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50题答案与解析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4:09 10:19:1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刑法》第65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可见,条件是前罪被执行完毕或赦免,但本案中,前罪并未被执行,所以应选D。

  2.答案:B

  解析: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村民委员会成员利用在协助乡、镇人民政府执行行政管理工作时的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数额较大的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3.答案:D

  解析:根据刑法第141条的规定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才能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而本案中张某的行为并没有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根据刑法第149条的规定张某应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4.答案:C

  解析:本案首先是定性问题。根据最高法院的解释,在互联网上把国家的秘密情报发送给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的电子信箱的直接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因此不定非法泄露国家秘密罪,因为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本身就包含有泄露的内容。本案也不应定为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因为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本身包含有窃取行为,行为人是既窃取又提供可以包含在该罪内,只要定一罪即可,不需数罪并罚。

  5.答案:A

  解析: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在于危险的来源不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于自然界的侵袭、动物的侵袭和人的不法侵害,正当防卫针对的仅仅是人的不法侵害。甲逃避不法侵害时,被见义勇为的人拦截,如果甲清楚地认识到这个人是无辜的,心里知道该人上当受骗了,使其脱不了身,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并不想伤害他,但是如果不伤害他行为人自己就要受伤害,于是行为人刺了该人一刀,然后跑掉。行为人主观上不是恶意的不法侵害,而是因为他人的阻拦,自己处于危险的状态中,所以行为人不得已刺了他一刀,因此适用紧急避险制度比较合适。在本案中行为人给丙造成的是轻伤,没有超过法律要求的“必要限度”,属于紧急避险。

  6.答案:C

  解析:本题涉及刑法的适用范围。我国采用混合原则;A项错误在于还包括除外情况如外交豁免;B项无除外情况;D项将犯罪结果地和发生地择一原则误认为是普遍管辖原则。

  7.答案:D

  解析:本题涉及正当防卫。赵某遇抢劫罪可以实行无过当防卫,即造成孙某死亡都不追究刑事责任;但本案中孙某昏迷,丧失犯罪能力而赵某将其杀死为事后防卫,是故意杀人。

  8.答案:D

  解析:贪污与挪用的区别,要点是“平账”还是“挂账”。另挪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数额不重复计算。

  9.答案:B

  解析: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和招摇撞骗罪属法条竞合,属于特别规定。

  10.答案:D

  解析:本案中甲某并没有盗窃的故意故构不成盗窃罪。而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不执并且情节严重的行为,本案甲的行为侵犯的客体为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司法机关已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隐藏、转移、变卖等情节严重的行为故D为合适选项。

  11.答案:B

  解析:是诬告陷害罪和妨害作证罪的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断。

  12.答案:B

  解析:抢劫罪的法益既包括所有权,也包括合法的占有和债权,非法占有目的的内容是指,是指排除权利人、将他人的财物作为自己的所有物,并遵从财物的用法进行利用、处分的意思。

  13.答案:B

  解析:拐卖儿童罪属于行为犯,所以一旦控制被拐儿童,犯罪既遂,从时间上讲已经没有中止的余地。从原因上讲,甲某因为找不到买主才将被拐儿童放回,属于意志以外的原因,也不能成立中止。丙某不知情,所以不构成犯罪。

  14.答案:D

  解析:甲某不符合受贿罪的主体身份,故成立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另外,甲某有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但是,缺乏“造成严重损失”的后果,故不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15.答案:A

  解析:要点是合同诈骗罪与非法经营罪的区别。钱某有一定的履约行为,尚未到达显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意图的程度,故难以确认构成合同诈骗罪。但是,钱某没有从事保险的 资质,从事保险业务,可以认定为保险诈骗罪。另外,也涉及保险诈骗与其他诈骗罪的区别。要点是保险诈骗的主体限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

  钱某不具有不法占有为目的,因此,BCD都不能选,另外,保险诈骗的主体限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

  16.答案:C

  解析:B 和 C属于重大责任事故罪和危险物品肇事罪的法条竞合,需适用特别规定。过失爆炸罪通常属于“生活”型过失,并且犯罪人通常是本人的过失行为直接造成“爆炸”的人。

  17.答案:C

  解析: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经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职工提出后,对事故隐患仍不采取措施,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18.答案:C

  解析: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先减后并的原则进行数罪并罚。

  19. 答案:D

  解析:这里考查特殊犯罪主体的问题。D项是偷税罪,需要负有纳税义务的人才能构成,因而是特殊犯罪主体。其他三个都不是,因为行为人的行为与其身份没有任何关系。

  20.答案:D

  解析:此题容易将B与D相混.如果马某的醉酒不是康某造成的,则康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二、多项选择题

  21.答案:ABCD

  解析:参见《刑法》第191条的规定。

  22.答案:ABCD

  解析:参见《刑法》第193条的规定。

  23. 答案:CD

  解析:记忆性题目,需要考生熟记哪些常见的犯罪可以由单位构成。

  24. 答案:BCD

  解析: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25. 答案:CD

  解析:刑法的有关规定,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有四个:第一,时间性;第二,自动性;第三,客观性;第四,有效性。

  26. 答案:BCD

  解析:共同犯罪的认定。

  27. 答案:ABC

  解析:牵连犯的成立条件及其处断原则。

  28.答案:AC

  解析:缓刑的适用条件。

  29.答案:ACD

  解析: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分,贪污罪数额的计算。

  30.答案:AB

  解析:《刑法》第56条。

  31.答案:BD

  解析:成对张等人的伤害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成立犯罪。对董某的行为成立过失伤害罪。

  32.答案:ABD

  解析: A是假想防卫,BD是故意伤害,C项中甲对乙的打击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33.答案:CD

