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考研政治冲刺:考研政治理论辅导230考研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1:03 22:51:1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坚持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方针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国有十几亿人口,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重要时期,具有市场潜力巨大的独特优势,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要努力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既要继续扩大投资需求,更要注重扩大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是十分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是最终需求。扩大消费需求,刺激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尽管近年来我国的消费品市场出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与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增长相比,消费需求增速仍不高,内需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障碍。因此,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已成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必须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主要措施:
  一是要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的重点。
  二是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发挥政府在再分配方面的调节功能。缩小收入差距,主要是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三是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把扩大国内需求和合理利用国外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
  总之,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方针,强调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来扩大消费需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和本质。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应该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一个是正确处理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从投资拉动转到消费拉动的轨道上来;一个是正确处理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关系,在立足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前提下,扩大国外消费需求f再一个就是分配与消费的关系,把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实现良性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分析题第37题考查过)
  邓小平同志一贯重视我国农业的发展,关心农民的生活,他认为农业是根本,要把农业作为战略重点,并提出了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邓小平同志之所以强调农业的重要地位(2004年分析题第36题考查过),是因为: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中国农业要保证l0多亿人的吃饭问题,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农业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积累农业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为发展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1996年文科单选题第14题、2000年理科多选题第25题考查过)。
  (2)现实生活中,我国尚有67%的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21世纪末能否达到小康水平和社会的稳定。中国稳定不稳定,也看这67%稳定刁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3)我国农业生产比较落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如果得不到加强,它将很难支撑巨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后l0到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这一伟大历史性任务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1997年理科分析题第28题考查过)。
  一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
  二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且地区之间、农户之间很不平衡这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紧迫问题,也是贯彻落实扩大内需的方针,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是我国农村与城市发展差距拉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相当落后,农村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现代文明远远落后于城市,农业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特别是目前农村还有5000万左右的贫困人口集中在中西部的老、少、边、穷地区,近8000万人刚刚越过温饱线收入还很不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的任务十分艰巨。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国家的小康。,’江泽民同志也强调:“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议事日程上的重大问题,并且先后发过多次“一号文件”。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农业一靠科学,二靠政策。强调科教兴农和在巩固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双层体制、集约经营”。
  2004年9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中国目前总体上已发展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对农民应该多予、少取、放活;第二阶段就是实行家庭经营的基本经济制度(创新),解放农村生产力;第三阶段就是实行反哺。
  对我国农业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飞跃的思想:“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1998年文科多选题第l7题考查过)
  “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主要是考虑:一方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发展和改革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较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措施或基本途径: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全面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农村金融和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必须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艰巨和长期的任务,各地要制定科学规划,注重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防止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扎实稳步地推进。 百考试题编辑祝各位好运!

相关文章


2009考研政治冲刺:考研政治理论辅导231考研
2009考研政治冲刺:考研政治理论辅导230考研
2009考研政治冲刺:考研政治理论辅导229考研
2009考研政治冲刺:考研政治理论辅导228考研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