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涛:说律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4:09 16:43:0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关于“律”字的解释历来诸说不一,有的出自传说,大多征引《风俗通》“皋陶谟虞始造律”,《风俗通》一说成于汉晋,其中多有神仙野老,采自传说者很多。皋陶氏则见于《尚书》,就是那个拉着一个独角兽判断是非曲直的人。正是因此为后人解释“律”造成了困惑。

  “律”字最初的解释应为“律吕之律”,即“律起于黄钟”。我国河南曾经出土过一种用骨头做的短笛,上边只有三个音孔,并且与其它编钟、编磬等乐器一起出土。这件骨笛后来定名为“定音管”,即要求编钟、编磬在演奏前根据这件骨笛所发出的声音确定音调。其实这个骨笛的名字就是“聿”,意思是说用“手”拿着一根管,管的下面有发音孔。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编钟、编磬当然还应该有其它的琴、瑟、管、弦一起合奏时需要将音调加以统一,如果你黄钟,我大吕,岂不成噪音一片。这个“聿”的出现使所有的合奏乐器有了统一定音的参照,即“一律”,整齐划一的意思,这一表述后来在“律”字中得到了贯彻。

  “律”的发展后来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律历之律”,古代的历法是以观察天象确定的,特别是对日月的观察显得最为重要,太阳升起落下再升起视为一日,月有阴晴圆缺视为一月,观察太岁星的运行视为一岁,太岁星是木星的别称,从中原地区观察每年木星都会沿着一定的轨道回到头顶上来,也就是所谓的“太岁在寅”“是为摄提格”。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对于日月星辰的观察各地方由于视天仰角不同其结果也有所区别,因此商、周时期各诸侯国根据观察星象所确定的历法自然有所区别。从物侯角度对于自然与月令的描述也有很大差异,例如《诗经》中“腊之月,凿冰冲冲”,对江南地区显然无法施行。至于后来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则显然只适用于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而至于江南荆楚之地绝无此等景色。因此对于日历也必须加以统一,不能你初一,我十五,你今日祭天,我今日祀地。“律历之律”的律字保留了原有“聿”的统一、一致、一律这样的原有含义,这种含义至今仍然加以沿用。

  “律”的发展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即所谓“律统之律”。战国时期诸侯国互相争战,军事建设必然相应发展,对于军队出征作战当然需要步调一致,进退之间,令行禁止。这里的“律”字多了一个“彳”,据《说文》载:“彳,小步也。象人胫三属相连也,凡彳之属皆从彳。”另据《文选》晋潘岳《射雉赋》云:“彳亍中辍”,亍即踌躇不前之意,这里表示走走停停,显然此时“律”字已和行走有关。“律统之律”的“统”字也是一致的意思,也就是俗说的“统一”。“律”和“统”字相互混用的现象秦汉以后仍然使用,如《宋刑统》亦即宋之刑律,这里用“统”而不用“律”字,显然是为了强调一种统一的、整齐划一的概念。唐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割据的政治势力之间不仅国号不同,所颁布的法律也有很大区别,至宋时疆土重归一统,乃使各国分裂之法统一为律,因此《宋刑统》的名称显然有着独特的历史内涵。

  “律统之律”亦即《说文解字》中所称之“律,均布也。”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均律双声,均古音同匀也。《易》曰:‘师出以律。’《尚书》‘正日,同律度量衡’《尔雅》‘坎律铨也’。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故曰均布也。”所谓双声是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这种音训之法也曾用于解释“律”字,例如《说文》释“?P”称“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燕谓之不律。”这里的“不律”就是一种音训的方法,如果将“不”字的声母和“律”字的韵母拼读,或者干脆将“不律”两字联读则应当读出“笔”字的读音。按《易》曰:“师出以律。”则知此律与军队出征作战步调一致相合。又按《尚书》“正日,同律度量衡”正月初一那天,制定统一的度量衡,则也为律统之意。所以段玉裁称之“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所谓“律统之律”就是将天下之不一统一为一律也。

  对于“商鞅变法为律”的解释历来各说不一,比较极端的说法认为商鞅以前有法学,商鞅变法为律结束了古代的法学,此后只有律学而没有法学,近年来持此说者似乎越来越多,乃至有人将其视为定论。其实在商鞅变法之前史值战国分裂,各国诸法不一,如传世齐国刀币铭文有“齐之法化”,化即货币之意,意为齐国的之法定货币。此时齐国有“齐法”,鲁国有“鲁法”,楚国有“楚法”,而赵国的法律称为“国律”,此亦即韩、赵、卫三家分晋其法源出一统所致。商鞅变法为律实际上是将各国分散的法律进行了一次整齐划一,即“正日,同律度量衡”之意的一种同一。此时之法实为分裂之法,亦即小国之法,此后之律实为统一之律,亦即大国之法。这种统一是“同律度量衡”中的一种,除了统一了法律之外,也将度量衡加以统一,即所谓“书同文”、“车同轨”,变法为律其实就是“法同律”而也。这种将分散的法加以统一仅是一种国家的政治行为,与所谓法学律学无关,所谓商鞅变法以后中国没有法学唯有律学的说法,其实是非常值得推敲的。

原载于 田涛 《第二法门》

相关文章


也说“人民法院”去掉“人民”
何海波:刘燕文诉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案件代理词
苏力: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分权??重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第五节
案件输赢与律师的综合文化素质
田涛:说律
刘桂明:律师永远是化解矛盾的高手
朱苏力:中国传统文化与法治现代化
贺卫方:异哉所谓个案监督问题者
季卫东:法官人事管理方式中的宪政问题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