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考试复习指导系列—《大学心理学》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2:49:33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4、 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特点及其规律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1)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最简单认识;(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过程的心理规律可以归纳为四个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3)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4)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性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概括性和间接性是两个主要特征;(5)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5、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的动力系统,是最活跃的因素,对其他心理活动,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具有方向性和制动性的作用,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方面。
6、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活动紧密联系的。能力和知识、技能是紧密联系而又互相区别的。知识和技能是心理活动的结果而不是心理特征,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比能力形成的过程要快速的多,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前提,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的;(2)气质是一个人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点,具有“天赋性”,气质本身并无好坏之分;(3)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性格是个人心理特征的核心,基本是后天形成的,并且有好坏之分。
7、 心理发展理论:生物发生论、社会发生论、心理发生论。霍尔德复演说:人类个体的发展完全重复着人类种族进化的历程,时间上的压缩和形式上的复演。智力发生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起决定作用的是平衡——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对环境的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指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8、 心理发展的含义广义上来说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到老年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过程,狭义上来说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多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过程。只有那些积极的由经验和学习所产生的持久的心理变化才能称发展。其一般特点:(1)阶段性,个体在特定的年龄具有本年龄阶段共同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2)连续性;(3)顺序性;(4)联系性;(5)差异性
9、 心理发展的条件:(1)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2)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3)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心理的内部矛盾,新的需要和他们原先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在答题时应适当加以展开说明)
10、大学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1)记忆过程中的思维加工能力强;(2)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3)更多的运用有意记忆;(4)记忆品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11、大学生想象力的特点(1)想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性;(2)想象目的明确;(3)想象内容丰富;(4)想象的创造性显著增强
12、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征:(1)情绪和情感丰富多彩,复杂多样;(2)情绪情感不稳定,易激动,具有明显的两极性;(3)情绪情感表现具有内隐性、文饰性与表现性共存;(4)情绪的心境明朗化;(5)爱情逐渐成为情感体验的一个方面;(6)高级社会情感日趋成熟、稳定并逐渐成为个性心理特征的一部分
13、需要转化为动机的必要条件:要是需要达到一定的紧张度或说迫切性,动机意味着行动也就是有明确的对象或目标或者说客观诱因
14、奥苏泊尔与布鲁纳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在组织,换句话说就是知识理解的主要形式是知识的同化。概念学习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概念形成是指学生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通过辨别、提出和检验假设、概括等心理过程,发现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概念同化是以定义形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理解新概念,从而掌握新概念意义的过程,它是大学生掌握新概念的最主要形式。
15、创造性学习就是知学生将已知的知识进行重新组织而获得新的具有一定价值的学习结果的过程。影响因素:智力水平、发散性 认知加工方式、学习成绩、学习动机、直觉思维、良好的创造性学习环境等。
16、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正迁移和负迁移。认知结构的特点有:可利用性、可辨别性(清晰性)、巩固性(稳定性)三个。
17、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是人的认知结构组织的原则。
18、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指向学习目标的心理倾向。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动机则老师的教学是无效的。中等程度的动机的唤起和激发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
19、举例说明培养(内部)和激发(外部)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1)培养学习自觉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2)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引入竞争机制,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手段。
20、测量就是按照一定的法则将事物属性表达成数字的过程,评价是对测量结果的意义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测量所得数据只有通过评价才有价值和意义。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效度(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信度(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难度,区分度(测验项目对于所测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21、相对评价:把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作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绝对评价:哪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既定的教学目标相比较,从而判定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个人内差评价:对同一个学生在同一学科领域不同能力的测验成绩或不同学科之间的成绩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其优势和弱点,或比较前后不同时间的成绩变化了解其进步的情况等。
2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几种心理因素: 第一印象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晕轮(成见、概面)效应,社会刻板印象(定型化,如教师戴眼镜文邹邹的)。特点:交往动机的迫切性,交往的对象以同龄人为主,交往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泛,交往的标准最重视的是个性品质。原则:平等尊重,互利互惠,信用,相容。
23、大学生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社会助长作用(促进个人的活动效率),从众行为(个体受到群体的压力放弃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在认知或行动上表现出与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社会顾虑倾向,趋个性化。
24、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个人因素(生理和心理)和环境因素(社会家庭和学校)如,学习负担过重,对大学学习生活适应困难,同学间相互竞争的压力加大,对所学专业的失望,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社会环境带来的冲击与影响,个人生活方面的挫折,个体心理品质的缺陷与主观因素方面的问题。
25、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说,生理、安全、社交、自尊、自我实现五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在每一个低级层次的需要得到适当满足以后就会产生高一级的需要,只有高级需要的满足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主观效果,才能得到一种鼓舞人的力量。这一理论有其科学性的一面,特别是对于管理工作意义很大,但其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不能正确理解人的需要的社会实质,有其局限性。
26、期望理论:激发力量=目标效价*期望值;目标效价是指在人们心目中达到一个目标后满足需要的程度;期望值用数量表现的期望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27、激励的基本原则:激励的实质就是调动积极性,(1)三种动力同时发挥作用,内在动力、外界压力和目标吸引力;(2)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3)与大学教师的需要特点相适应,需要时积极性的源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特点,高层次需要多余低层次需要,精神需要多余物质需要,长远需要多余眼前需要,社会性需要多余生理性需要。
28、教师的职业特征:教师劳动是示范性的、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具有独立性、群体协作性、长效性,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并重。(给出相应的简单解释)
29、教师的角色: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知识的传授者、言传身教的教育者、学生集体的领导者、伙伴与师长、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心理辅导人员。
30、大学教师的心理素质:(1)情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是教师首要的基本心理素质;(2)应具备的意志品质,自觉、坚持、果断、自制等;(3)一般能力和教育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定向能力,主要表现在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对症下药、掌握分寸四个方面)、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能力、运用教材能力、管理学生群体活动能力等)、科研能力等。(4)人格特征(客观的自我意识、崇高的品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良好的性格)
31、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校园文化通过感染、暗示、同化、激励与心理调适等多种功能,影响学生起到教育作用。主要是感染和同化功能。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分为关注生存、情境和学生三个阶段。基本途径:观摩和分析,微型教学、教学决策训练、通过反思提高教学能力(对于反思适当展开说明)

相关文章


《小猫种鱼》说课设计
《大学心理学》复习概要
《寻隐者不遇》说课设计
大学教师考试复习指导系列—《大学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内容
《小山羊》说课设计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