)、百姓满意(优质舒适、价格合理)的好产品。”中侨(武汉)置业总经理丁孔实先生掷地有声地向社会和“中侨观邸”的业主们做出承诺。
  对消费者而言,尝到节能建筑甜头的业主说:“买节能房的钱是花在刀刃上。”武汉的高先生是三口之家,以前家庭平均每月用电100元,包括夏季空调制冷、冬季空调制暖;用水的费用每年大约500元。在第二次置业时,买的节能房每平方米多花100元左右,自从住上节能房才真正受益:每年省电费800元;水通过回收后可省350元,一年下来水电费节约1000元左右,投入增加的1万元成本10年就可以回收。高先生深有感触:“如果是用电用水大户,节省的水电将更多,回收周期也将更短。如果一个住宅建筑的生命周期是50年,后40年是纯收益,降低了家庭开支,无形之中为家庭和社会创造了福利。”
  对开发商来说,该如何算这笔账呢?有开发过建筑节能项目的房地产公司分析,在资金流量上,最关键的是前期开发费用和销售回款额度及周期。而中间的建安等成本费用相对固定,发展商担心的是:前期大量投入,中间如再增加是否在销售时可以顺利回收。对于节能新型产品的市场认可度的怀疑导致了不愿冒险增加投入。其实,按市场化的运作思路,“成本的概念=产品的市场价格-利润”,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使开发风险降低,实际上是平衡成本的市场化行为。不同侧重的技术应用,可以产生更多的特色楼盘,市场中的产品将更加丰富。而中国是消费文化的国家,消费者对于产品附加值有需求,新型技术产品不但健康了供需关系,而且存在广阔的市场。

相关文章


注册建筑师-高层建筑的文化突破方向
建筑新方向:节能建筑设计与高新技术应用
建筑节能不应成为房价上涨的借口
我国将建立节能建筑认证制度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