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保税区的“贸易立区”攻略物流师资格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9:14 12:54:0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尽管是一块“弹丸之地”,但其背后却是一个庞大的开放贸易王国。在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仓储物流、商品展示等一系列特殊功能的旗帜下,青岛保税区无限放大着自己的优势,成为青岛市、山东省乃至整个沿黄流域的开放热土。
  百考试题获悉,截至“十五”期末,在面积仅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保税区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6个,引进以物流仓储、分拨配送、商品展示、跨国采购、港航服务、信息咨询、高新技术等为主的过千万美元项目47个,在保税区设立的贸易和出口加工企业3300多家,其中贸易企业占到出口企业的90%左右,贸易伙伴涉及34个国家和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十五”期间年均增长45.33%,贸易业实现的增加值占区内生产总值(GDP)的33.58%,位居所有行业第二位。而保税物流园区成功通过国家验收投入运营,使保税区的开放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
  如今,即将于12月中旬投入使用、总投资45亿元的国际集装箱码头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同时,与其毗邻的青岛保税物流园区则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这片国家批准的青岛区港联动试点区域,正以全新的政策和功能优势,彰显着打造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国际自由港的胆识和气魄。
  把贸易业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以流量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正成为保税区“贸易立区”的重要攻略,并呈现出良好局面。
  实施“高端贸易”战略
  在保税区的26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就有17家贸易企业。这样一个比重,既显示了保税区特有的政策吸引力,也标志着该区域致力放大贸易功能追求。
  作为保税区外贸进出口的主力军,2006年该行业在上半年实现的进出口占总额的31%,其中出口占总额的34%,进口占总额的29%。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和外资的贸易公司,其税收贡献率较大,在国税收入前50名企业中,世界500强企业6家,外资企业20家,共占前50名企业的52%。
  实施“高端贸易”和“品牌贸易”,是保税区积极推动区内贸易的重要战略。
  在一系列科技兴贸战略的引导下,保税区不断调整区内加工贸易发展方向,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把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企业竞争力、产品竞争力作为促进外贸进出口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引导企业积极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提高其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技术水平,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大对有潜力企业和产品的培育,注重名牌孵化培育,建成拥有国际、国家、省、市的“阶梯化”的品牌、名牌体系,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运行机制和氛围。2005年青岛保税区通过实施“双十工程”战略,培育了一批国际知名度高、产业带动能力强,产品科技含量高、进出口贸易量大的制造业与进出口贸易业龙头企业群体,如高校软控、普仕宝枫、易邦生物、俪徕精细化、澳龙光电、西瑞电气和圣元乳业等都成为保税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的龙头企业、外贸进出口的骨干企业,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了保税区贸易、货物集散和服务的辐射能力。
  目前,保税区高科技含量企业占入区项目的60%以上。同时,保税区凭借地缘优势,先后引进了依爱电子、光盈光电、金海迅、蓝鹰电子、柯达影像器材、虹桥电子以及日本的松下电子等世界500强企业,积极打造通讯电子制造业基地,以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制造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5年保税区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产品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的55.34%,推动外贸进出口形成了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高新技术产品带动机电产品、机电产品带动外贸增长,其“高端贸易”格局逐步形成。
  瞄准国际物流中心
  谁拥有了现代物流优势,谁就会拥有区域竞争优势。
  立足于东北亚地区的竞争态势和我国沿海地区贸易物流的布局,自2000年起,保税区对自身功能作了重大调整,确定了以贸易带动物流,以物流促进贸易的流量经济发展战略,在全国保税区中率先提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将保税区建设成为自由港性质的国际物流中心。
  依据现代物流产业特征,青岛保税区着力放大现代国际物流、国际商展、跨国采购、国际贸易、保税仓储等功能,大力吸引世界知名物流公司和国际贸易企业,带动现代物流和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短短几年时间,仓储物流企业由五六家迅速发展到近百家,累计投资达15.2亿元,并汇集了小松物流等世界500强物流企业8家,入库货值货量、出库货值货量和库存货值多年来保持三位数的增长率。以森泰达、金来、宏轮、宝曼克等企业为代表,形成进口、加工、分拨为特色的橡胶分拨中心;以赛奥卡、金诚国际、银禧国际、宏川物流等企业为代表,形成专业从事棉花进口、以分拨为特色的棉花集散地和进口交易中心;以菱光物流、日商岩井、喜乐客思、怡坤物流、山东外运等为代表的一批保税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物流企业逐步从过去投资规模小、只有简单的保税仓储业务,向着集存储、冷藏、运输、装卸、报关、商品展示、代售、加工增值、货物采购、分拨、配送和物流信息处理于一体的现代国际物流业转型。招商局国际、日本三菱、中铁物流、小松物流、中国外运等一批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入区开展业务,使保税区提供现代化、专业化物流服务的能力不断提高。仓储货物由棉花、天然橡胶等大宗低价值货物,发展到冷冻冷藏、液晶面板等高附加值商品,出口主体不断优化,经济效益日益显现。物流业为保税区外贸进出口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保税区最具潜力的产业。2005年仓储转口进口货值全部进口货值的85.8%;仓储转口出口货值占全部出口货值的22.9%。
