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第五届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设计作品展·论坛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6:22 19:53:44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主题:第五届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设计作品展、“好设计的评价标准——青年建筑师创作特点及趋势”论坛

  时间:2006年6月13日

  地点:上海世贸商城

  主办单位: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建筑时报社

  协办单位:100TEST、时代建筑、建筑细部、建筑创作

  说明:评委所举例的作品来自《从概念到建筑——第五届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设计作品集粹》,如果有人要书,请打电话到021-63239419、63210736建筑时报社咨询

  现场文字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评委和领导大家好,现在我们的论坛开始,这次论坛主要是为青年建筑师作品展配套的一个项目,大家除了在展览里面看什么样的作品是好的产品,通过论坛的方式进行一个辩论,就是到底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我们现请活动的主办单位上海市勘察设计协会的会长黄志先生为论坛致辞,大家欢迎。

  黄志:我们协会跟建筑时报社为了充分的鼓励青年建筑师,我们每年都举办青年建筑师的设计作品展,其目的主要是弘扬青年建筑师在整个城市建设当中起到的作用,同时也充分的让他们表现出应有的水平。

  我们安排这个论坛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评委和我们的青年建筑师能够面对面讲一下好作品的评价标准,还有对青年建筑师的趋势进行一个面对面的对话。这次展览会我们举行了一系列的论坛,其中在这里搞了这样一个跟青年建筑师的论坛。我希望这次论坛能够在我们青年建筑师当中树立什么样是好的设计作品的概念,起码在思想观念上可以树立一个标准。以便在我们今后的设计当中能够有一个方向性的东西。

  我们今天主要的时间还是花在论坛上,所以我就不多讲了。最后在这里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忠心祝愿我们所有的青年建筑师能够在城市建筑当中起到更大的作用,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主持人:感谢黄会长的大力支持,因为青年建筑师的活动一直都是在协会,尤其是黄会长和我们秘书长的支持,我们再次向协会表示感谢。

  下面我们开始介绍这次青年作品展的嘉宾和我们的评委。他们已经加了两天的班进行这次评选,今天都有功课交上来。等会通过他们和大家的对话和交流来说一下好作品的评价标准,他们也会介绍认为最好的一个作品。第一位评委是陈伯冲先生,第二位是汪清女士,第三位是吴蔚先生,第四位是伍敬先生,第五位夏坚靖先生,第六位谢岗先生,第七位单文慧女士。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评委的阵容相当的豪华,他们的观点也是非常的精采。今天我们的发言就是一个对话和交流,所以我们不需要太多的议程,就从建筑师开始。第一位发言的建筑师是薄宏涛先生,他发言之后评委可以对他进行点评,下面的建筑师也可以自己发言,大家进行三方的对话。

  薄宏涛:谢谢主持人。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一个好的设计评判标准,开始我记得主持人曾经讲过,这是一个辩论的活动,我不太认同这个观点,我觉得最多就是大家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可能每个人对于一个好作品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我今天在这里讲的项目也只是觉得它里面可能会代表一些正确的,或者是相对比较贴近正确方向的设计方法,但是它到底是不是一个好设计,还是由各位专家和同行们共同评判。

  我今天想讲的是我们公司从03年在包头做的一个城市设计项目,本来我没有想到会是第一个发言,我想可能是建筑师讲讲纯粹的建筑方案,然后我再讲一下城市设计方案,这样可能会更加顺理成章一点,结果没有想到今天第一个来的,所以就被派到了第一个,所以没办法只好仓促上阵。

  我们这个项目是包头市的老城区,因为大家都知道前一段央视热播的乔家大院,这些晋商都是在包头挣了第一桶金,然后才会山西老家盖的豪宅,在包头本地都可以找到一些,比如说平遥有20个豪宅,这是20个显赫的家族,所以都可以找到他们的房子。从目前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讲,包头应该讲前些年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是很快,这就成了一个双刃剑。一方面在城市保护措施上没有什么有效的经济投入,另外一方面也是一个好事,就是这些宅子能留下来一些。但是,大家看到的照片是我03年拍的,基地里面基本上是以砖土的房子为主,就是像我们瓷砖外饰面的做法。04年包头连续下了N场大雨,05年的时候这个基地已经惨不忍睹了,很多房子已经倒塌了。按道理来讲像这样的项目政府投入会比较好,但是目前来看基地里面能够存留下来好的建筑已经不太多了,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很精美的砖雕。刚才提到了空间基地很好,还有低层高密的空间感觉都很好。因为我们去了十几二十次,每一次尽管多了一些遗憾,就是多了一些老房子倒下,但是我们更增加了力图恢复原来空间尺度的想法。随着设计的深入,我们觉得在基地里面保留更多的建筑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方式,我今天在这里谈的问题就是,当我们面对旧城更新的项目,如果说建筑自身的质量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这个是我想今天在这里讲的。

