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必看:计算机专业究竟是冷还是热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1:22 15:27:5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行业发展暗潮涌动

  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形势及前景究竟如何呢?

  首先,我国IT人才总量不足。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未来10~15年将是世界IT发展的重要区间。今后五年,我国将在信息产业方面投资5000亿美元,市场规模将比2000年翻一番,继续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从2000年的4.5%提高到8%。据测算,我国为了发展信息产业,每年至少需要100万人才,其中专业人才需求在40万人以上。

  其次,市场需求不平衡,在IT行业发展艰难。目前IT业主要就业方向有软件开发、技术支持和网络服务等。比较而言,软件开发工作更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职业发展空间大,但进入门槛相对较高;网络服务的人才缺口较大,进入门槛不高,但职场发展空间有限;技术支持人员工作传统,起点也比较低,个人发展同样有限。

  其他行业需求很不平衡。我国有1023所高校开设计算机专业,截止2005年底,我国大学和软件学院在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总数超过90万人。供应总量并不少,但在具体领域需求很不平衡。通信业的需求明显下降;金融业和运输业竞争激烈;传统工业的需求持续增长;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急需计算机人才。IC人才、网络存储人才、电子商务人才、信息安全人才、游戏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在软件人才层次结构上,水平高的系统分析员和有行业背景的项目策划人员偏少,同时软件蓝领也比较缺乏。还有就是计算机专业教师缺编严重。

  区域需求差异显著。北京、上海、深圳等热门城市就业的比率逐渐降低,对计算机人才的接受能力逐渐下降,需求标准逐渐提高,对普通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相对饱和。而信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地区需求大量计算机专业大学生。

  最后,就业竞争激烈。买方市场已经形成。随着IT泡沫的破灭,众多IT企业不断调整以适应行业发展和产业变革,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把辽宁省2006年5月份高校毕业生最新统计信息与人才市场发布的该省一季度人才走势分析图作个简单比较不难发现,人数最多的计算机专业在人才需求中仅位列第三。就业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用人单位普遍提高门槛和降低起薪。

  社会需求愈来愈向名牌大学集中,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地方大学计算机专业就业率为60%~80%。专科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次就业率低于50%。地方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就业受冲击也越大。

  扎堆导致贴身竞争。北京和上海对IT人才的需求量是最大的,但是供应量也很大,市场也日渐饱和;而一些二级城市比如成都、重庆、武汉虽然也有大量的需求,但是学生多不喜欢留在那里。即使这样,今年上半年重庆市审计局欲招录1名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的人员,考录比例仍高达109:1。2002年全国电子信息类学科共招生44.3万,随着2006年及其后数年毕业生人数剧增,计算机与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技术等相近专业间挤占就业岗位现象将更加突出。

计算机职业需求量很大却就业艰难,导致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何在?

  就业渠道不畅。马润成在《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供需现状、就业形势和工作对策》一文中说,我国人才和劳动力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低,高校与用人单位间也缺少便捷、高效的供需机制。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不规范,制约机制不健全,导致不公平竞争,虚假招聘,随意毁约现象普遍存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对外地大学生落户设置种种政策限制,致使众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成为“临时工”,严重伤害了他们的利益。因此,他呼吁国家要打破政策壁垒、地区壁垒,形成信息畅通、公平竞争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高校教育机制同市场脱轨。高等教育在计算机科学理论研究方面人才的培养上有较大的优势,但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存在层次单一,教学内容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设置陈旧,设备老化等严重问题。市场需要直接使用的实用型人才,而许多毕业生往往需要较长的培训才能胜任工作。这种状况最终造成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就业艰难。

  毕业生应用能力欠缺,社会上缺乏集学科、技术和产业思维于一体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而且计算机学科综合和交叉的发展态势日趋明显,计算机专业涉及到电子、通信、建筑、信管、财经、法律、广告、新闻等专业的相关知识,而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同学很难成为这种复合型人才。另外同学们自身的创新意识、专业技能、合作技能、求职技能严重不足也是就业艰难的重要原因。

  就业期望值不切实际。在一份就业调查中,72%以上的毕业生首选地点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而且集中选择大企业。毕业生要求的月工资底线平均值为2244.6元,其中选择2000元以上的占到53%。同学们不愿到农村就业,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尤为突出。

