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面对“地标建筑”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6:22 16:11:29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我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但“建筑同样是一种权利的雄辩术”,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如此评价建筑!2004年《中国新闻周刊》年终特稿有篇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先生撰写的《权力美学:中国建筑的头号敌人》,这个标题很深刻的反映了当下中国人对待建筑的一种态度和现象。

不久前,由11位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师设计的贵州花溪CBD方案经媒体曝光后舆论哗然,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牛CBD方案”,有专家将其称之为“妖怪般的建筑”。“这些设计就像是穿着时装去上班的模特,华而不实。看不到区域特色,看不到现有的城市文脉。”清华大学著名建筑师及建筑评论家彭培根教授如此评价。

而为纪念中国成立60周年,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国资委、北京市建委作为支持单位的“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选活动近日启动,近几年在争议声中建成的鸟巢、T3航站楼、国家大剧院、新中央电视台等都拥有较大优势。稍微用心留意下,与上世纪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中的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军事博物馆,及90年代十大建筑中的首都图书馆新馆、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等相比,今天的北京地标建筑则更加张扬,更堪称所谓的“地标”。就在2008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在这项众人关注的调查结果中,美国因其强盛的经济态势而占据了半壁江山,成为最大的“赢家”,中国的北京也意外的拥有了其中的三席,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今天,我们常常见到人们把建筑当作炫耀财富、地位的手段,不论是“要建一个别处从未见过的”或“50年不落后的”建筑以显示独特的个性,还是把国外知名的建筑搬到中国来,其实都反映了一种典型的时尚心理,这与今天大众文化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当代建筑要想守持其人文精神、人文价值和人文取向,就必须对大众文化进行深入的反思、批判和引导,专业设计师更应该自觉抵制并消除其对建筑文化的负面影响,避免建筑活动及与之直接相关的人的生命活动的异化和物化。

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北京是中国的“风向标”和“领航者”,全国很多地方城市都在密切关注着北京的各种发展动向。笔者希望社会各界应慎重对待“地标建筑”评选,更要冷静地面对“地标建筑”。1

相关文章


有关负责人解读“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迪拜塔装修老板谈“合同噩梦”
纽约帝国大厦已成最为环保的建筑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走过50年
冷静面对“地标建筑”
英查尔斯王储批现代建筑抽象不环保
珠江新城七大建筑“做媒” 世界500强争相“下嫁”
一位规划局长的多重压力
16支建筑设计团队展示应急建筑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