  解析:犯罪中止发生在从犯罪预备到犯罪实行行为完成的整个过程中,唯一的要求是犯罪没有既遂,如果犯罪既遂,就谈不上犯罪的中止了。

  34.答案:AB

  解析:A 这种情况属于共同过失犯罪,我国刑法认为共同过失犯罪不成立共同犯罪,分别处理;B 这种情况属于片面共犯,一般认为不成立共同犯罪,分别处理。

  35.答案:ABD

  解析:该问题比较复杂,既考查实行过限问题,又考某个犯罪限度内的共犯行为问题。

  36. 答案:BCD

  解析:在本案中,李同时触犯了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两个罪名,应择一重罪处罚。两者相比较,绑架罪的法定刑重于非法拘禁罪的法定刑。故对李某应以绑架罪定罪量刑。

  37.答案:BC

  解析:结果加重犯是一个重要的刑法概念。

  38.答案:AB

  解析:《刑法》第39条第1款第2项。

  39.答案:AD

  解析: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如果悔改表现突出的,或有立功表现的,一次减刑不得超过2年,……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一次减刑不得超过2年。

  40.答案:ACD

  解析:在本案中,甲某先实施伤害行为,造成被害人的重伤,已经构成故意伤害罪。但是,其最终目的还是牟取非法利益,通过给被害人提供“解药”向被害人索要财物,成立敲诈勒索罪。故意伤害行为是手段行为,而敲诈勒索行为是结果行为,二者存在牵连关系。

  三、不定项选择题

  41.答案:C

  解析:本条主要考查的是对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理解。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属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段。处于这一年龄段的人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负刑事责任;对其他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均不需负刑事责任。选项A:16周岁生日当天属尚未满16周岁,因此,甲对其盗窃银行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选项B:根据刑法第238条的规定,乙为索取债务,非法拘禁他人,并致使他人死亡构成非法拘禁罪。若要转化为故意杀人罪必须使用暴力,该选项显然不具有这一条件。选项C:丙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且属致人重伤的情形,应该承担刑事责任。选项D:根据刑法第289条的规定,聚众“打砸抢”中,如果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只对首要分子以抢劫罪定罪处罚。丁仅仅是参与毁坏财物,不是首要分子,因此不需负刑事责任。

  42.答案: ABC

  解析:本案中,方某购买假币并将其托运回国的行为,因涉及跨境犯罪,应成立走私假币罪。对于其购买假币的行为,因刑法将走私行为作了特别规定,在内容上包含了运输、邮寄、储存等行为,所以,凡是符合走私罪构成要件的,不再认定为运输、邮寄、持有假币罪。方某归国后,将假币售与白某的行为构成出售假币罪。方某与白某共同将假币运往A市销售的行为,属运输、出售假币的行为,且白某与方某在运输、出售900张假美元的行为成立共同犯罪。综上,方某成立走私假币罪、并与白某成立运输、出售假币罪的共同犯罪。白某还单独成立购买、出售假币罪。因C项认定白某仅成立出售假币罪,故不正确。

  43.答案:A

  解析:在涉及具体犯罪中又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检查的妨害公务行为的规定中,既有数罪并罚的规定,如刑法第157条第2款;也有加重处罚的规定,如刑法第318条第1款第5项,第321条第2款,第347条第2款第4项;也有转化定罪的规定,如刑法第242条第2款。这些条文在功能上存在差异,因后三个选项均只涉及加重处罚的规定,而未涉及单独认定妨害公务罪的问题,因而,只有A是正确的。

  44.答案:BD

  解析: A项中国库券可以成为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且超过三个月时间,应成立犯罪;B项陈不知其友款项的用途,属第三种类型的挪用公款,因时间未超过3个月,不能成立本罪;C项明知款项用于归还赌债,符合司法解释所规定的“归还个人进行非法活动或者进行营利活动产生的欠款,应当认定为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或者进行营利活动”的条件,应成立犯罪;D项符合司法解释的规定,应以贪污罪论处,故不成立挪用公款罪。

  45.答案:ABCD

  解析: 本题中,A项私放者和被释放者不能成立共犯,前者应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后者应成立脱逃罪;B项混淆两罪主观方面的性质;C项混淆了私放在押人员罪的对象范围;D项违反了刑法第399条第4款的规定,对此,只能从一重罪处罚。

  46. 答案:C

  解析:抢劫罪和绑架罪的区分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前者是当场劫取财物,后者是事后取财。二者的区分在于:抢劫罪的暴力所针对的对象和劫财的对象应当是同一个人,而绑架罪是利用人质以外的第三人对人质安危的担忧勒索财物或者提出其他不法要求,因此,绑架罪中控制的对象和勒索的对象不是同一人。

  47.答案:ABCD

  解析:根据刑法第256条、第272条、第389条、第392条的规定,这四个选项都可以被排除。

  48.答案:ABC

  解析:甲某私下将本村的林木砍伐,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是一种滥伐林木的行为,并没有盗窃他人的林木

  49.答案:ACD

  解析:甲某以威胁等各种手段,违背妇女意志,奸淫多名妇女的行为应当构成刑法第236条的强奸罪。

  50.答案:BC

  解析:甲某派保镖拒绝检察人员进村调查的行为中,有可能采用了暴力、威胁的方法将检察人员拒之村外,阻碍了检察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即可能触犯刑法第277条的妨害公务罪。甲某买手枪的行为已构成非法买卖枪支罪而持有枪支的行为被吸收。

  





相关文章


2006年司法考试全真模拟试卷试卷五
2006年司法考试全真模拟试卷第一套卷一
刑法50题答案与解析
民事诉讼法精选50题
司法考试八大策略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