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一种平常的生活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4:09 17:01:5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将法律作为一种平常的生活,不惟权力、地位和金钱而生活,但求在生活之各细节、各环节中去争取和实现自己的权利。如果我们现实社会中,大多数人均能以此态度对待日常生活,那么,各种生活规则、法律规范即可渐次完善,社会方可日趋进步,法治社会之塑造也无暇时日矣。


  今年暑期,我带队06级本科生进行社会调查,住在当地的县城。小县城盛行“搓麻”,宾馆很多房间都配有当地流行的“自动麻将桌”。学生们去结账时,发现多出了200元账单。一打听,原来是他们好奇,“动”了房间的麻将桌,一天要收50元。我问怎么办。学生们不好意思了,要自己掏这200元。我又问,宾馆房间标明租用麻将桌的收费价格了吗?或者,宾馆服务员是否已经明确告知使用房间的麻将桌是要收费的?学生们说,房间里没有使用麻将桌的标价,宾馆服务员之前也没有告知,只是在后来住的两天才说过要收费的话。于是我说,那你们再想想,该怎么办吧!学生们似乎“心领神会”,都跑到宾馆前台去找服务员“理论”去了。一番“理论”,前两天的100元“省下”来了。学生们很兴奋,印象也很深刻:权利是需要争取的,法律就在身边,就是你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恰好,今年九月份进行的全国司法考试就有一道类似的选择题。这道题,讲述的几乎是个相同的案例:某酒店客房内备有零食、酒水供房客选用,价格明显高于市场同类商品。房客关某缺乏住店经验,又未留意标价单,误认为系酒店免费提供而饮用了一瓶洋酒。结账时酒店欲按标价收费,关某拒付。题目给出了四项供选择的答案:A.关某应按标价付款;B.关某应按市价付款;C.关某不应付款;D.关某应按标价的一半付款。我想,有了这番切身的感受,学生们再回答起这种问题来,就如同讲述自己的经历一样了。其实,法律理念本身就源自于一种平常的生活观念。

  例如,“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就是老百姓的一些生活的常识。这些常识,可以直接转化为刑事生活与民事生活的两种观念。那些抽象的法律概念,也就是这些寻常的生活观念的具体体现。如“留置权”是一个抽象的物权概念,但它所表达的,不过是一种平常的生活逻辑罢了。

  甲闹钟坏了,到乙修理店维修;修毕,甲不支付修理费,乙就不会返还闹钟。这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生活逻辑。如果法律全然不顾及它,不赋予乙留置闹钟的权利,让甲可直接依所有权请求返还,徒增烦扰耳。乙对维修的闹钟有现实而直接的控制力,且要求支付维修费亦在情理之中;即使赋予甲未给付维修费亦得直接请求返还闹钟的权利,其权利实现起来也很困难。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法律承认或苟合于某种“强力”(暴力),对任何“现实而直接的控制力”都去尊重。比如,乙见甲有停在路边的自行车,以其未支付维修费为由,将甲自行车搬进维修店,那么,乙对甲自行车的这种控制力,法律是否也应该予以尊重呢?回答显然是否定的,因为乙是以侵权方式占有甲自行车。又如,如果甲曾委托乙代卖一块旧式怀表,而此时这块旧式怀表还在乙的手上,那么,乙是否能够留置这块旧式怀表来主张闹钟的维修费呢?回答依然是否定的。乙对怀表的占有虽为合法,但这种控制力的基础是建立在另外一种法律关系上----维修闹钟和委托代卖旧式怀表,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所谓“丁是丁,卯是卯”是也。

  法律中蕴含着普通的生活逻辑,是问题的一面。问题的另一面是,要求人们将法律运用到自己日常生活之中去。耶林说,要为权利而斗争。为权利而斗争,就是要从寻常的生活开始。

  晚清以降,忧患之士透析积弱之中国社会,认为与欧美社会相比,中国老百姓有厌讼心理,总是希望息事宁人。特别是,我们总是畏于权贵,惯于忍气吞声。这种心态,就没有把法律作为平常的生活,而是将“权力”视为平常生活的一部分。持这种心态的人,骨子里充满的实则是“奴性”。“官本位”思想盛行的地方,很多人都希望将来去“做大官”,托辞是“做了官不受人欺负”。但怀揣这种思想的人,一朝得势,大多数又成了欺压别人的人。可见,他们总是处于忍受压迫与压迫别人之中。事实上,这种人,本非以法律为操守,不会念及权利、平等和自由的真正含义,也不是将法律作为一种平常生活的人,而是地地道道地视“权力”为平常生活的人。

  将法律作为一种平常的生活,不惟权力、地位和金钱而生活,但求在生活之各细节、各环节中去争取和实现自己的权利。如果我们现实社会中,大多数人均能以此态度对待日常生活,那么,各种生活规则、法律规范即可渐次完善,社会方可日趋进步,法治社会之塑造也无暇时日矣。


相关文章


尹田:民法典总则与民法典立法体系模式
王利明:试论动产抵押
贺卫方:名牌何以产生
命价源流考略
法律是一种平常的生活
黎四奇:法治之路漫漫,应上下求索
王利明:试论动产抵押
王利明:论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下)
管君:法槌下的正当程序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