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积极做好少数民族硕士生管理工作考研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5:22 21:03:28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着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促进民族繁荣。陕西师范大学民族教育学院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上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学院迎难而上,紧密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强化管理机制,在民族硕士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百考试题。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民族硕士生教育管理工作全面展开
  学校积极贯彻和落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等5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意见》(教民[2004]5号),认真领会五部委意见精神,明确培养方案,从与培养任务相一致、相协调的基本原则出发,强化基础培训阶段管理工作的设计、实施,最大程度保证提高学生综合水平目标的实现。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硕士的培养工作,多次到民族教育学院指导工作,要求在总结以往预科教育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兄弟院校经验,稳妥、扎实地做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生的培训工作,使基础强化培训阶段成为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硕士生成才的重要环节,并努力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模式。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打好学术基础。在教育管理方面,要重视做好民族团结教育,热情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类困难,营造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突出我校民族教育的优势。
  2008年4月,学校将民族预科部更名为民族教育学院。在更健全、更专业的组织框架下,进一步完善针对少数民族骨干硕士生的管理制度,起草、编辑了少数民族硕士生文件汇编,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二、深入学生、结合特点,民族硕士生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推进
  第一,学生来源广,习惯不同,民族团结教育是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首期培训少数民族硕士生共178人,来自于全国18个省、市、区的24个民族,学生在生活习惯上差异很大,各民族间文化传统的区别反映的极为集中。民族团结问题能不能处理好,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习过程,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稳定。从入学学生分布情况来看,民族硕士生中同民族学生和不同民族学生的人数呈现“两多”特点,构成了多民族成分和多民族团体的实际,民族团结问题敏感性增加,对学校处理好民族团结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构成了锻炼学生、提高其与多民族人员和谐相处能力的良好平台。
  第二,学生求知欲高,文化程度各异,引导学生按需发展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在178名少数民族硕士生,有近1/4的学生属于在职考生,他们有过相应的工作经历,普遍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欲望。非在职考生在经历本科就业的严峻考验后,对硕士阶段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他们也希望进一步提高综合水平。但是同时,学生的文化程度差异大,特别是外语(英语)水平,差距明显。学生文化程度上的大跨度,对管理工作的细致化、个性化提出了要求。如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激发并巩固其可贵的求知欲,使之在培训阶段发挥主导作用,进而能成为学生整个硕士学习过程中助其成才的正面积极因素,要求管理工作予以积极回应并有效加以解决。
  第三,学生多才多艺,自我展现意识好,激励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是管理工作的突破口。首期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硕士生来自全国15个院校,大部分学生都有本民族的独特才艺。加上硕士阶段所要学习的70多个方向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专业学习使广大学生在才学、才艺方面表现得更为丰富,也为多学科学生相互了解、交流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证明,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特点,“扬其所长”,不仅会加深师生互动过程中的信任与理解,也会对“补其所短”的工作形成积极影响,是管理工作打开局面的重要突破口。
  第四,部分学生经济困难,相当一部分学生有自卑心理,为学生提供必要帮助是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少数民族硕士绝大部分学生来源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近40%的学生来自西部不同省份的偏远县区,虽然骨干人才计划培养费用由国家负担,但民族学生经济困难的现实从根本上没有改变。再加之他们因语言、文化传统等的明显差异,使得他们在校园外找一份合适的勤工俭学机会少之又少。经济的困难让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很自卑。这种自卑心理对学生学习形成阻碍,也给管理工作带来不稳定因素。
  三、加强管理、目标明确,民族硕士生教育管理工作再上台阶
  对培训阶段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硕士生的管理工作,学校对症举措,积极倡导和突出“实效”性,使管理手段实在可行,管理效果不打折扣。民族教育学院紧密结合学生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设计、实施各项管理工作,以切实保障学生管理工作发挥作用,确保管理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一,重视团结,进一步加强理想教育、信念教育。
  1、定期举办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月、活动周。通过集中活动,以学术报告、晚会等系列形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传播相关民族知识,教育全体少数民族学生、乃至全校学生牢记民族团结,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创造民族团结的和谐氛围。在3.14拉萨事件、5.12汶川大地震期间以及奥运会火炬海外传递受阻等重大时刻,管理人员深入民族学生,讲解政策,讲明事实,分析道理,引导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上面去,稳定了学生情绪,维护了校园和谐。
  2、通过入学教育、党团活动、党员组织发展及日常管理等活动,宣讲民族团结,贯穿民族团结,通过细致工作,引导学生树立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良好习惯,形成民族团结的和谐氛围。同时,认真设计党团活动,组织学生学习、宣传、践行党的十七大精神等重大时事政治活动,锻炼党员、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育骨干,激励学生树立正气,坚定自觉成才的志向。
  第二,研讨学术,结合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加强学术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学术沙龙、学术讲坛和学术社团。开办“民族论坛”,不定期举办富于特色、切合各层次民族学生实际的讲座(报告),得到学生一致好评。
  加强社会实践,曾先后组织少数民族研究生参观革命圣地延安,历史名胜乾陵以及先进企业等社会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历史,使他们充分认识知识的价值,认识自身的责任。
  第三,提供平台,鼓励参与,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态度。
  1、利用新生迎新晚会和结业晚会,充分调动并展现民族学生的文艺才华,展示多民族文化的价值,提高师生对少数民族硕士生的认可与评价,大大增强少数民族硕士生对自身的信心。
  2、精心设计和组织针对少数民族硕士生的“结业五个一活动”,即:一次结业教育主题班会、一场班级晚会、一本纪念专刊、一次成绩回顾展、一场结业典礼。引导少数民族硕士生积极参与,养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热爱生活、爱惜自我的生活态度。
  3、深入探索民族学生社团活动规律。指导英语学社成立党员突击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全员学习英语活动,鼓励学生通讯社放手工作,深入挖掘少数民族师生中“真善美”的新闻事实,营造民族学生团结向上、和谐进取的氛围。
  第四,加强交流,细致服务,主动为学生排忧解难。
  为了最大程度服务学生、帮助学生,一年来无论节假日,民族教育学院基本坚持24小时随时接待学生来访。与学生谈话,给学生必要答疑,化解了个别学生因宿舍关系、个人思想包袱重等原因所造成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等情绪,切实为民族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相关文章


天津中医药大学8位老中医收8研究生作弟子考研
中国300所高校将巡回开展研究生招生现场和网络咨询考研
信阳师院成功举行考研经验交流会考研
一民企与高校联姻成立研究生实习基地考研
陕西师范大学积极做好少数民族硕士生管理工作考研
港澳台2031人报考内地研究生考研
毕业在即二手考研书热卖校园考研
全国研究生招生咨询6月1日启动可进行网上咨询考研
一班女生都考上了研究生考研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