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基础理论学习辅导:六淫—火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2:21 09:26:1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1) 火的概念:火(包括温、热)为阳盛之气所化生,故火热可以混称。但火与热,在中医病因学中则同中有异。

  火热旺于炎热的夏季,但不像暑邪那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其他季节中,因火热而致病者亦不少见。温与火热,性质相同,只是在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别而已,故又有“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的说法。正是由于温热同属外感热病的一类致病因素,故临床亦常温热并称,谓之温热病邪。

  火热为病亦有内、外之分。外来火热之邪,除直接感受温热病邪之外,亦可由风寒暑湿燥等外邪转化而来,此即所谓“五气化火”,五气之中,暑邪即是外来之火,称之为暑热,其余风、寒、湿、燥之所以能够转化,亦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 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火热邪气的表现,亦是将自然界中柴火燃烧而出现的火热上腾及红赤明亮现象,来比拟人体感受温热火邪时所出现的一系列病理反应及证候。中医病因学认为,火热病邪有如下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 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上炎。

  ② 火易耗气伤津。

  ③ 火易生风动血。

  ④ 火热易致肿疡。

  (3) 外感火热病邪的传变及常见病证

  一般认为,外感温热多属实热病邪,故其为病则成实热(或实火)证候。温热之邪侵袭人体,其途径与部位亦是由肌表或口鼻而入。其病理变化,首先是使肌表营卫失调,阳气郁阻,不得泄越,机体阳热亢盛,功能亢奋,正邪斗争剧烈,从而出现高热、恶热、喜冷、脉数等一系列火热征象。若热在皮肤,迫津外泄故大汗出;热陷血脉,则血流加速,甚则血行逆乱而妄行,从而可见一系列动血、出血病证。凡感受其他外邪(如风寒湿燥等)而成火热病证者,期间往往须经过一段化热病程,进而热极化火。如外感寒邪入里,从阳而化热,热极而生火;或湿邪郁久化热,湿热郁结,而成痰火。同样,风与燥亦可以从阳而化热化火。

  温热、火邪能直接煎灼津液,内伤脏腑而出现一系列阴津亏耗,燥热内生之病证,临床可见口干、喜冷饮、大便干、小便短赤等症。若津液损耗太过,不能濡养筋脉,热极则生风,亦可出现动风抽搐,震颤痉厥等症。

  火热之邪,无论是直接侵袭,还是郁久化生,皆可使神明被扰,出现种种精神异常或机能亢奋症状。故在外感热病过程中,常可见神昏谵语、烦躁不宁、抽搐或狂乱等症,此属热入营血,火扰心神所致。火盛则气行逆上,血随气逆,故热病亦常可见到呕血、衄血等症。

  临床上常见的火热病证,多系温病的气分病证、营分病证及血分病证,常可见高热多汗,恶热心烦,口渴喜冷饮,甚则狂躁,神昏谵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唇焦口干,目赤肿痛,牙痛出血,或衄血、呕血、尿血(量多色鲜势涌),或出现斑疹,舌质红绛少津,舌苔黄燥或生芒刺,脉象洪数等症。



相关文章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辅导:内生“五邪”病机—津伤化燥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辅导:气和津液的关系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基础理论学习辅导:六淫—火
中医执业医师基础理论辅导:血和津液的关系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