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教学目标》第五课时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3:00:4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古希腊的哲学家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请同学们议论并说明这一句话反映了什么道理?(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出新课。)

这句话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

二、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板书)

1.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并学习教材上分别举例分析、论证的方法来加深对这个观点的认识。最后教师归纳。)

我们知道整个世界是由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构成的,所以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l)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板书)

(2)人类社会也是变化发展的。(板书)

(3)人的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板书)

总之,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

提问:什么是发展?运动、变化、发展有没有区别?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不是一个事物简单的重复、反复循环、原地打圈?(引起学生思维,起质疑作用。)

2.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板书)

发展固然是运动和变化,但不能把任何运动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因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有多种多样的,有前进的、有后退的、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有由旧到新的、也有由新到旧的、还有简单的重复等等。发展不是同一事物的简单的重复和反复循环,也不是倒退下降的变化,而是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果,都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3. 把握发展概念要着重注意两点(板书)

1. 要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板书)

首先请同学比较运动、变化、发展三个哲学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后就会比较清楚了。)三个概念的联系或者说三个概念的共同点是: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的和僵化的。三个概念的区别是:运动作为物质存在的方式,是一般的变化;变化则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但是,运动和变化又都没有表达、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总的趋势,也没有直接表达和规定事物的总体性质;而发展这种运动和变化,是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既然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以必须掌握区分新、旧事物的标

准。

(2)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板书)

请同学们分析以下的这些事物的变化,鉴别是不是发展?(如:邓小平理论;中国农村劳

动力以空前规模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从单一的粮食生产向经济作物生产及多

种经营转移.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在西方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邪教势力猖獗;原北京市市长陈希同成为阶下囚;农业生产中培育优良品种等。)

(在此基础上引出新事物的概念)

第一,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是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则是指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学生举例。)

第二,判别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

展前途。

第三,判别新旧事物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标准有哪些?为什么?试举例说明。(目的是引

导学生认真阅读、思考,通过举例更好地掌握判别新旧事物的标准。)

(教师归纳。)

一是有人常常简单地以事物出现的时间的先后来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当然,事

物的发展,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新事物都是后来出现的,但不等

于说,凡是后来出现的东西都是新事物。新出现的事物如果不符合客观规律,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就不是新事物。比如:“毛孩”的返祖现象,就是违反了生物进化的规律,因此不是新事物。又如: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就是违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也不是新事物。再如: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曾出现的主张“全盘西化”的所谓新观点,还有前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所谓“新思维”等,都由于其本质内容已经失去了必然性,所以也不是什么新事物。

二是有人喜欢以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来判断新旧事物,

这也是不科学的。因为,任何新事物的成长都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完善

的发展过程。因此,在新事物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是符合

客观发展规律,最终会发展强大、成熟和完善。比如目前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就出现

了许多新事物、新理论,如:经济特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的形成;国有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股份制等;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金融市场、人才市场、再就业市场等的建立。由于符合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由于它能推动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尽管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已经显示了其蓬蓬勃勃的生命力,推动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可以让学生举例,也可以再给学生介绍一些实例,如:《中国青年》杂志1997年第8期的“新知青,到农村去”,“创一个惊天动地的农业奇迹”。以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新事物的认识,并自觉地为新事物的成长做贡献。)

相关文章


《教育心理学》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教学目标》第六课时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教学目标》第七课时
《教育心理学》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教学目标》第五课时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教学目标》第三课时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教学目标》第四课时
《教育心理学》人本主义的学习观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