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丁远谈中国EMBA发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1:11 12:02:18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丁远: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会计学教授
  记者:首先祝贺您通过我们广大学生的评选,获得了07年优秀教师的称号。请问您在获得这个荣誉以后,心里的感想是什么?
  丁远:应该说非常激动。因为我是第二次得奖,但是第一次领奖的时候我还在法国。那是05年,那一次我还没有正式加盟到中欧,所以说实话也是第一次参加我们学校这么盛大的一个毕业典礼。这也是学校特别是同学对我的工作的一个积极的认可,这也是我非常激动的另外一方面。
  从学生在课上和我接触的角度来说,他们也对我们中欧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期望,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怎么样通过我们的努力双向的把这个学校运作的更好,也是他们在中欧这两年来得到最大的收获。这也是我们最欣慰的地方。
  记者:您在国外学习并工作了很多年,那么回到国内以后,其实中国商学院的发展还是很迅速的,那么您当初选择来中欧是出于什么样的一个想法,或者是一个什么标准?
  丁远:当时03年第一次来,来的时候纯粹是好奇心作祟。因为那时候中欧也没有太多的长期教授,所以他也需要欧洲的几个名校对他们进行支持,所以当时也是有一种双向的选择。然后学校也同意让我过来,来了以后接触上以后就觉得走不掉了。就觉得这里的学生特别是EMBA的学生,包括我们MBA,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这个跟我们原来的管理学的教学缺位,跟他们现在工作上的需求特别大,这个之间的差距在国际上是找不到这样大的。所以我自己还有一点作用,还感觉对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最有活力的这一部分人群阶层产生这么大的影响,有非常大的满足感、自豪感。在国外找不到,后来去年想想就回来了。
  记者:那么您也接触过国外商学院的EMBA的学员,也在中国教过这几年,您觉得中国的这个学员跟国外的学员有什么不一样吗?
  丁远:我觉得这几年的变化还是挺大的。因为03年的时候我第一次给EMBA上课,到现在我觉得中国学生的自信心正在加强。还有他们这种对国外的信息的了解,不光是学术上的、实战上的一些经验,跟前几年是不可同日而语。这个跟我们这几年的连续的开放,很多谈到国际背景,国资委都去美国、欧洲一些名校都去培训。现在其实我们在学校里面,EMBA学校里面归国的人越来越多。他本来就是把很多新的信息带回来,所以对我们教学来说也是互动的概念。并不光是我们给他们带来了什么,他们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所以这也是我们上课有一种满足感,非常重要的方面。
  记者:那么EMBA学员您觉得他最愿意听您讲哪些方面的案例?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
  丁远: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我觉得他们好,他们觉得我更好。所以我个人的理解来说,他们还是非常开放的。就是说一方面你要告诉他们,这个东西对他们可能一开始启动的时候有一点功利主义,或者有一种对知识的应用性的重视程度,但一旦你把这个东西讲清楚了以后,不管是国内的案例还是国外的案例,如果他知道这个教学在选这个案例,是为了达到哪些教学目的,他们这种知识达到以后,他们还是很开放,还是很愿意接受新的资讯,包括我在学术上做的一些研究。今天我可能会跟他们讲一些关于商业的历史。他们也很感兴趣的。他们也知道怎么做,但是当你讲到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发生,讲到规律的时候,他们也是很感兴趣的。
  记者:那么从您接触两个不同区域的EMBA学员的时候,您觉得中国的EMBA学员跟国外的EMBA学员他还有一个什么样的差异?
  丁远:国外很多的EMBA实际上是一种在职的不脱产的MBA的概念,年纪比MBA大一点。很多情况是属于企业派过来的,所以总的感觉学习的灵动性和活跃程度没有他们高一些,但国外也不能说一概而论,像我最近教过一个国外的经济学院和法国的管理学院他们合办的一个全球化的EMBA课程。这个里面学生的素质态度就很不一样,他们很多是华尔街的投资家还有一些伦敦的、巴黎的企业家。他们探讨问题,视野就不太一样。也要看在不同的程度下的情况。
  总的来说我们比他们活跃。从求知欲这方面的情况。
  记者:在中欧EMBA教学您觉得给您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丁远:最大的挑战就是一个知识的更新,我们会计就有很大的问题,因为你发出去的案例这上面都印了报表有一个年份,逼着你每年都得更新。因为每年你加进去新的知识,新的故事,必须让你知识的更新,由于跟国外的信息不对称性越来越小,很多的学员走出来去香港上市,或者他们公司有一些外资的资源,所以他对国外的情况很了解,所以在给他们上课就得很小心,如果他发现你的知识有点落后的话,他对你整个上课的可信度,或者权威就会提出一些怀疑,并不是这么好搞的。
  记者:其实财务课是非常枯燥的一门课程,您怎么样激发咱们学员的兴趣?
