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3:33:4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战况和胜利,;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教学难点:对北伐战争概况的整体性把握;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教法设计:
教师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探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本资源库所提供的或自制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通过歌曲完成情景设置并进一步设问:我相信这是同学们熟悉的旋律,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称吗?这首歌曲诞生在一个怎样波澜壮阔的时代呢?如果你学习完本节课的知识,下次你再听到这首歌,肯定会有新的感受。此处可就这首战歌的产生作一简单介绍。
讲授新课
一、北伐的胜利进军
1.北伐的目的和对象
要指明北伐战争的目的性和正义性。这场革命战争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顺应了中国历史前进的要求。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主要方式。教师可结合《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解力量对比和战略布置。指出从军事实力上来看,敌强我弱:北洋军阀总兵力75万,是一个庞然大物。国民革命军总兵力约15万,一部分兵力留守后方,可以投入征战的兵力有65000人。同时指出北洋军阀有两个致命弱点:全国人民对他们的统治早已深恶痛绝,寄希望于南方的国民政府;北洋军阀内部四分五裂,难以统一行动,便于北伐军对他们各个击破。
教师提示学生阅读叶挺独立团组建的课文,认识共产党在北伐军中的作用。指出北伐军是正义之师,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部队影响很大,成为北伐胜利的基本条件。北伐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先打吴佩孚,再打孙传芳,最后消灭张作霖。
2.北伐的胜利进军
本目所写的胜利,表现在歼敌主力、席卷大江流域和革命重心由广州移至武汉等三个方面。此处可安排学生课前准备,在课上由学生讲解北伐由誓师到胜利进军的过程,特别是汀泗桥、贺胜桥、武昌、九江、南昌和南京几场战役可让喜欢军事的学生制作电脑课件演示其过程,并强调北伐军第四军是两湖战场上的主力军,叶挺独立团是进军先锋。由于独立团战功卓著,载誉两湖,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随着北伐军由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3.冯玉祥响应北伐
由于本教材未提“北京政变”,对冯玉祥从直系军阀中分化出来的情况,可适当有所交待。对冯玉祥出师响应北伐,着重指明意义:冯玉祥响应北伐,开辟攻击吴佩孚、张作霖的新战场,加速了北洋军阀统治的崩溃。1926年,冯玉祥得到了中共的帮助,组成国民革命联军,于11月底占领陕西,进军河南,与北伐军南北呼应。
二、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
通过“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引自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这句话,引导学生回忆早期农民运动的发展。联系上节课农民运动讲习所的知识,指出在1926年6月,第六届农讲所结束,其培养的300余毕业生作为农民运动的骨干力量立即奔赴全国各地,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迎接北伐战争。
重点讲解以湖南为中心有农民运动。指出在北伐胜利进军的时候,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席卷全国。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对高涨的农民运动作归纳。
此处可以结合以前的民主革命的历史,引导学生讨论发展农民运动的必要性:封建势力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封建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脚。“打翻这个封建,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国民革命需要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农民运动斗争的目标:“……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的宗法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贪官污吏,乡村的恶劣习惯。”(以上引文出自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介绍推动农民运动的组织——农民协会。指出农会是团结农民,开展农村斗争的机构,在许多地方,发展成为农村政权,并有自己的武装。(让学生看江西农民梭标队形象图和湖南民谣史料文,并阅读全国17省农民协会发展的概况,以湖南为例农村出现新气象的课文)。
对农民运动的评价:(学生朗读课本上的结论)“……其势犹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涤荡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在中国的统治,有力地支摇了北伐战争。”
可以补充毛泽东指导农民运动的内容。介绍1926年底,毛泽东担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第二年3月又在武昌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工作。武昌农讲所毕业学生700多人,超过广州农讲所六届毕业生的总和。他发表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指导农民运动的重要文章。

相关文章


课题:血压和脉搏
东亚和西亚和封建国家
七年级生物教案根的形态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教学设计
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教学设计示例
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
中国地理词汇-人教版
高中一年级地理教案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