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考研政治冲刺:考研政治理论辅导288考研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1:08 16:57:44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特征和本质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特征:
  (1)在对外关系中借助西方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推行强权政治。谋求世界或地区霸权。
  (2)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在对外关系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和平演变战略是这类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
  (3)在国际秩序问题上,坚持继续维护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以此来维护西方国家的主导地位和既得利益。
  (4)美国的全球战略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础。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本质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二)冷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调整
  冷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全面调整了对外政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西方各国从自己的国际利益出发,不再唯美国的马首是瞻,对各自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重新定位。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重新夺回它在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中的优势,处于领先地位。
  但是,经济上三足鼎立的局面并未改变。因此,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的走势是竞争、摩擦与协调、合作并存,目前,后者占主导地位。
  (2)冷战后,西方国家改变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实行"接触"战略。政治上,西方主要国家都先后与中国建立或致力于建立某种"伙伴关系",发展正常国家关系。
  (3)改变过去压制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政策,发达国家有重点、有层次地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首先是高度关注富有经济活力以及资源丰富特别是油气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一些发展很快的国家。其次,发达国家注意组建各种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区域性或跨区域性经济组织,对发展中国家分而治之。
  (三)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二战以来,美国全球战略目标始终是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世界的霸权地位,由于世界形势和美国实力的变化,其间有张有弛。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战略扩张阶段。
  (2)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的战略调整阶段。
  (3)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战略推进阶段。
  (4)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战略扩张和单边主义阶段。
  布什上台以来全力推行"单边主义"外交战略。"9.11"事件后,把打击恐怖主义作为美国的主要战略任务。2002年9月正式提出"先发制人"的战略原则。2003年3月,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出兵伊拉克,给伊拉克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进一步暴露了美国的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危害与实质。
  (四)北约东扩
  2005年4月,北约吸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7国入盟,完成了其成立后的第5次扩员和冷战后的第2次东扩。北约东扩后,其成员国从19个增加到26个。百考试题祝大家百考试题捷!