  计算机人才供大于求和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实质不是人才过剩,而是供需结构性失衡。然而这种结构性失衡同我国经济大环境密切相关,短期内无法解决。因此,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要充分认识到并不乐观的现实就业情况,三思而行。

审慎而客观地了解计算机专业状况、走势,有助于考生正确地选择专业,理智地填报志愿。由于这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对未来几年的职业生涯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选报专业一定要慎重,避免因专业选择不当阻碍发展。笔者认为,选报计算机专业要避免陷入以下几个误区。

  唯“热”是从。社会流行一种观点,即专业有冷热,热门专业(比如计算机专业)就好就业,就有前途。这种观点是对大多数情况的不完整的总结,对于每一个考生而言,它不具有实质性的参考价值。冷门热门不应成为选报专业的重要因素。热门只表示选择这个专业的人数多而已,并不意味着这个专业优于别的专业,也不意味着它适合每个人。对于每个人,只有适合的专业才是好专业,只有选择了适合的专业才适合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热门意味着供需两旺,机会多竞争强;冷门表示着供需两乏,机会少竞争弱。热门好比一百人同时挤一百米宽的桥,冷门好似十人同时走十米宽的路。而且热门只是暂时热,冷门只是暂时冷,四年后哪些专业形势好,谁也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只能是一种预测。盲目挤入计算机专业,很可能仅仅抓住了热门的“尾巴”,四年后就业更加难。

  唯“名”是从。笔者认识的一些预报考名牌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并非非常喜欢读计算机专业,除了计算机专业是大热门,考上有成就感并获得别人的称赞以外,主要还是国人根深蒂固的“名牌情结”作祟。这些人往往是高分考生,他们非上理想中的名牌大学专业不可。固执这种理念的同学为数不少。这些同学首先对自身没有清醒认识,不知道自己喜欢学什么,能学好什么,这样就盲从热门。职业是读书的目的地,专业是读书的路标,大学不过是交通工具。

  唯兴趣是从。报考计算机专业仅因为有兴趣。笔者在一定意义上也非常同意从兴趣出发,只是人的兴趣是极易变的,特别是高中生,心智还不成熟,对自身缺乏理性的认识,其兴趣的变化更是迅速得难以预料。尤其在没有对计算机专业进行深入了解,对就业形势作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从兴趣出发选择计算机专业的风险是潜在的。

  认为选专业就是选职业。许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同学从事的职业不一定是IT行业,通信、金融、运输业中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数量超过IT行业。除IT行业竞争激烈日渐饱和和其他领域需求不足外,还有其他原因。一是现在许多高校按大类招生,培养上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学生毕业后知识面宽、适应性强,能从事相关领域的许多工作;二是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并不是与社会职业一一对应的,在校学习某一专业涵盖了若干行业的职业;三是专业技能未必实用,因为在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下,无论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不再强调所学的具体专业,而强调素质能力了;四是本科教育体制是基础教育为主,专业教育为辅,本科毕业生需要学习的是学习的方法,以及适应各方面工作需要的知识能力。在此,笔者对欲报考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说,即使对计算机专业非常有兴趣,IT业也未必是毕业后的职业。

  那么依据什么选择专业呢?笔者认为:自身能力是选择专业的“不二法门”。兴趣是易变的,但能力在一定时期内是恒定的,只有在对自身能力做科学客观的判断之后作出的选择才是理性的,才接近真理。比如软件开发工作更具有创新意识和挑战能力;网络技术工作欢迎有揣摩受众心理的能力等等。计算机专业是需要毕生学习的专业,其更新性要求人员具有更新的知识和意识。自己具不具有这些必备的能力在报考之前是必须斟酌的。有些人士推荐高三同学做职业测评,笔者非常赞同,但要把测评结果同自我定位结合起来,这样才可能实现主客观的统一。



相关文章


专业辨析: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对外汉语
辨析: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
就业前景虽重要报考小语种还要看兴趣
专业盘点--心理学类:心有灵犀一点通
报考必看:计算机专业究竟是冷还是热
高考专业盘点:新闻传播学声名远播执牛耳
报考小语种:独辟蹊径上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招飞下周报考
就业率偏低的常见本科专业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