  最后我们通过对现状的空间条件的梳理,是不是有可能恢复外部的空间系统。一个是街巷的组成部分,因为整个的基地在南北走向的坡地上,有很多自发生长的小巷,所以这个街巷的空间构成是很有意思的。我们在上海的主城区里面走会看到很多灵动的房子,无论是南北的街道还是东西的街道都会感受到,它提供了功能混合业态的构成。正是这样的业态构成使大家在街道上走的时候不但有一个行进的过程,还会有很多活动的发生,这些是为城市的街道注入自己的生命力和活力很重要的元素。但是随着国际化大都市的改进,经常会发现随着我们强调住宅自身条件的越来越好,建筑都是南北向,东西向的城市街道街扩就被慢慢拆掉了。如果我们在马路上走,这条路是东西走向,你还可以感受到两边有平行的建筑,如果是南北走向,你看到的都是高建筑的肩膀,这样城市原有的密度构成,或者我们讲半网络状的城市系统被支解了,从原来的半网络变成了一个平行状的城市,大家每天上下半就是点到点,在这个过程当中感受不到什么快乐,纯粹是一种行进,没有逛街的感觉。我们怎么把这个空间尺度通过这些处理手法可以让东西向的建筑获得南北向建筑所应该拥有的采光、日照的条件,同时又可以提供一些功能符合空间的可能性,这个在城市设计,或者说在城市集群状设计区的设计里面,当容积率可以满足要求的时候还是要尽可能多的考虑。

  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我们提出了若干个街道的节点,原有的基地里面有很多南北走向的道路,我们经常会碰到由于东西向建筑的缺失,造成南北的建筑被破坏掉了。当时业主给我们提出了要求,就是能够做出一个低层高密的建筑。它希望的是能够做出一个类似于像新天地的场地,但是我们觉得新天地的问题就是把居住功能置换出去之后,就把我们功能混合的基地变成一个纯粹的商业用地,这个在基地里面有很好的生命力,很多人都愿意住在这里。比如说我们比较难以设想,就是在马当路这个地方有多少人可以承受的起。但是像包头就可以,包头住宅的均价只有一千多块,所以房价还是比较低的。原来的老包头有九行十二势,就是有很多地方手工业的作坊,现在还是很有生命力的。这些小业主可以按照下店上宅,或者是前店后宅的做法去经营,同时也居住这里,这个是我们觉得在这个基地里面有可能实现的空间形态。

  在东西向连排屋的住宅里面可以增加很多南北方向的天井和内院。如果一层是以沿街主店的形式出来,采光的问题就能解决,阁楼是以居住形式存在的,可以通过天井解决南北向的采光,这方面我们做了比较多的东西向围合式的排屋,这个排屋两层和三层相互交替。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东西向采光的问题。当时业主也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希望建筑不是纯粹的复古,还是以简洁的形态为主,所以最后我们把一个完整的街道切割成若干的小份,通过色彩和材质的变化,使得有一个基理,这样房子就有立面的多样性,这样我们走在街道上就不会感觉到很乏味。

  前面还有一张草图,最开始我们提交的是直线的街道,在房型排布的时候出现两个街道的交角,这样不太好处理。在街道空间上也觉得不太丰富,所以后来采用的方式就是把建筑进行一定程度的偏角,这样在街道上就出现了很多的小空间,这种小空间可以提供给商家在气侯条件相对比较适宜的情况下,可以把室内空间进行外延,然后还可以使步行者在街道上停下来交谈、买东西等等。左面这个图是最开始排的,这个街是手工业作坊比较集中的一条街。这个街扩大一个转折的直线型,后来深化的过程当中我们把空间变成了这种折尺型,每经过一次折尺它就产生了三角形的空间。这个空间第一和我们区域内的院落是相连接的,第二个也是这些商业理念可以延伸的部分。包括地表灯光的处理,用一些LED或者是散光的照明。现在老城区天黑了就没有人了,还是有点像农业社会。很多程度上主要是没有提供好的城市和空间,第二个照明做的也不好,晚上比较黑,大家不愿意出来,所以我们希望地表有一些可以发光的地灯,而不是用其他的照明方式,这样可以让在下面的空间里面感受到视觉上的变化。

  从这个设计推进下去来看,我们在外部空间做了比较多的研究,建筑单体以尽量简洁的手法去处理的。还有除了对外部空间的重视,就是怎么样的建筑形式更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条件,因为我们经常讲做一个东西要做成符合当地经济条件的,让它具有可实施性的建筑。所以我们在设计里面更多的是采用混凝土加上涂料的做法,比如说做很多的玻璃和木墙的处理方法会比较困难,它的施工工艺和献上的监理都达不到。比如说在上海可以买200元的地砖,在包头可能要卖到240元,因为这个地砖是上海生产的,它压运到包头。所以我们在材料选择上希望用相对比较简洁和比较好控的混凝土,最后通过外墙简单的喷涂来解决,主要是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平整度控制。