  丁远:这也是我们中欧的一个特点,就是说我们得过两届教学奖的许小年教授,现在大家都说财务课最好上,因为我们财务课教授就两个,100%是得教学奖的。就是说感觉好象财务课这上面我们把它讲的最活。我觉得在中国应该在这个圈子里形成一点品牌效应。很多来报考EMBA的学员上来就说,中欧的财务这一块是很强的。包括我们今天也来的谢家伦教授,还有北京的教授,我觉得我们有一个优势,怎么样把这个课程上活了。我觉得最主要是从国外带来了一种考虑,这种技术性比较高的,不同的视角去讨论。这跟国内传统的财经院校讲的完全不一样,案例分析、讨论、实际的操作,甚至一些争论,这在国内的一般的财务课是看不到的。 还有一方面应该说我们这几位教授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对中国一直很关注。所以我们很多的案例很能够讲到他们的心里去,跟他们实际的经营环境、工作环境都有很密切的挂钩。所以这个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记者:从您在国外或者在中欧这边的教学的过程,从您一个作为教授的角度来讲,您觉得中国的商学院跟国外的商学院还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
  丁远:这个差距,我昨天还在看一篇文章,香港大学商学院的一个副教授,刚从北大过去。他写了一篇蛮有意思的文章,大家有兴趣可以到网上去找找。
  我觉得他写的比较诚恳。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个师资的问题。师资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实际上我们都是做商,做商的首先讲的都是钱,就是一个工资待遇的问题。所以在这个问题下就造成我们国内商学院的师资的深度和厚度都还是不太够。我们基本上有一些国内领先的学校,中欧不算,国内其他的学校能找到比较有潜力的PhD刚毕业的、一般华人请过来当老师就算已经很不错的,这需要有一个锻炼的过程。从我们这边几位教授,我们很多搞会计经营的。我们绝大多数都是华人。我们在交流上,大家也发现,我们自己个人的经历的体会,在国外达到博士,跟在国外拼搏过8年、10年这个人的层次、水平、考虑问题的方法理解完全不同。所以把这些人拿回来以后,会过早的本土化,造成他研究范围的狭窄,国外一些接轨的程度比较差,所以他的研究就很难走出到国外去。那么在国内他慢慢就会本土化就同化了,所以他们原来在国外上了这么好的一个博士课程以后优势就发挥不出来。
  所以现在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怎么样把国外,其实国外华人就很多,这些有优势的人员吸引过来。
  记者:您觉得除了师资以外,本身商学院内部的管理是否存在差距?
  丁远:管理的话是一个办学自主权的问题。这个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伪问题。为什么是一个伪问题呢?什么东西都有好,也有不好的。很多国内的同行对我们很羡慕,但我说了一句话,他们就不羡慕了。我说我们这边98%的人,是要靠我们学费一天一天去上出来的。国内哪一个学校吃得消来走走我们这个,我们这个是被逼出来的。国内的话,有的时候你要教育部去哭一哭的话,可能经费就拨下来了。这个不一样,所以你要得了这个好处你要享受背后的坏处,就像国内有些人说,这现在的学校是不是行政问题太重了?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这个钱是从行政渠道来的,他的行政味道肯定就重,所以这个问题是两面的,不能说他那个不好,或者我们那个不好,他哪个好。因为我们都在不同的环境当中,大家都有自己的苦衷,我们也有自己的苦衷,大家都有自己的压力。我们很多也是被逼出来的。
  记者:中欧EMBA招生规模是全球最大的。您在教学过程当中,怎么样来平衡您的学术研究和教学任务的关系?
  丁远: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这是现在我们中欧最大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的教授人数还是比较少,工作量越来越大。真的是要只给他们EMBA上课我就好了。我们还有一个EDP,我们的MBA也不能扔,因为我们的MBA是全球排名第11名,是我们学校的一个品牌。如果学生来了以后,看到单子上的教授都不给他们上课,他肯定不高兴,所以这里面就有很多的本身工作上面的取舍,是非常的困难,当然各个部门也有很大的需求。这方面我们也清楚的知道,我们这些做学术的人,一个持续的市场价值和唯一的一个来源,就是高水平的研究,当然要有高水平的教学,中欧已经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教学了。
  在EMBA这个层面有很多的机构,包括EDP跟国外最顶尖的商学院的合作,都不输过那些大牌的教授。所以这个环节,教学上是没问题的,天天在锻炼,不得不锻炼,但是你研究这块就很容易的疏忽了。对于我来说,我可能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呢,就尽量把这个教学任务安排的紧一点,这样大家上课的时候很累,觉得特别的累,但是这个以外就有抽出整块的时间去国外,去别的学校做一些访问了,静下心来做一点研究。
  4、5月份,我又去了一趟法国。都是有一些项目在做,这样的话就集中精力把一些研究的课题做出来,确实是有一个时间。现在我的情况我们国外的一些合作者也不是很高兴。他们说你这个人怎么拖的这么厉害,最近给你写Email,你就回一个,也没有下文了。我现在上课太满了。所以确实是一个平衡问题。就是说你商学院发展,现在我们中欧是刚刚走到初步规模发展的时候,你如果再往上发展的话,增加厚度的时候这确实是会压力很大的。
  记者:那么中欧在20多年以来,确实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自己的地位,那么如果让您给张维炯院长提一个治理商学院的问题的话,你会提一个什么样的问题给他?
  丁远:我个人认为现在我们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持续发展、怎么样把我们的收入多样化。当然你需要有好的教授,但是最关键就是怎么样建立一个独立商学院,以基金管理、教育捐款,怎么样把校友这块做得更好。通过校友的满意度,增加他们对母校的这种回报。现在我们从财务上来说,我是搞财务的,光是靠这种教学扩张,靠这种粗放型的人力投入,这对学校方面是有极限的。现在你说我们的发展趋势是很好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是已经到了规模极限,这个确实有一个问题。这个我觉得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中欧就可以更上一层楼,那个时候就真的是世界前10名了。现在我们是11名,我觉得这一点就差在这个上,因为我们这个经营模式的持续性。
  记者:好,今天非常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也再次祝贺您获得优秀教师的称号。
  丁远:谢谢。



相关文章


五年历程打造中国EMBA中国8大商学院
暨南大学MBA移动课堂之中山圣雅伦公司
中国人民大学高尔夫EMBA16名学员通过第一轮审核
外界评论:EMBA五年仅仅是开始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丁远谈中国EMBA发展
EMBA生源即将告别老板班时代
人大高尔夫EMBA班首期招生仅剩20名额虚位以待
牵手海尔思科英特尔豪赌中国(案例)
德国彪马:落伍品牌的重生之路(案例)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