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练习的有效条件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3:15:59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练习的有效条件


适当的多练是培养技能的有效方法。但是,练习不同于机械的重复。练习是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在练习过程中,活动的结构要发生变化,完成活动的方式、方法也要作相应的改变。因此,我们必,须考察练习过程中的各方面,掌握一定的条件,以提高练习的效果:

1.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

每一种练习都有它特定的目的要求。写字要求工整美观,计算要求准确迅速,而写字与计算又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掌握它们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祖国的文字,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更好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认识到这一些,可以使学生对练习产生高度的自觉性,加速对于技能的掌握。因此在向学生布置练习作业时,需要把练习的目的要求交代明白,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他们更加自觉地、积极地进行练习。

2.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有关的基本知识

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可以避免盲目的尝试,提高练习的效果。教师必须通过言语解释,使学生知道正确的练习方法。如果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掌握正确的方法,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实验研究表明:在纠正学生的错别字时,只叫学生练习而不向学生讲清道理,效果最差。如果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懂得字形结构的道理,然后进行练习,效果就要好得多。实验和教学经验还表明,在算术教学中,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道理,对培养算术技能有重要的作用。

在培养动作技能时,除了言语解释以外,还应通过动作示范,使学生获得关于练习方法和实际动作的清晰表象,然后再让学生练习。因为练习中的某些动作的奥妙,只有通过具体的观察才能体会。

如前所述,掌握与所学技能有关的基本知识,对掌握技能也有重要意义。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如果只知道应该怎样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练习起来,总不免有些顾虑,练习完了,心里也不踏实。调查研究证明,学过数、理、化的高中学生在参加生产劳动时,他们掌握有关技能的速度,就比没有学过这些基本知识的学徒工快。

3.练习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第一,要循序渐进,先简单,后复杂。教师在选择练习内容、布置各种作业时,要有适当的计划,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一次提出过多过高的要求。例如代数中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要在分别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写作的技能要在学生通过听话、说话、看图说话、听写故事、造句、命题作文等一系列有计划的练习过程中才能形成。对于有些复杂的、困难的技能,可以把它划分为若干比较简单的、局部的成分,在掌握这些成分以后,再过渡到比较复杂的、完整的活动。例如,为了掌握解几步运算的算术应用题或代数应用题的技能。必须首先分别掌握解基本的一步应用题的技能。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的生产劳动技能和体育运动技能,也需要先掌握一些简单的、局部的动作。至于比较简单的技能,就不必再划分为更细微的成分。

第二,要正确掌握练习速度和保证练习质量。一般地说,在开始练习阶段要采取适当的缓慢速度,严格要求练好基本功。这样可以保证练习活动的准确性。如果教师已经发现学生产生了某些错误,就应该查明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来纠正这些错误。例如有的学生在朗读外语时,发音和语调很不正确,如果教师不及时纠正,学生就很难形成外语的朗读技能。

练习如果长期停留在慢速度上,也会妨碍把个别的动作联结为一个完整的、复杂的动作系统,因而使技能难以形成。所以在练习过程中,应该由缓慢的速度逐步加快到所要求的速度,但是在加快速度时,仍须保证活动的质量。

第三,要正确安排练习时间。技能的形成和保持需要有足够的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不仅在技能形成的阶段需要反复练习,而且在技能形成以后,也需要继续进行适当的练习,使技能得以保持巩固。

教学经验证明,通过新旧教材本身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新课的练习中同时也含有旧课的练习,以及每隔一定时期安排一些综合课或复习课,对学生技能的形成和巩固是有积极作用的。

练习虽是学生掌握技能的基本条件,但练习的效果并不是随练习的次数按比例增加的。盲目的多练固然不能提高质量,就是有目的、有指导的多练,后来的进步也会逐渐减慢的。因为在一个时间内练习的次数太多,练习的时间太长,就容易疲劳,容易产生对练习的消极态度,兴趣就会降低,练习的效果也不会好。那种因为学生错了一个字就罚他写五十个字的做法显然是不适当的。

练习在时间上应该有适当的分配。一般地讲,适当的分散练习比过度的集中练习优越。适当的分散练习可以使每次练习的效果较好,不仅在时间上较为经济,而且在技能的保持上也较好。但在分散练习的次数和练习时间的分配上,不应该是机械的、平均的,而要因不同的情况而异。一般地说,较有效的分配是:在开始的阶段,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各次练习之间的时距可以短一些;随着技能的掌握,可以适当延长各次练习之间的时距,每次的练习时间也略可增长。至于每次练习的时间和各次练习之间的时距以多少为最好,必须根据练习的性质、内容和学生的年龄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而定。技能越复杂,练习内容越困难,所需要的练习次数和练习的总时间就越多。低年级学生每次练习的时间和各次练习之间的时距都不宜太长。

几种性质相近的练习(如数学和物理,语文和历史),最好不要连续地进行,以免互相干扰。最好把几种不同的练习交错地进行。

第四,练习方式要多样化。适当地使练习方式多样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

在练习过程中,如果有多种感觉器官参加,可以提高脑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可以加速技能的形成和巩固;如果仅有一种感觉器官连续地进行活动,神经细胞就容易疲劳,技能的形成和巩固也会受到不利的影响。在各科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适当地采用口头的和书面的、问答的和实际操作的、个人的和集体的、半独立性的和独立性的、模仿性的和创造性的、课内的和课外的等练习方式。例如,为了培养学生对外语的听、说、读,写的“四会”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问答、会话、朗读、背诵、听写、默写、造句、看图作文和独立作文等方式,在课外可以组织朗读比赛、外语晚会、外语通信、用外语写黑板报等活动。为了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计算、解题和证题的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口算与笔算、在教师帮助下的半独立的练习和独立的练习、个别学生的练习和全班学生的练习等方式,在课外可以布置家庭作业,组织数学竞赛、数学游戏和数学晚会等活动。但也要注意,练习的方式过多,变化过于频繁,也不利于技能的形成和巩固。

第五,要使学生知道每次练习的结果。学生在每次练习之后,如果及时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就可以使正确的动作容易得到巩固,而错误的动作容易得到纠正。

为了使学生知道每次练习的结果,首先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练习作业的指导,及时认真检查学生的作业,肯定成绩,指正缺点,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其次,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例如,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验算。对学生作业中不应该出现的错误,教师可以在旁边作一记号,要求学生自己改正这些错误。语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在条件具备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反复修改自己写作的东西。



相关文章


说课指导:中国卫星飞太空
说课指导:南京长江大桥
《心理学》:练习的有效条件
《心理学》:技能与知识、习惯
说课指导:节日的大街
[教学设计]30年代前后的语文教学法研究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