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性角度探讨建筑设计的理念及原则城市规划师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1:20 17:46:44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人类的建筑活动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工业社会以来,建筑发展构成了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动因,但在发展过程中对社会资源的消耗,又使之成为当代能源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建筑发展的可持续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建筑设计是工程建设计划的具体化,对工程建设的投资、实施及使用中的能耗、物耗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作用。在建筑设计阶段, 提升对经济性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对于促成建筑发展、步入高效、集约化轨道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一 对当前建筑设计中经济性问题的分析
我国正处于一个建筑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对建筑发展及其内涵进行重新思考的时期。目前,在建筑创作中所存在的对经济性重视不够、认识片面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归纳、分析。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不重视建筑方案的经济性研究。
设计构思中,人们习惯于仅对一般的建筑功能、形式表现等进行思考;对设计方案的评价,也常常只关注其形式表现力、空间舒适度、技术先进性等方面,缺少对建筑经济性问题的研究以及对经济条件的客观分析,使得实际工程中超出经济条件而违反概、预、结算梯级制约关系的实例屡见不鲜。
(2) 忽视建筑使用中的消费成本。
对建筑经济性的认识局限于建设成本的最小化,而忽视使用过程中能源、资源的消耗成本,缺少对社会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的研究,常常造成建设低投入和使用高能耗、低效率的非良性循环。
(3) 缺乏综合效益观念。
孤立地理解经济效益,将高经济回报作为建筑发展的首要目标,忽视环境质量、社会效益,最终使经济效益也很难得到保证。
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传统发展观的局限。在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思路中,经济性往往被理解为产出的最大化和对投入成本的被动性限制。自然资源的消耗成本、整体效益的协调以及对社会消费的客观引导等问题没有进入人们的思考范围之中。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建立,传统发展思路及价值标准受到普遍的质疑。对社会资源主动性的高效利用、健康环境的有效营建和维护,提高社会、环境、经济综合效益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和目标。这些认识上的进步也促发了人们对经济性的内涵、评价标准及相关设计原则进行重新思考和整合。
二 建筑设计经济性理念的建立
英国建筑经济学家P.A.斯通在其《建筑经济学》一书的序言中曾开宗明义地指出,经济的建筑并不一定是最廉价的建筑,而是一种美观的而且在建造费用、运营管理费用、人工费用上都便宜合算的建筑。从中可以看出,建筑的经济性不仅是建设成本多少的问题,更要考虑如何将有限的社会资源综合、高效地加以利用。因此,全面地分析建筑消耗、合理平衡建设成本和消费成本是提高建筑经济性的关键。另外,还要从现实经济条件出发,对技术设置进行恰当的选择,有机协调建筑诸要素,提高综合效益,这些构成了建筑设计经济性理念的基本内涵。
1 强调建筑“全寿命过程”的经济性
建筑的“全寿命过程”是一个建筑系统由计划、设计到建造、使用前后相继、彼此关联的运作过程。在建筑设计之初,不仅要研究建筑物生产投资的经济合理性,还要重视建筑物使用消费的经济合理性。据研究,一栋典型的高层商业楼在其50年的使用过程中,最初的建造及设备投资占总消费值的13.7%,而使用能耗占34.0%.可见,只注重前期成本而忽视后期使用功效的经济观是不全面的。实践中,应将建筑的经济性与建设、使用相关的土地、能源、材料、设备等方面的消耗相结合,建立“全寿命过程”经济性理念。这在客观上要求设计者要全面掌握建筑结构、材料、设施、设备的性质、性能、各项技术指标,以及它们在建筑使用中的重要性、所占投资的比例,结合不同的经济条件和使用目的加以分析、综合,以提高建筑建造、运营过程的整体的经济性。
2 倡导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可行性的有机结合
国际建协《北京宣言》指出,21世纪是多种技术并存的时代。建筑实践中对技术体系的恰当选择,首先要与现实的经济条件相结合。我们当前的建设实践中存在有盲目追求“豪华型”、追随国际最新潮流的做法,更有许多出于权贵意志的“标新立异”。对于它们是否与现实条件相适宜、是否经济有效,缺乏深入的研究。这不是一种客观的设计思路。应当看到,高技术表现类建筑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兴起,是与其深厚的经济基础分不开的。我们现有经济状况与这些国家、地区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无视这一差距的建筑创作只能给开发者、使用者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而且会助长社会趋向非正常的超前消费。在当代建筑创作中,我们既要消除低造价、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思路的影响,也要杜绝不顾经济条件片面追求高技术设置的做法,将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可行性相结合,积极探索一条适宜性技术的发展道路。
3 协调“适用”、“经济”、“美观”三者的关系
“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建筑方针,它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经济条件下建筑创作的规律和标准。即使在今天,方针所倡导的从现实经济条件出发,有效地利用财力、物力的内涵仍然应该是我们从事建筑创作的一条重要经济理念。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处理“适用”、“经济”、“美观”三者之间的关系也要以发展的眼光加以权衡。“适用”、“经济”是相对具体经济条件而言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会改变“适用”、“经济”的内涵,不同的服务对象也有不同的“适用”要求。而审美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迁。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沿海与内陆、东部与西部、大城市与小城市、城乡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区域经济差异;而且投资主体趋向多元化,社会消费也出现了不同价值取向的层次分化。建筑创作应正视这些社会差异的存在,依据不同地域的经济条件、各类消费群体价值取向、审美需求,以及文化习俗的差异,建立起多重建筑价值标准体系,在具体建筑设计中有机地协调“适用”、“经济”、“美观”三者的相互关系。
4 认识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对建筑经济效益的含义应从两方面加以理解。其一,指建设资金投入的经济回报;其二,指在建筑全寿命过程中对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良好的经济回报是建筑发展得以不断延续的必要条件;而社会资源的优化和高效利用则是建筑发展由粗放型转入集约化、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两方面内涵是相辅相成的。
在与环境、社会两大效益的相互关联中,经济效益起到的是基础性的作用。没有经济效益的建筑,其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也无从谈起。反过来,建筑活动只有在有效地塑造出舒适的空间环境、体现出良好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实现其经济效益。

相关文章


城市规划之经营城市的两种理解城市规划师考试
城市规划师相关知识之建筑美学的定义城市规划师考试
从经济性角度探讨建筑设计的理念及原则城市规划师考试
城市规划师相关知识之公路横断面测量城市规划师考试
城市规划师相关知识之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城市规划师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