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考研政治冲刺:考研政治理论辅导232考研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1:03 22:51:05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健康的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
   2.可持续发展观的目标
   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3.可持续发展观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强调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和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
   (2)持续性原则。核心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即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必须有限制因素,也就是说发展的概念中包含着制约因素。
   (3)共同性原则。国情不同,所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不可能是唯一的,但是上述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应有全球的联合行动,认识到我们的家园——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是正确处理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
   就我国的具体实践来说: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通过体制改革、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党中央提出,2000年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2010年控制在14亿以内。努力实现这一目标,是我国经济社会能够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3)制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规划。要把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4)合理利用资源,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均占有资源位居世界后位,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在合理节约利用资源上狠下工夫。要建立适合国情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实行全面节约的战略,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局面。选择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发展方式,把经济建设、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有机结合起来。
   (5)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因此,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努力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要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搞好水土保持,防止土地荒漠化。要严格管理城市环境,重点是加强对工业污染的控制和治理。
   (6)要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同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结合起来。在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时,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法律手段保护人口、资源和环境。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一些地方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随着人口增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还会更加突出。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明确规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鲜明地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2.保护修复自然生态
   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要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人工建设为主向自然恢复为主转变,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
   3.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以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
   4.强化资源管理
   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5.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
   强化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加强空中水资源、太阳能、风能等的合理开发利用。
   6.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努力形成清洁发展机制(CDM)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方面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具体措施,其中要正确处理如下关系:
  一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开发资源、发展经济的关系;二是开发利用资源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降低消费的关系;最根本的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百考试题编辑祝各位好运!

相关文章


2009考研政治冲刺:考研政治理论辅导234考研
2009考研政治冲刺:考研政治理论辅导233考研
2009考研政治冲刺:考研政治理论辅导232考研
2009考研政治冲刺:考研政治理论辅导231考研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