  天然的港口条件和国际贸易、保税仓储、物流分拨等功能优势,推动着保税区“以市场促物流、以物流兴市场”崭新理念的形成,积极发展大宗原材料交易市场,构建国际交易市场体系,形成产业聚集效应,通过大贸易促进大物流,推动区域物流中心建设。
  为此,保税区以创建橡胶、矿权、矿产、棉花、建材、纸浆等国际交易市场体系为目标,重点建设以构建全国首家矿业投融资平台和矿权交易平台为目标的青岛矿产品交易市场、青岛矿权交易所;世界第一家己内酰胺交易市场、中国第一家美元挂牌保税交易的专业化国际橡胶交易市场;以国际化大型棉花现货超市为发展方向的青岛棉花交易市场。据悉,青岛橡胶国际交易市场自今年3月正式开业以来,已吸引入市会员达600余家,市场交易量72.3万吨,交易额15.6亿美元;青岛国际矿产品展示交易市场已入驻企业近200家,发展网上会员4000多家,网上交易项目及产品达上万个,涉及金额26亿元;青岛保税区棉花交易市场发展会员197家;市场交易量近3万吨,成交金额4.17亿人民币。
  三大新型国际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为保税区带来大量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同时也已经和正在带动更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聚集效应,创造了贸易发展的新优势。2006,青岛保税区棉花进口量激增到20多万吨,保税区成为山东及周边地区进口棉花原料的集散地。全国质检系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棉花检测实验室、轮胎检测实验室、乳胶制品检测实验室,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性橡胶检测中心实验室、区域性塑料检测中心实验室也落户青岛保税区,为推动市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有专家指出,三大交易市场的建立与成功运作,将促进山东省橡胶、纺织、塑料等产业的发展,推动山东省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同时带动报关、报检、仓储、转口、运输等业务的发展,促进半岛地区现代服务业和区域产业升级上档,进而对于沿黄流域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向自由贸易区转型
  早在2000年,青岛保税区便结合自身优势和工作实际,在全国保税区中率先提出了探索向自由贸易区港模式发展的目标,并分别于2002年、2003年成功举办了中国保税区发展高层论坛,为“区港联动”作出了充分的理论准备,有力地推动了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进程。
  2005年11月11日,以青岛为首的七家保税区通过国家海关总署等六部委的联合验收,青岛保税区成为国家8个“区港联动”试点之一。青岛保税物流园区的正式封关运作不仅标志着青岛保税区向着功能与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区”或“自由港”迈进了一步,更重要的是,在区港联动优惠政策下,保税物流园区将依托港口优势和保税区众多的国际贸易企业,着重培育国际中转功能,大幅度增加进口、出口和中转货运总量,从而形成大流通、大中转、大仓储的格局,提高保税区的整体综合素质。
  如今,保税区已解决了困扰加工贸易企业出口退税的“香港一日游”问题,从时间和费用上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了资金周转速度,改变了保税区现行的“离境退税”方式,使得青岛海港口岸拥有了“零关税”、“无障碍”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自由港区优势,园区企业经营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园区所特有的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和国际转口贸易功能,使保税区贸易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增强了保税区贸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它将为青岛发展现代物流,繁荣外贸经济,建设东北亚国际枢纽大港和航运中心营造新的优势。
  自今年2月开始运作第一票货物以来,“一日游”业务量不断攀升,截至9月底,园区进出口货运量达119930吨,货值近3亿美元,保税物流功能迅速显现。目前园区注册的企业有25家,注册资本一亿多元。来园区做业务的不仅是省内企业,还有西安、东北等地的加工企业。而海信、中集造箱、太平造箱、浦项不锈钢、中外运等国内知名企业和大型集团,也纷纷选择物流园区进出口货物并利用园区功能开展业务。随着园区业务的开展,其对经济腹地的“辐射效应”日益显现。有关专家指出,山东是加工贸易大省,青岛保税物流园区的运作,为上下游企业保税中转、降低成本、提速物流运作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提升了青岛外贸企业的竞争力。青岛保税物流园不仅对内可带动区域产品出口,对外可吸引国外货物在此流转,而且可以通过青岛把国外资金吸纳到内陆地区,具有极大的经济辐射力。
  与此同时,区港联动试点的另一个重要项目,总投资额45亿元的“青岛前湾港区招商国际集装箱码头”项目,年底首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将先期建成投产,整个码头项目预计2010年底全部建成后,将达到280万标准箱和60万吨件杂货的年吞吐能力 ,届时将真正实现区港一体。我们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区港联动作为自由港建设启动的翘动点,将汇集一批具有世界性经营网络和强大供应链管理能力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形成一定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口岸增值能力,形成大物流、大贸易、大辐射的发展格局,为青岛口岸经济的腾飞 ,为青岛、山东及沿黄流域流量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2005年青岛保税区每平方公里实现GDP19.44亿元,外贸进出口7.28亿美元,各项税收6.5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98亿元,就业人数10000余人,单位面积产出率居全省第一。位居全国保税区前列。“贸易立区”正推动保税区成为外资重要的投放区和现代国际物流等新兴产业的重要平台。百考试题收集整理 "#F8F8F8"

相关文章


711的物流管理系统物流师资格考试
条码创造物流与信息流和谐物流师资格考试
RFID在昆明烟草物流配送中的应用物流师资格考试
库存资金周转案例:宏图三胞的IT零售卖场如何成功物流师资格考试
青岛保税区的“贸易立区”攻略物流师资格考试
国内汽车物流市场几种投资运作模式物流师资格考试
锁定“虚拟经营”模式美邦敲开资本大门物流师资格考试
从政府采购需求的角度分析物流师资格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