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通学校2007年GCT考试语文资料全集(14)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4:07 17:10:55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2章 外国近现代历史

  2.1. 知识体系

  2.1.2. 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与两次世界大战
                 
  1.经济特点。
  (1)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开展。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随科学和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更进一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以科技为依托,以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形成。资本主义进入成熟阶段。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也最终形成。
  (4)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德日发展迅速,英法相对衰弱。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特点为:
  1)美国。1894年,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成为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美国是这一时期工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科技方面领先;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西部领土的开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原料和市场;欧亚移民带来充足的劳动力、技术和经验;美国内战废除黑人奴隶制,进一步扫清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2)德国。19世纪晚期,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因容克地主阶级作用重要,被称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德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有:1871年,国家统一的完成,开辟统一的国内市场;普法战争后,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提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的资金;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为德国工业的发展补充了资源;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便于采取新技术和新设备。
  3)英国。发展相对缓慢,位居世界第三;失去了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殖民地对英国兴衰重要,被称为“殖民帝国主义。”发展缓慢原因: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设备陈旧,资本家为获取更大利润,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而不愿更新生产设备和技术;拥有广大殖民地,即使在技术水平低的情况下,也能获取高额利润。
  4)法国。19世纪末,降到世界第四位。法国投资国外远多于国内,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法国经济发展缓慢原因:普法战争失败,给法国造成巨大损失;法国农民的贫困和农业生产的落后,使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和国内市场狭窄;法国垄断资本家把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而非生产领域;工业中,中小企业仍占很大比重,工业基础薄弱。
  5)俄国。封建势力强大,又热衷于对外扩张,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被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发展虽然迅速,但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原因有:1861年废除农奴制,俄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仍保留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6)日本。19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发生巨变: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出现高潮;在政府保护下,日本产生垄断组织;垄断集团与军事集团相结合,大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被称为“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日本发展原因有:明治维新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但又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政府一方面引入西方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开办了造船厂、兵工厂等国营企业,另一方面,政府利用国家税收,向资本家提供贷款或津贴,鼓励他们开办私营工矿企业;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便于采取新技术和新设备。
  (5)一战影响下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的不平衡性。
  1)美国经济飞速发展,欲争霸世界;日本经济实力增强,改变国际力量对比;英法意削弱;德国战后崩溃,但赔款问题解决后,又飞速发展,埋下隐患。美国繁荣表现。经济方面:经过一战,大发横财,战后出现经济繁荣;逐渐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经济繁荣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的发展上,居世界首位;并出现“柯立芝繁荣”。外交方面:凭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妄图支配世界事务。运用“金元外交”,重点首先是拉丁美洲,其次为东亚,再次欧洲。在东亚,美国与日本争夺势力范围特别是中国的矛盾十分尖锐。
  2)日本实力增强。经济方面:由战前的债务国变为战后的债权国。但不久发生经济危机,又发生关东大地震。外交方面:1927年,田中内阁加紧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制造“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并制定《对华政策纲领》,要将东北和内蒙古从中国分割出去,由日本占领。
  3)英国削弱:经济方面从债权国变为债务国。伦敦不再是世界惟一金融中心。政治方面英国政党政治发生变化,由战前的保守党和自由党轮流执政转变为标榜社会主义的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殖民地问题:殖民地分离运动大大加强。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被迫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和外交方面拥有独立地位,在法律上和英国平等。但自治领须承认自己是英帝国成员,并宣布效忠英王。
  4)法国削弱:经济方面比英国损失严重,由战前的债权国变为债务国。外交方面积极构筑削弱德国的安全保障体系,先后与比利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结成同盟,但英国拒绝参加。
  5)意大利削弱:出现经济危机,并建立法西斯专政。
  (6)从战后经济恢复繁荣到出现危机。英国经济的恢复:到1924年,英国工业产量超过战前水平。法国经济恢复: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取得萨尔煤矿的开采权,得到德国部分赔款,扩大了殖民版图,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法国政府实行财政改革,增加赋税,减少开支,取得了成效。到1924年,工业产量超过战前水平。美国繁荣后面潜藏的危机:国内分期付款的普遍推广,大大刺激人们消费欲望,造成市场虚假繁荣;农业长期不景气;工业部门开工不足;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扩大,为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隐患。
  (7)自由主义衰落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形成。工业革命后,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但战后,英国自由党势力衰微,表明它所奉行的自由贸易和国家不干预经济事务的原则,已失去了意义。运用国家力量,对经济实施全面干预,宏观调控,刺激市场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