  我刚才讲的是设计的案例,如果大家在做有城市文脉项目的时候,不只能考虑建筑单体自身的形态,对城市外部空间,以及外部空间和区域内部空间的沟通上要多花一些气力,多为人提供一些可以住宿的外部空间,可以多创造一些多功能在同一社区内集群出现的,这个可以给一个设计注入它自身的活力。

  我们讲不能一直做纸上设计,我们要把纸上设计怎么变成一个 真正的建筑物,我们一定要选取一个当地经济条件和业主的经济条件都允许的方案,这样可以使得以后的方面能有一个最基本的保证。

  主持人:下面请单文慧评委发表一下意见。

  单文慧:今天很高兴主办方请我们来做评委,我觉得还不是很够资格。薄宏涛的想法特别好,就是在整个设计过程当中考虑到当地历史的文脉,考虑到现代的语言和现代的设计方法,然后在现艺术的空间,比如说街道连续性都是很好的。

  我有一个问题,因为建筑的过程中提到了南北向,因为它不像新天地一样完全的功能置换,完全是一个功能性的,你这个方案还是以住宅为主的文化,在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都喜欢住南北向的房子,你的设计里面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

  薄宏涛:我们在院落里面也可以看到一部分南北向的房子,这个是双拼或者是独栋的,就是大的房子是南北向的。当地还有很多小的手工作坊,一层东西向的部分都是提供给他们做作坊店,到二楼之后有两种业态,一种是一二两层楼都是作坊,这样它的功能是非居住的。还有一种是三层楼,三层正好跃过前面的两层,然后二层的平台会提供给三层一个空中的露台,二楼是住宅里面相对比较公共的,比如说餐厅和起居室,有一部分采光是东西向的朝向内院,辅助空间是通过内院采光进去之后选择的,但是主卧室和次卧室都在三楼,这样可以通过前面的二楼平台进去,另一个三楼和这个三楼的距离一般是1:2.5,所以采光是没有问题的。

  单文慧:大家提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时候这是最重要的内。按照我个人的体验和理解,在中国很多北方的住宅当中南北向还是比较重要的。你刚才提到包头不是很发达,你是怎么考虑它的私密性和定义公共和私密空间的时候,在进行混合的时候你怎么样保证它的安全性?

  薄宏涛:刚才我们讲到这条街本身就是手工业聚集的一条街,现在这些人住的房子都很破,但是做这些工艺品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一家看起来很不起眼,但是他们做的东西都是卖到国外去的。他们其实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给他们好的空间。这个定位是卖给相对有点钱的小作坊主,这样他就不愁底店没有人要的问题。

  还有一个安全问题,我们在每个开口的地方做了一个半错层的处理,院落可以比街道高1.2米到1.5米,会有一些台阶上去,这些商业的用地是从街道周边进入,住宅是从原来内容进入。周边的人也是在这里从业,所以不是很严格的。

  单文慧:就是有一点像传统的方式,底层是商业,上面是住宅,但是它是竖向的,是水平向的,它有自己的楼梯到两楼三楼,这样生活和居住的单位是在一起的。

  薄宏涛:内院进去都是南北向的住宅,东西是从街面上进去的,这两个是不一样的。

  单文慧:做这个规划当中不是说表面和形式上的,你要知道到底哪些人会住在这里,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一些方案。不是说仅仅强调街道的临时性,把传统真正的需求和生活方式改变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比较清晰,在整个设计当中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我们的文化行业和建筑行业在现代化的竞争当中是非常模糊和痛苦的过程,在完全西方下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去创造我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一点是很难的。所以现在很多西方回来的人有一个巨大的反差,现在也就是有两种极端,一种觉得我们是最好的,不愿意学习西方的。第二种就是中国是一无是处了。我现在也没有发现一种方式能够代表中国的,这一点是非常难的。但是有一点,中国的设计师在设计过程当中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是作为一个设计师里讲,它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有非常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点很重要。我看了展览之后有一些不错,但是表面上有很多痕迹都是模仿西方的。它的那种设计和方法是有功能和道理的,有自己的想法在这里。但是到了我们这里以后就完全变成了一种形式上的模仿。所以我觉得要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点,我觉得就是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理解能力,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你没有对生活方式和建筑本身细节上的观察和理解是不行的。

  第三点,表达的能力。这个表达的能力不仅仅是口头的表达,实际上是你能不能把作品表达出来。我第一个强调的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整个作品当中是很重要的。

  我认为第十二页这个设计比较好,这个设计比较符合我个人的观点,它有比较独立的思考。这个地方是瓷器的故乡,这里有它对瓷器的灵感。还有建筑他可以整合的非常好,无论是建筑的形态,还是和广场的关系都是非常好的。

