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破4000点后买基金,股票型VS债券型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4:10 11:29:4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股票型基金:


  不敢买时,恰建仓好时机

  面临市场震荡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近期基金投资者一改对高风险产品追逐的热忱,纷纷转投低风险的债券基金,一时间债券型基金销售场面火爆,偏股型基金反而门可罗雀。

  此时,多数投资者再次遗忘了被历史不断印证的投资真谛——人弃我取。

  对此现象,某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杨典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醒:历史在不断重演,回顾2004年、2005年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发行的艰难,和2007年8、9、10月开放式股票型基金认购的疯狂,经验告诉我们,在大家都不敢买股票型基金的时候,往往是最好的购买时机;大家蜂拥而上的时候,往往是风险最大的时候。目前,大盘点位适宜建仓,建议投资者不要在恐慌性杀跌状态下赎回基金。市场现在的恐慌,正好为未来的上涨腾出了空间,杀跌已近尾声。就整个市场而言,上涨概率远大于下跌概率,机会大于风险。

  杨典预计,3月以后CPI将会显著回落,但央行仍有加息压力。考虑到未来CPI的预期涨幅和现在的利率水平,央行再加息一两次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仍在可接受范围内;温和、小步跑的加息动作不至于对流动性带来根本性的动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相对比较有限。在此背景下,股票或股票型基金是投资者保值增值最有力武器,优质资产在市场上的每一次下跌都是介入机会。

  对于目前被市场视为重大利空的再融资,投资者应对其做好心理准备。从整个市场发展来看,再融资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没有再融资的市场是不健康的市场,随着时间推移,其影响程度会减弱。同时,业内人士预计,今年第一个解禁高峰在2月底3月初已经过去,估计非流通股解禁对市场的冲击在未来两三个月会减小。目前股市就算不是底部,也是在相当接近底部的位置。未来中期市场乐观,2008年整体平均股价将高于2007年。

  在当前市场情况下,专家建议,投资者购买基金时可优先考虑主动投资的股票型基金,其次是配置型,再次是债券型。另外,封闭式基金也可以考虑。如果抱有中长期持有不动的投资理念,优先推荐主动投资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

  债券型基金:

  安全稳健吸引投资者

  今年以来,A股市场陷入剧烈震荡,上证综指已失守4000点,债券指数却不知不觉攀上历史新高。债券型基金以其安全、稳健的特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

  分析人士指出,2008年,股票市场将是充满不确定性的震荡市,在高位震荡中寻找方向。

  去年,A股指数涨幅近100%,其中盈利增长贡献60%;估值水平从28倍到38倍,贡献接近40%。而放眼今年,一方面,企业盈利增速预计放缓。按照还没有修正的数据,预计今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长水平在30%左右,且这一数据没有考虑次贷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今年A股估值水平也难以维持在去年的高位。因为高估值是建立在高盈利增长的水平之上,而企业盈利一旦达不到预期,估值水平就会受到影响。因此,今年A股震荡格局已确定无疑。

  与之相比,债券市场则显得较为乐观。通常而言,债市是在经济回落的时候才会有牛市,与股市跷跷板作用非常明显。而今年在“内有紧缩,外需下降”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将难以避免,因此,债市的周期性牛市已基本确定。

  申万研究所相关数据指出,2008年短期融资券市场发行规模有望达到3600亿至4000亿元,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此外,在各种因素推动下,企业债和公司债在2008年的发行规模也有望达到3000亿至4000亿元。2008年,公司债券市场整体规模则有望达到1.1万亿元。规模的扩张也将为债市投资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今年债市的机会很大程度是在高信用等级的企业债方面。“今年1月份市场表现最好的资产类型就是可分离交易债券。目前,10年期企业债收益率在6%到6.5%,与国债利差达到160基点,利差倍数接近1.4倍,是历史上最高水平。”该人士表示,“另外,3年央票收益率也较高,且流动性非常良好。而由于增发受限,今年可转债一级市场发行也比较多,存在不少机会。”

  在此背景下,低风险、有稳定利息收入的债券型基金,成为保守型投资人士青睐的对象。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债市周期性牛市的到来,今年债券型基金的收益水平将进一步上升。






相关文章


商品期货基金有望破茧 相关方案已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QFII开闸孕育市场新热点
【市场点评】净值缩水 封基惊现补跌
重仓股频现异动 QFII快速撤离A股市场?
跌破4000点后买基金,股票型VS债券型
大跌之后蓝筹股能否力挽狂澜?
【市场观察】千亿蛋糕待切 封基又成避风港
不同角度择基三大关键词:分红、到期、小盘
德胜基金研究中心:基金减仓幅度加大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