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的所有理论知识大百科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4:03 11:53:05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把小图片转换为海报图片的技巧
这是《数码照片专业处理技法》一书中介绍的一个技巧,作者是Scott Kelby,他描述了数码摄影大师Jim Divitale使用的一种技巧。这种技巧据说能够把数码相机图像增大到整个海报大小,而用肉眼几乎看不出图像质量的降低。是不是如此呢?大家看看吧。
1.打开一幅图像。
2.选择“图像大小”命令,依下图设置。注意两个地方:一是要勾选“重定像素”,并把插补方法设定为“两次立方”,二是把文档大小的单位设置为百分比,并且只采用110这个百分比,这将把图像增大10%。信不信由您,当以10%的增量增大图像时,由于某种原因,似乎不会使图像变模糊和柔和。很奇怪也很有趣。
3.要把图像增大到海报大小需要很多遍,因此最好把上述操作过程定义成一个动作。每执行一次动作,图像增大10%。大概要执行这样的动作10到15遍。
十种基本的配色设计
颜色绝不会单独存在。事实上,一个颜色的效果是由多种因素来决定的:反射的光,周边搭配的色彩,或是观看者的欣赏角度。
有十种基本的配色设计,分别叫做:无色设计(achromatic)、类比设计(analogous)、冲突设计(clash)、互补设计(complement)、单色设计(monochromatic)、中性设计(neutral)、分裂补色设计(splitcomplement)、原色设计(primary)、二次色设计(secondary)以及三次色三色设计(tertiary)。
1.无色设计:不用彩色,只用黑、白、灰色。
2.冲突设计:把一个颜色和它补色左边或右边的色彩配合起来。
3.单色设计:把一个颜色和任一个或它所有的明、暗色配合起来。
4.分裂补色设计:把一个颜色和它补色任一边的颜色组合起来。
5.二次色设计:把二次色绿、紫、橙色结合起来。
6.类比设计:在色相环上任选三个连续的色彩或其任一明色和暗色。
7.互补设计:使用色相环上全然相反的颜色。
8.中性设计:加入一个颜色的补色或黑色使它色彩消失或中性化。
9.原色设计:把纯原色红、黄、蓝色结合起来。
10.三次色三色设计:三次色三色设计是下面二个组合中的一个:红橙、黄绿、蓝紫色或是蓝绿,黄橙、红紫色,并且在色相环上每个颜色彼此都有相等的距离。photoshop交付印刷前需做工作
1、确定图片精度为300dpi/像素/英寸
2、确定图片模式为CMYK模式
3、确定实底(如纯黄色、纯黑色等)无其它杂色
4、文件最好为未合并层的PSD文件格式
5、图片内的文字说明最好不要在Photoshop内完成,因为一旦转为图片格式以后,字会变毛。
Photoshop作业,一般只包含图象范畴。 如果是做一个印刷页面,最好将图象、图形、文字分别使用不同的软件进行处理。
对于交付印刷的图象,最主要的是要注意图象的分辨率和图象尺寸的问题;一般计算公式为:分辨率= 加网线数*(1.5-2)。 其次是色彩模式的问题;彩色图象的色彩模式,要使用CMYK形式。
黑白图象,如不是特殊要求, 一般为灰度模式。对于象条形码这种一定要表现成点阵图象形式的线条稿图象,则一般分辨率不低1200dpi,色彩模式为二值(Bitmap)。 再则,网点搭配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图象质量的问题。
对于反差、网点大小及灰色的平衡数据的CMYK网点搭配情况,一定要与后序印刷工艺相匹配。
例如:如果使用胶版纸印刷, 一般网点反差为5%-85%之间;如果是铜版纸印刷,网点反差在2%-98%之间。
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与设计审美思想
(一)从设计师的角度认识传统美学的特点 要认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一定要把握住中国美学历史发展的特点: 首先,在中国历史上,自先秦诸子以来,到汉魏的王充、刘勰,再到清代的王夫之、叶燮,许多的哲学家同时又是美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存在了大量的美学思想。除了哲学家,历代著名的诗人、画家、戏剧家、书法家等所留下的诗文理论、绘画理论、戏剧理论、书法理论、音乐理论中,也包含有丰富的美学思想,"而且往往还是美学思想史中的精品"。这些宝贵的思想遗产材料丰富,涉及范围广泛,值得现代设计师有很好地学习。 其次,中国各门传统艺术(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等)不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且各门传统艺术之间,往往互相影响,甚至互相包含。"譬如在诗文、绘画中可以找到园林建筑艺术所给予的美感或园林建筑要求的美,而园林建筑艺术又受诗歌绘画的影响,具有诗情画意。"各门艺术既具有自身的美感独特性,又在审美观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和相通之处。这个特点使设计师可以在传统工艺产品的范围之外更加广泛地接触到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实质。 第三,美学的理论形式之外,在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大量工艺产品之中,也体现出了丰富的美学思想。虽然自先秦诸子以来,造物的工艺就一直被归于"形而下"的范畴,但从先辈能工巧匠的高度技巧之中仍然表现出了他们的艺术构思和美的理想,正如马克思所说,他们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古人强调"技进乎道",从实际操作的高超技艺中可以归结出美的规律"道"。技艺的神化,进乎道,亦出乎道,道是技的立足根本,技是道的外在表现和激发因素。这种道与技的辨证关系,应该为现代设计师所把握。 充分了解了以上特点,我们作为现代设计师就可以明白,中国美学的发展史,能够带给我们丰富的美学思想、多元的传统文化和对工艺、设计、美的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并能够提供给我们许多资料和新的启发。这对把从理论上进行的设计研究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及对实际工作中创作思想的激发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关文章


2007全国导游考试最新考试模拟题(A)
咨询工程师咨询概论第九章命题范围
江苏:导游资格《导游基础知识》历年试题赏析
五星级酒店大型会议厅设计
平面设计的所有理论知识大百科
当今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发展及趋势
数字城市成熟特征:面向知识管理和智能决策
2007年全国成人高考各地招生计划人数及报名人数汇总
山西:成考招生不得“先上车后买票”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