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三册一单元检测题(一)初中升学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4:30 06:25:18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并纠正在横线上。

  ⑴A、歼灭(qi n)

  B、炽热(ch)

  C、迹象(j)

  D、坚韧(r n)

  ⑵A、淳朴(c n)

  B、军隅(y)

  C、堵塞(s)

  D、摁倒(n)

  ⑶A、豁亮(hu)

  B、当真(d ng)

  C、获得(hu) D、罹难(l)

  ⑷A、坠毁(zhu)

  B、泄气(x)

  C、阡陌(qi n)

  D、罕见(h n)

  2、选词填空:

  ⑴此处敌军抵抗较为   (顽强 顽抗 坚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⑵他们把枪一   (砸 摔 扔 丢),向敌人   (扑去 跑去 冲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冒着火苗……

  ⑶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在   (搜索 搜查 搜集 检索)和彻底研究全部数据之前,他们对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作任何   (猜测 推测 估测),不表示任何看法。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⑴狭义的新闻是指"消息"。一则消息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个部分。其中标题、主体和结尾这三部分必不可少。

  ⑵通讯和新闻一样,都要求写真人真事,用事实说话,通讯和新闻相比,通讯的叙述较为详尽、具体,而新闻的叙述则较为简明。

  ⑶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选取三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志愿军战士共有的崇高品质。

  ⑷《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一篇新闻稿。

  4、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即    、    、    、    、    、    。

  5、对"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一句是本篇消息的导语B、这一句交代了发电的地点C、22日22时是发报的时间D、时间精确到22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6、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⑵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7、要使文章短小精悍,语言必须高度概括。下列句子表达不够简明,请用简洁的话概括一遍:

  所有的全体代表一致举手完全同意通过了李明为团支部书记。

  8、与其他问句不同的一句是(  )

  A、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

  B、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自豪吗?

  C、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D、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⑵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⑶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⑷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⑸至发电时止,该路35路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⑹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⑺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⑻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⑼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⑽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⑾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⒀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⒁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⒂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⒃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⒄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9、分别用"||"和"|"给文章划分层次: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⒃⒄10、新闻的导语部分是对     的高度概括。本文的导语概括了            的一事实。

  11、作者先介绍中路军的渡江情况,并且略写,原因有二,一是             ,二是              。

  12、写三路军的进军情况,分别用"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试比较"渡至"、"占领"、"控制"三个词语的区别。

  13、第八句中的"此种情况"是指                    。

  14、作者分析敌人士气抵抗微弱的原因有二,两个原因由   到   排列,写作上前略后详,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15、"南京政府"在这里用了    的手法,"不料"一词深含    的意思。

  16、文中两次提到"至发电时止"的作用是什么?

  17、第⒃句中加点的"歼灭"和"击溃"能否互换,为什么?

  18、文中提到国民党官兵"都很泄气",表现有二种,一种是           ,另一种是               。

  19、第⒁句中的"预定计划"包括哪些内容?

  20、整个新闻洋溢着一种    的感情。

  


相关文章


初一语文期未练习(3)初中升学考试
初中语文第三册一单元检测题(一)初中升学考试
初中语文三册一单元综合检测题(二)初中升学考试
初中语文三册三单元综合检测题(一)初中升学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