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我孩子的学费吧!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4:09 11:48:5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果不其然,近日,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79岁的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做客“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时又开始从心所欲的发表演说。“大学学费要提高,很多人反对,我是赞成的”,“我也主张电价要涨”, “目前的中国高校里,穷人孩子的比例只占到10%-20%”,“通过提高的学费,以增加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来解决穷人孩子上学的问题”,……诸如此类。在茅老整整两个小时的演讲中,据某些好事的记者统计,在场听众一共鼓掌31次,特别是在茅老讲到“走鬼”问题时,观众因“非常赞同”茅老观点而鼓了18次掌声。由此引证出茅老演讲内容之精彩、受听众欢迎之程度,也凸显出演讲者一种真理在握、不容置疑的霸气。

  诚然,作为一名学有建树、在业内外享有声望的经济学者而言 ,对其演说抱之以热烈的掌声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反映了受众对演讲内容的一种认同,套用茅老的话说就是“非常赞同”。笔者素来没有涉足经济研究,对某些个经济学家的深奥经济理论也无法深刻理会,更不敢妄加评判。但从笔者外行看热闹来说,掌声归掌声,赞同归赞同,其演说的内容是否一定就是颠扑不破、万古不易的真理,恐怕未必,茅老的演讲,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逻辑矛盾与漏洞。

  一是演讲受众的选择,茅老可能是无能为力的。当然,基于茅老的人品文章与道德学问,要他古稀之年在穷乡僻壤的贫困山区给广大百姓免费进行经济方面的激情演讲肯定不存在问题,而现在的问题是,发出30多次掌声的听众都是前来参加岭南大讲坛的受众。笔者不吝揣测,能够西装革履、无果腹之饥、欣欣然而有喜色来参加该论坛的,约摸都是些腰包里充实了而追求精神富足的人,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他们热烈的掌声是否也代表了那些在田野、在车间、在工地为着子女学费日出而做、日入而息的广大群众的心声,不得而知。说得更诛心一点,抱之以热烈掌声的听众应该是那些对学费提高、电费涨价具备充分经济承受能力的,因为从物质决定意识这一点来讲,要一个对现有学费、电价尚无法承重的人来举手赞成学费、电价的大幅提升,那就违背了哲学的基本原理。而且,笔者只能这么不客气地想,茅老家的子孙辈(如果有的话)应该是对学费、电价上涨不以为意的,否则深受承重之痛的茅老先生也绝不会这么随随便便地一说就整整两个小时。

  二是穷人孩子的比例在高校只占到10%-20%。也许这个数据是经过了茅老精心统计的,应该相当之准确。但茅老在统计的时候可能又忽视了另外一点,那就是那些交不起学费而被拒之于大学门外或者中途辍学、连参加高考的机会也没有的穷人孩子的比例又会占有多少?这一点估计茅老无法统计或不屑花费太多的精力去统计了。但笔者知道,中国有九亿农民,有八千万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从这一铁的现状来分析,这部分孩子的数量应该是相当可观的。而且从茅老的演讲逻辑来推断,在高校学费提高之后,大学里穷人孩子的比例必定会更加微不足道,那时的茅老就可以凭藉此微不足道的比例,掷地有声向世界宣称,中国的高校已经没有了穷人的孩子,从而将为拉动新一轮的涨价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佐证。
  
  三是茅老认为通过学费的提高而增加奖学金与助学贷款的额度以补助穷人的孩子不失为一条解决问题的根本。当然,茅老是学富五车、具有高尚道德风范的大学者,他如果做大学校长或教育总长之类的官员当然是我辈所乐见的,也可想象其大刀阔斧、推进教育改革的壮举。但茅老毕竟是学者,以其道德的个别性而推测一般,逻辑上不免存在大问题。近些年频频发生的涉及教育、涉及高校的腐败窝案、串案令人痛牙切齿、痛心疾首,几乎击碎了广大百姓对高校教育改革的信心。几十年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就有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以此言观照当今大学合并重组、圈地开发、高楼林立的速度,笔者敢断言:在一些基本教育制度都得不到实施与保障的情形下,如果告诉笔者要用提高的学费充作穷人孩子的奖学金或助学款补助,而不是被挪作他用,打死了我也不信。
  
  最后,茅老对穷人与富人的划分,似乎也存在二分的逻辑困境,就像非此即彼、非好即坏一样,茅老竟对当今多元的社会怀有如此鲜明的阶级色彩,令人疑惑。而且,茅老也没有给出穷人的定义与界定标准,估计也很难给出,如果有一天,茅老天真的梦想确已成为现实,那么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就有人提出了的问题,中产阶级的孩子怎么办?他们的孩子要不要奖学金?要不要助学款?看来,要像孔子所说的,年过七十从心所欲的发表一些标新立异的论断而能够做到不逾矩确实很难。
  
  当然,笔者宁愿相信茅老先生的论断是经过其对西方国家教育制度的认真考察、对中国国情的精心研究而得出的论断,也宁愿相信茅老先生是一位胸怀公平、公正的知识分子的良心,笔者更愿意看到茅老先生天真的梦想转化成一种现实的制度设计。但是,别急,对于笔者来说,就一个月仅能维持基本温饱的工资现状下,还是先降低或免掉我孩子那些已经无法承受的学费吧!




相关文章


个人所、精品所和规模所:谁持彩练当空舞?
家庭冷暴力背后的亲子鉴定热
毛新宇:你还要保持沉默吗?
没有小案子,只有小律师
降低我孩子的学费吧!
县官维权为什么不请律师?
官场中的七种武器
拘留拘出了什么?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实习律师的“心病”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