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新农村实现五大新突破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4:19 13:02:1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缀满枝头的苹果,映红了果农的笑脸,丰收的喜悦伴随馥郁的果香荡漾在田间地头;
整洁靓丽的村容,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延伸的城市文明伴随着一体化进程渐行渐近;
破蛹化蝶的嬗变,激活了农业的潜力,千里沃野变车间吹响了现代农业前进的号角;
……
2007年,行将过去。盘点山东烟台市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成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疑是靓丽的一页———350万农民收获了沉甸甸的实惠,共享城乡和谐发展的成果;新农村的五大突破,昭示着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阔步走来。
【突破一】观念之变
——— 跳出“三农”抓“三农”

“连续三年来,‘三农’问题都被列入市委一号文件,新农村建设重中之重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可以说‘三农’问题已深入人心。”谈到山东烟台市新农村建设的成绩,市委农工办主任李元彩开门见山地说,“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观念性的重大突破,那就是跳出‘三农’抓‘三农’。”
跳出“三农”抓“三农”,就是从战略全局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走出一条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重点论述“新农村建设”问题,核心要求就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既是手段,也是目标;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经过实践证明的科学方法。
市委主要领导也多次提出,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既包括经济层面的问题,也包括政治文化层面的问题,但根本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当前要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走出“三农”发展困境,必须从实际出发,站在“三农”之外,重新认识和调整工农关系,运用政府干预和市场经济两种手段,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
李元彩表示,党的十七大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烟台市也应把统筹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各级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工作的各个层面。要克服就农村抓农村、就城市抓城市思想,树立和运用城市、农村资源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的观念,推动烟台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突破二】善政亲民
——— 农民喜飨“民生大餐”

“年初加入了新农合,前段时间药费报销得到镇上去,对我们这些上年纪的人来说,确实不方便。没想到现在在村里也能报销了,新农合真是办到了百姓心坎上。”12月15日,山东烟台栖霞市桃村镇河东村的胡绍平,因伤风感冒在村卫生室打了两天吊瓶,花了124元。结算药费时,当场在村卫生室领到24.8元的报销费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了村级报销点,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看病报销,如今在栖霞市已经变成现实。栖霞有农业人口50多万人,其中近80%的农民加入了新农合。为切实方便参合农民就医用药,推动新农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参合农民小病不出村镇、有病早治早防,该市从今年9月10日起,在桃村、唐家泊、苏家店等6个镇(街)的83个村卫生室进行了新农合医疗村级报销试点工作。按照规定,符合条件的农民在村卫生室看病拿药,享受跟镇卫生院一样的报销政策,即拿即报,受益群众拍手称赞“新农合真是办到了百姓心坎上!”。
“今年以来,农村民生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可以说是为农民朋友准备丰盛的‘民生大餐’。随着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农民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李元彩告诉记者,今年新农村建设成绩斐然,尤其是在农村社会事业方面,坚持把城乡统筹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有力提升了烟台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目前,全市58.9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6019.9万元,免除贫困学生教科书费、杂费121.53万元,补助贫困寄宿生费93.62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53.6万人,参合率达到87.03%,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去年的900元提高到1025元,五保集中供养率达80%;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5.1万人;开展各类农民教育培训1000多场次,受训农民10万多人。
【突破三】山乡巨变
—— 村容“旧貌换新颜”
昔日,这里是一个脏得让人“插不进脚”的小山村,如今,全村街巷院落收拾得整整齐齐,环境井然有序。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发生在山东烟台莱山区解甲庄镇刘家埠村。
重返刘家埠村,记者发现每户村民的家门口,都摆放着一个垃圾桶,村民的生活垃圾被有序地放置在垃圾桶里。村里的保洁员定时上门收集垃圾,统一运送到位于曹家庄的莱山区生活垃圾转运站,之后运往市生活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整个过程没有任何二次污染。
“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实行垃圾处理一体化之后,变化简直是翻天覆地!”41岁的村民宇富贵指着村头的小花池对记者说,“原先这里是一个猪圈,一到夏天臭味扑鼻,蚊蝇乱飞。可如今,每天都有保洁员按时上门收垃圾,打扫卫生,咱们农民现在享受的是城里人待遇了。”
“脏乱差”一直是烟台市不少农村的代名词,也是农村的“顽疾”。如何破解农村“脏乱差”的难题,莱山区进行了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城市化进程的破题之路,那就是在全市率先实行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城区环卫服务向乡村延伸,让农村居民体验到了一种城区居民的生活。
“村容村貌不是形象工程,而是村庄文明程度,村庄建设水平,村民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莱山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刘文家对记者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民心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作为其中的一个方面,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大大改善了全市镇村的人居环境,不仅为城乡居民创造整洁、优美、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时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为经济建设搭建了良好的环境平台。
今年以来,烟台市坚持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工程,狠抓文明一条街建设、村级活动组织场所建设和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许多村庄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目前,全市新完成1181个村的编制规划,有2393个村开展了“文明一条街”建设,有1343个村庄开展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有52个镇、300个村开展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建设,有1192个村开展了“四改”工作,农村文化大院由原来的1602个增加到2746个,新硬化农村公路77公里,全市通自来水村庄普及率达到87.7%。
【突破四】破蛹化蝶
——— 现代农业“高歌猛进”