  北约东扩,一方面使美国在北约的地位得到加强,美欧反恐阵容扩大。有利于推动北约按照美国的设想参加反恐,当前有利于推动北约尽快参加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北约东扩对俄罗斯构成了重大威胁,增加了俄罗斯对美国和北约的不信任、这次东扩不仅接纳了几乎华约的所有成员国,而且还接纳了苏联的几个加盟共和国,将北约边界推到了俄罗斯的边境,波罗的海基本上成了北约的"内湖".这对俄罗斯国家安全的威胁不言而喻。在亚洲地区,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保持在亚洲地区的霸权优势地位,先后建立了美日同盟、美日澳同盟、美澳新同盟等。冷战结束后,美国东欧不断搞"北约"、"欧盟"双东扩,在亚洲则以加强日美安全合作为基础,在巩固美El澳联盟的同时,又企图拉拢印度,搞所谓以美日澳印为范围的"亚洲民主价值同盟",加大力度围堵和遏制中国,甚至图谋形成以美日为后盾的从日本到南韩、菲律宾、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和中亚、独联体"颜色革命"后国家,形成所谓的民主繁荣之弧,继续冷战思维,目标都是围堵和遏制中国。根据美印设想,"亚洲北约"是拥有相同民主价值观的美国亚洲盟友的联合体,当然也包括以色列在内,另外还包括日本、新加坡、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具有"自由民主价值观"的国家。
  中国不仅必须密切注意这个亚洲版"北约"的动向,更应当寻找理性的反制手段。比如说,对这个亚洲"北约"来说,战略和经济分离是其目标的最大特点,美国等主导国家既要从同中国的经济交往中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又从他们之间的军事合作中达到战略利益的最大化。中国在一定的限度上可以容忍战略和经济的分离,但超出一定的范围,中国就可以进行反制。中国可以逐渐改变其外交为经济服务的一贯政策,转型成为经济为外交服务。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到今天,尤其随着国内市场的日益扩大,开始对外在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I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不仅要努力确保各方面发展的确定性,也要确保外在崛起的确定性。中国必须更理性,用更有效的方式既要避免新的冷战,又要分化瓦解可能的民主价值同盟,保护国家利益。
  (五)西欧、日本的外交政策
  1.西欧的对外政策
  20世纪50年代追随美国反苏反共。20世纪60~70年代追求独立自主,联合自强。当时法国的戴高乐主义和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是最突出的例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西欧一体化进程加快。欧洲联盟极力成为国际舞台上有重大影响的力量。为此积极"东扩",最终实现大欧洲;推进南下战略,与地中海东、南岸国家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实施新亚洲政策,l996年和l998年两次举行欧亚会议;改善对华关系,把与中国的关系看作是新亚洲政策的重点;谋求与美国建立新型平等的伙伴关系。对俄罗斯推行"既合作又防范"的政策。
  当前西欧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
  (1)继续把与美国的关系放在首位。维护西方的整体利益,谋求建立欧、美、日共同主宰的国际新秩序。
  (2)充分重视同俄罗斯发展关系,以避免在欧洲产生新的对抗。
  (3)注意加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合作。
  (4)无论欧盟还是欧洲大国都非常重视发展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关系,但在2007年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萨科齐、英国首相布朗当选执政后,又都开始采取明显的亲美政策,加大对中国价值观外交的力度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打压。
  2.日本的对外政策战后日本外交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战后初期"追随外交",外交上积极追随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外交".20世纪70年代初,推行"多边自主外交",改变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走"多边自主外交"路线。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推行"政治大国外交"。1982年中曾根内阁公开举起"要做政治大国"的旗帜。此后,历届政府都把"政治大国"当作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
  冷战结束后,日本"政治大国外交"的新发展。谋求建立由日、美、欧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加强军事力量,日本军队装备是亚洲最先进的,军事开支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在法律上制定国际和平合作法,积极突破向海外派兵的禁区,并且还与美国签订《防卫合作指针》,把"日本有事"改为"日本周边有事",为日本今后介入地区争端埋下伏笔;积极开展联合国外交,争取跻身于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中,调整与改善同中国、俄罗斯的关系,在发展中日关系的同时,防范中国的倾向在加强,日俄关系有所突破。
  日本小泉内阁更加强调追随美国、忽视亚洲、遏制中国的日美安全合作。2003年小泉与布什的日美首脑会谈:双方约定以日美开启交往150年为契机,强化"世界之中的日美同盟",以共同应对全球性课题。与此配套,日本在2003年制定"有事法制并出兵伊拉克,在2004年新《防卫计划大纲》中实现自卫队国际维和的"基本任务"化,在2005年"2 2"磋商中明确日美全球共同战略目标,在2006年5月达成驻日美军整编最终协议。