  2.政治特点。
  (1)资本主义进入稳定发展期。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时代,资产阶级取得并巩固政权,资本主义进入稳定发展期。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的发展趋势英法美以政党政治和代议制作为国家政治模式,资产阶级民主制得到较充分发展,有效保证资本主义政治上的稳定。封建色彩较浓的德、俄、日等国,奉行专制主义和高压政策。1889年,明治天皇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就是代表。宪法规定:天皇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最高统帅,拥有任命高级官吏、召开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对外宣战与媾和等广泛权力;天皇的权力至高无上,带神权色彩。它虽然是日本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3)垄断资产阶级加强对政治的影响和干预英、美两党都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日本垄断资产阶级和政府关系特别密切。随垄断资产阶级组织经济实力的加强,它对于政治的影响和干预也在加剧。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并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资本主义各国加紧对外扩张。
  (4)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已基本形成并巩固,英法美继续保持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受到冲击。1918—1923年资本主义各国出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潮,以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为代表,有力冲击了资本主义制度。1922年,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背离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轨道。
  (6)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宣告一种新型社会制度的出现。
  (7)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1)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德国走上对内实施法西斯独裁统治,对外积极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了。历史原因:德国具有军国主义传统,又受凡尔赛条约的打击,民族复仇心理重。现实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魏玛共和国软弱无能;统治阶级倾向建立独裁政府;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打着民族主义、复仇主义、社会主义和扩张主义口号,争取到德国广大民众。建立经过:政治上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共产党并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1934年,希特勒集总理和总统大权于一身,成为国家元首。还残酷迫害犹太人,推行种族灭绝政策。经济和文化思想上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用纳粹党的说教钳制人们的思想。军事上从1935年起,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展陆军,重建空军。对外关系上1933年,退出国联。1936年,开进莱因非军事区,进一步撕毁凡尔赛和约。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历史原因:军国主义传统;华盛顿会议受打击;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自身条件不足。现实原因:经济危机打击;阶级矛盾尖锐;以军部为核心力量,要求以天皇的名义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实行对外扩张。经过: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霸占中国东北。1936年,“二?二六兵变”,军部势力大大加强。广田弘毅内阁上台,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制订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影响: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世界向战争方向发展。
  (8)法西斯和反法西斯主义斗争成为世界主要矛盾。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已不是一般英法美集团和德日意集团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矛盾,而是法西斯集团对外侵略扩张和英法美等民主制度的资本主义国家遏制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矛盾。二战中,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英法美和社会主义的苏联、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中国等组成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打败了法西斯集团。

  3.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1)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激化。激化根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发展不平衡表现为:英法美实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德日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殖民地多寡不一,英法多,德日少。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工农业发展速度和水平不一,实力对比变化,排名由英法美德变为美德英法。激化具体表现—帝国主义国家三对矛盾(英德争夺殖民地矛盾、法德矛盾、俄奥争夺巴尔干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德奥意同盟国集团和英法俄协约国集团)形成。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和经济不平衡规律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导火线:“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实质: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非正义性。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主要作战区域—主要在欧洲战场。主要战线为英、法、比军队与德国军队对抗的西线;俄国军队与奥匈、德国军队对抗的东线,其中西线起决定作用。大战三阶段—1914年为第一阶段。西线马恩河战役使德国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双方转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1915年—1916年为第二阶段。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打击了同盟国集团。日德兰海战后,英国仍控制制海权。此阶段末期,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1917—1918年,是大战第三阶段。美国参战;俄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失败宣告结束。大战影响:摧四弱三强一生一。一战大大削弱帝国主义力量。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垮台;英、法、意被削弱。美国发战争横财;俄国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主战场分欧洲战场,亚洲战场、太平洋战场和非洲战场。面对法西斯侵略威胁世界,美国改变“中立”态度,加强对英等国援助。1941年,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提出尊重各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加强对苏联的援助。1942年,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以自己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正式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成为二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4.殖民地和民族解放运动。
  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增加新内容,就是资本输出(包括争做债主、争筑铁路、争开矿权和争设工厂)和瓜分世界。20世纪初,亚洲一半以上国土沦为殖民地,其余部分除日本外,成为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国家成为殖民地;拉美除原有殖民地外,其他宣布过独立的国家,实际上成为依附于英、美等国的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国家已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十月革命和一战促进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由于各国发展不平衡,民族解放运动呈现出多种类型和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等国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成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开始探索符合本国特点的民族解放道路;印度、土耳其、埃及等国,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组织建立和发展,领导那里的民族解放运动。

  5.社会主义运动。
  1)巴黎公社失败后,一度处于低潮的国际工人运动,逐步走向高潮。影响最大的是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大罢工。
  2)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建立,如德国社会民主党、法国工人党和美国社会主义工党等。(北京安通学校提供)
  3)马克思和恩格斯悉心指导国际工运。1883年,马克思逝世,给国际工运带来巨大损失。
  4)第二国际建立。1889年7月14日,第二国际建立并通过每年庆祝“五一节”的决议,促进国际工运进一步发展。
  5)列宁主义诞生。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是俄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标志。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思想体系被称为布尔什维主义。布什维主义的形成,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6)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1917年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以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17年《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占领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一切企业实行工人监督;在农村,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1918年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战争。又实行征兵制,组建红军;还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6.17—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成就(见下表)。            

项目/学科

国名

时间

人物

成就及内容

作用

数学

17世纪

笛卡尔

解析几何学

把变量引进数学,实现转折

物理

英德

牛顿莱布尼茨

微积分学

高等数学产生

力学

牛顿

力学体系(物理机械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电磁学

英丹麦英

17世纪19世纪19世纪

吉尔伯特奥斯特法拉第

天然磁石电与磁现象电磁感应

奠定电气时代的基础

新时代

德法德

19—20世纪

伦琴居里夫妇爱因斯坦

放射现象镭相对论

引向微观世界.发展牛顿力学,是物理学思想一场重大革命

化学

17世纪

波义耳

实验法引入化学

近代化学创始人

18世纪

拉瓦锡

质量守恒

化学发展步入正轨

19世纪

道尔顿

科学原子论

促进化学科学的飞速发展.

19世纪

门捷列夫

化学元素周期表

是无机化学的系统化和大综合

生物学

17世纪

哈维

血液循环说

现代生理学起点

瑞士

18世纪

林耐

植物分类说

19世纪

达尔文

进化论

对生物学一次大综合

19世纪

巴斯德

微生物学

奠定微生物学基础



相关文章


考研《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六章疑难点解析
2007全国MPAcc教指委工作会在南开举行
全国MPAcc教指委对上海财大MPAcc试评估
北京安通学校2007年GCT考试语文资料全集(15)
北京安通学校2007年GCT考试语文资料全集(14)
北京安通学校2007年GCT考试语文资料全集(13)
北京安通学校2007年GCT考试语文资料全集(11)
北京安通学校2007年GCT考试语文资料全集(10)
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四级(PETS4)课程辅导(07)讲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