12月15日,山东莱阳龙大集团设在周格庄村的有机菠菜基地。
在基地,记者见到了54岁的董耀臣。如今,他从一位普通村民,“摇身一变”成为执行国际标准的现代“农业工人”。“俺现在完全是按照出口企业提供的国际标准种菜,不仅能够按月领到800元的工资,年底还能拿到2000元的奖金呢!”董耀臣的话语里透着几分自豪。
董耀臣身份的巨变,源自莱阳现代农业的“高歌猛进”。
建设新农村,莱阳首先把农业推向开发的前沿阵地。为改变农业的弱质地位,使农业成为富民产业,莱阳市真正把农业作为一个产业来经营,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使千里沃野成为“农业车间”。
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下,莱阳大力兴办“农字号”企业,建起了40万亩种植基地,建成年出栏2200万只肉鸡、42万头猪、存栏1000万只蛋鸡和1.8万头奶牛的畜牧生产基地。随着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的水平提高,农业的综合素质迈向一个新水平,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离不开品牌战略的支撑,否则难以做大做强。在招远,当地因地制宜地实施了“一村一品、以品益村”发展战略,六成以上的村子发展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品牌。
在山东烟台招远市毕郭镇官地洼村,一个个白色的“营帐”扎满田野,全村140户农民就有130户种植大棚西瓜,人均年收入1.1万元。一个原来并不富裕的村子成为了“小康村”,“官地洼西瓜”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蚕庄镇的“蒋家村有机苹果”、张星镇的“王家村大樱桃”,在多方的努力培育下,也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和品牌,突出了农业产业化特色。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为烟台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李元彩认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烟台市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始终坚持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为建设新农村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不断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推动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更好更快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59.65亿元,同比增长5.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70元,增长15.5%。
【突破五】联手共建
———点燃群众致富希望

农村天地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合作领域宽泛。
山东烟台招远针织厂,从城市走向农村,在周边56个村庄设立加工点,联手共建新农村,共建活动不仅让企业走出了用工困境,而且先后吸纳农村劳动力2500多人轮流作业,年可为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
这是一次互惠双赢的行动,也是烟台市“3+1”联手共建活动的一个缩影。去年2月16日,烟台市召开“3 1”联手共建新农村研讨会,部署“一个企业带动一个贫困村,一个富裕村带动一个弱势村,一个机关事业单位帮扶一个困难村”,启动新一轮社会各界包村帮扶工程。
“3 1”联手共建是烟台市开展农村工作的一次全新尝试,尤其是“村企共建”已成为主力军,表现出了较强的生命力,已结出累累硕果。来自市农工办的统计显示,目前烟台市先后有4100家企业参与到“村企共建”中来,其中150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共建村庄建立了生产基地或签订购销合同,195家企业在共建村庄设立分厂或建立加工点,就地就近吸纳农村劳动力2万多人。
李元彩表示,村企共建是工业反哺、城市支持的一条有效途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主要是通过间接支持和直接参与两条途径。间接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公共财政的投入上,而直接参与主要是通过产业、技术以及救助等手段与“三农” 联合对接。当前,烟台许多企业与农村联手共建的主要内容是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通过村企共建,形成了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有机联系,打通了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由工业向农业、由城市向农村流动的渠道,为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和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平台,为农村加快发展和寻求合作创造了机会。
村企共建,改变以往帮钱帮物的单一内容,改变企业单向付出的传统方式,把企业的优势与共建村庄的潜力结合起来,把企业的利益追求与共建村庄的发展需求联结起来。村企共兴农村经济、共谋发展思路、共办社会事业、共育文明乡风、共建优美村庄,不仅为工农互动发展提供了双向共赢的商机,而且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探索出一条好的途径。

相关文章


全域交通:道亦有“道”
四大城市圈助陕甘青藏“龙形经济带”腾飞
重庆“城市一卡通”发卡已达270万张
成都市市长葛红林公布试验区建设初步方案
山东烟台新农村实现五大新突破
古浪县城乡建设管理综述
方法辅导:盾构法隧道防水堵漏技术
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方法和考试要求
安全综合辅导:粉尘危害的原因和综合防治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