  2006年6月28日,小泉纯一郎开始对美国进行其离任之前的最后一次正式访问,与美国签署《新世纪的日美同盟》。《新世纪的日美同盟》称,两国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拥有共同的利益,肩负共同应对亚太地区安全环境变化带来挑战的责任。显然,提升和扩展同盟关系是美日两国出于自身利益的共同需求。从美方而言,期待日本对于美国全球战略保持亦步亦趋的同时,继续发挥无可替代的"取款机"作用。从日贬值来看,已经无意自行构筑外交方略,只是一心借助美国保驾护航,不断突破传统框架和宪法束缚,谋求早日成为世界政治大国,甚至世界军事大国。
  小泉内阁不顾亚洲国家和世界舆论的反对,小泉一再参拜靖国神社,不仅使日本外交陷入困境,使中日关系陷入经热政冷的低谷,也使日本的国家形象和利益蒙受重大损失。小泉参拜导致日本与亚洲邻国的关系恶化,中日高层互访中断多年,韩日首脑互访陷入停顿,日本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努力严重受挫。小泉访问欧美时,多次在历史问题上受到被访国领导人的斥责,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访问日本时也对小泉的参拜行为提出批评。
  日本在外交上采取远交近攻的战术,作为一个亚洲国家对本地区的安全事务及经济一体化不热心,在历史问题没有得到亚洲邻国的谅解却又急于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此种做法无法赢得邻国的理解与支持,妄图成为世界大国的目的也难于实现。"入常"一波三折自然有日本政治家试图"绕过中国"搞"强行突破"未果造成的被动,也反映出今天的国际格局中,大国关系错综复杂、利益表达上分疏离合的多元局面。美国以单独支持日本破解四国集团的捆绑战略,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立场观点,其他大国间的政治角逐,都使日本在"入常"问题上的努力受阻。
  安倍晋三上台后实行所谓的强硬政策主要指:
  (1)在外交政策方面,安倍晋三强调将对外开展自主性外交,努力加强日本同中国、韩国等亚洲邻邦的"互信关系",2006年访问中国,尝试"破冰"之旅,提出"中日互惠"的战略伙伴关系,他指出:"中国和韩国是日本的重要邻国,日本与中韩两国在以经济为中心的广泛领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紧密关系。日本加强与中韩两国的信赖关系对亚洲地区及整个国际社会是极为重要的,为了能以面向未来的态度坦诚进行对话而共同努力是重要的。"
  (2)在修宪方面,安倍晋三提出要摆脱战后体制,他就修改和平宪法定出具体时间表,要在五年内修改和平宪法,要研究如何行使集体自卫权。
  (3)在日美关系方面,安倍晋三表示将加强日美安全同盟,在日本的首相官邸和白宫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渠道,同时逐步落实美日两国就调整驻日美军达成的协议。
  (4)对于朝鲜半岛核问题,安倍晋三表示日本继续寻求在六方会谈的框架内解决这个问题。安倍晋三在朝鲜绑架日本人质的问题上一直保持强硬姿态。安倍晋三表示,如果人质问题不解决,日本和朝鲜不会实现关系正常化。
  对安倍晋三来说,最迫切的外交课题是改善亚洲外交。迄今为止,安倍晋三关于改善亚洲外交的表态具有难以自圆其说的两面性。一方面是迫于舆论压力作出的一些积极表态。谈到亚洲外交时,表示要加强与中国、韩国等近邻国家的信赖关系,要为恢复与中韩两国的首脑会谈而共同努力。
  安倍晋三的新变化得到中国政府的肯定与赞赏,2007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日本进行"融冰"之旅,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另一方面,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安倍晋三采取现实的路线,不把参拜靖国神社作为口号,虽然声称对为国牺牲者表达敬意的心情不变,但对是否参拜秘而不宣,这些都是为了避免刺激中韩两国人民的感情。但在历史问题上安倍晋三很多认识都不正确,如他认为根据国内法甲级战犯不是罪犯等,在谈论历史问题时稍不注意这些有问题的观点就会脱口而出,这一点不利予消除日本与亚洲国家之间存在的政治障碍。
  由于安倍晋三改善亚洲外交的表态具有两面性,可以说中日政治关系的障碍仍未清除,日本与亚洲邻国关系的走向仍然存在令人不安的悬念和隐忧。
  2007年福田内阁上台执政,在继续以美国同盟为基础的同时,强调与亚洲邻国的"共鸣"外交,明确不参拜靖国神社,并且访问中国,进行"迎春"之旅,继续加深中日战略互惠关系。2008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后把日本定为首访国家,进行"暖春"之旅,并且签署了中日关系中的第四个政治文件,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真正奠定了基础。

更多优质资料尽在考研论坛



相关文章


2009年考研英语冲刺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87考研
2009考研政治冲刺:考研政治理论辅导290考研
2009年考研英语冲刺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88考研
2009考研政治冲刺:考研政治理论辅导289考研
2009考研政治冲刺:考研政治理论辅导288考研
2009考研政治冲刺:考研政治理论辅导287考研
2009年考研英语冲刺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89考研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思路透析和真题揭秘(41)考研
2009考研政治冲刺:考研政治理论辅导286考研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