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问答题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2:48:3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如何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里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改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给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研究方法上的指导。
㈠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⑴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⑵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⑶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㈡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⑴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⑵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那些阶段
教育心理学从最初附属于普通心理学或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⑴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⑵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⑶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⑷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呈现出什么新趋势
面度信息社会教育的新变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现出以下几种新趋势
⑴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例如,探讨学生是如何进行知识建构的,探讨如何为学生创设最近发展区以促进其自身的认知发展⑵研究学学习者的能动性。探讨学生如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自我监控、调节和管理⑶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例如,研究知识获得的深层加工过程⑷研究社会性环境的影响。例如研究社会合作、师生之间或同伴之间的互动对认知与情感的影响⑸研究情绪性环境的影响。例如研究不同文化北京对学习的影响以及多元文化的交汇对教学的影响⑹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例如,研究不同文化背景对学习的影响以及多元文化的交汇对教学的影响⑺研究学习环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例如,研究发现和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建模、支架式教学以及跨学科项目研究的制作等⑻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例如,研究如何利用和关学习资源和过程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如何理解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指个体在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⑴连续性和阶段性⑵定向性和顺序行⑶不平衡性⑷差异性
2、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对教育的有何意义
㈠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⑴中学生认知结构的体系基本形成。⑵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⑶认知与情意、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㈡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⑴目的更明确⑵持久性明显发展⑶精确性提高⑷概括性更强
㈢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⑴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⑵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⑶抽象记忆占优势
㈣中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
⑴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⑵自相矛盾的情感⑶少年的热情与冲动⑷选择性友谊的建立⑸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3、皮亚杰在儿童认知发展及影响因素方面提出了什么观点?对教育有何启示
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发生认识论”他的基本理论是
影响发展的因素:⑴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⑵练习和经验。指个体对物体作出动作过程中的联系和习得的经验⑶社会性经验。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西那股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⑷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智利的本质是主体改变客体的结构性动作,是介于同化和顺应之间的一种平衡,是主体对环境的能动适应。
教育价值:⑴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从思维方面讲,成人考虑问题往往从多方面入手,且常常是通过命题思维,而儿童就不同;从言语方面说,成人的言语具有稳定性、社会性、逻辑性和交流行,而儿童就不完全如此。
⑵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和劣势。儿童的智力发展不仅是渐进的,而且是遵循一定顺序得,每个阶段之间是不可逾越得、不可颠倒的,前一阶段总是后一阶段发展的条件。因此,教育必须遵循这一规律。
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含义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有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为机,每一个位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花分为以下八个阶段:
⑴学习信任的阶段(出生到18个月左右)包含的矛盾就是信任与不信任的矛盾,其人格发展的任务就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⑵成为自主者的阶段(2—3岁)矛盾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怀疑⑶发展主动性的阶段。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主动性,克服内疚感⑷变得勤奋的阶段(6—11岁)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内疚感,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⑸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18岁)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人格发展的任务就是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⑹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19—24岁)主要矛盾是亲密对孤独,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⑺信使充沛感的阶段(25—65)主要矛盾是充沛感对颓废感,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⑻达到完善的阶段(65岁以后)主要矛盾完善对绝望,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教育价值: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相关文章


《生命与和平相爱》教案
2006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问答题
《热爱生命》教案
《中学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第三章
说课指导《一厘米》教案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