  第二个二十一页的设计,我觉得建筑表达的很城市。我觉得这个建筑做的非常朴实,用非常简单的材料和技术做的,它空间的把握也非常好,尺度和材料的应用都是非常诚实的,所以这个我觉得是比较好的。

  主持人:单文慧认为两个作品是比较好的,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

  吴蔚:有时候我在想,构思和最后表达的过程是哪个在前面?有时候是设计出来了然后大家再找一个说法。我觉得设计有创意是好的,但问题是这个创意怎么合理地通过建筑语言表达出来。如果让一个小孩子去看的话,瓷器博物馆(P13页)可能不会联想到瓷瓶,可能会联想到被屠杀的一个鲸鱼。这种表现的方法是后现代主义的延续,我觉得这种作品和现在浮躁的追求是比较吻合的。如果有这样一个创意的话,我觉得转化过程当中可能没有做到位,空中的转化我觉得还是稍微差了一些。

  主持人:下面是凌克戈建筑师进行发言。凌克戈是这次参展的建筑师,也是第二届上海青年建筑师新秀奖获得者,下面请凌克戈建筑师发表观点。

  凌克戈:本来给我的通知是一个好设计的评价标准,我以为是过来吹牛的,因为我想评价总归是比较轻松的,但是现在我发现是评价我,所以有一点紧张。

  我先说一下准备好的东西,还是想说一下好设计的评价准。实际上我觉得跟着刚才几位评委的话接一点,就是复杂东西的简单化,和简单东西的复杂化。实际上简单东西的复杂化是我们使用比较多的,但是我觉得也要分两部分来看。由于建筑行情和建筑师的不规范,和政府意志的存在,有些时候建筑师迫不得已要把简单东西复杂化。这两个作品我选了又选,这些是去年完成的,从前年参展外滩的项目获得一等奖之后我做了很多东西,我为什么选这两个正在建的方案呢,主要是一个东西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一个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我个人理解是把几十条意见,各方面不同的想法最后用建筑的手法体现出来,最后达到妥协,我认为这个是复杂东西的简单化。

  简单东西的复杂化是让一个建筑存在很多的东西,因为我接触的项目都是比较大型的公共建筑和比较重要的政治项目,这里所面临的东西免不了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

  第二点我想讲一下当前比较强调的完成度。当然我没有从其他方面去说,我觉得要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不能是对完美方案追求的借口,我们主要是看细部,比如说今天拿出来一个作品,然后我可以拍一个局部,这个局部很漂亮,我可以拿一本书就是说你就造成这样,造价不要考虑,这个我和业主去谈,我可以说十个项目里面有八个项目我可以做到这一点。

  我觉得现在这种趋势有一点愈演愈烈的性质,现在很多人说这是一个好建筑,但是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好房子,不是一个好建筑。

  我去年做了七八个项目,有五六个项目都是由市长来拍板的,这一点我是很想不通的,然后市委书记就说这个方案不错,就用这个了,至于这个方案怎么样他只看了一眼。现在只有一些很小的项目,比如说售楼处和小办公楼可以去玩,可以去用,怎么样在大型的公共建筑和万众瞩目的建筑当中承载社会的文化,我觉得这个是我一直想去探讨的东西,因为只有这样主流的建设存在了文化的意义之后,我们中国的建筑才有希望。我们在方案阶段把业主搞定了,让我们把这个方案完成了,然后通过业主的认可,最后的深化我想剩下的不是很大的问题。我现在强调方案对于设计理念的完成度。

  我讲一下两个项目。一个是安徽翡翠城的迎宾馆。这个迎宾馆恰巧是接待胡主席和温总理回家乡的,所以这个项目的政治意义很大。它虽然只有一万两千平方左右,但是它是安徽省的一号项目。我现在觉得这个项目唯一让我觉得好的地方,就是我努力的去坚持了,然后按照我我觉得正确的方向去坚持了。

  这个项目对于安徽省市来是一个要承载它文化意义的项目,开始业主提到希望看到一个可以表现当代安徽的建筑项目,还有他们的市委书记一致认为欧式的建筑是最气派的,最适合接待国家领导人。然后我就不停在这两种之间搞。我们现在看到的迎宾馆是最后的方案,在我们过去的团队里面我是唯一一个坚持要用安徽建筑的,因此被批评过没有政治头脑,没有商业头脑,应该说在汇报方案的时候市委书记很不客气的说,你这个建筑我们不喜欢,我不需要,他们很明确的告诉我。

  下面我讲一下方言。我去了西递和红村之后对安徽建筑有一种膜拜的感觉,我一直想在我的建筑中玩一把。

  我先从左面这个房子讲,左面这个房子是四千平方,主要是为两栋主楼服务的。国宾馆的计划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不是建筑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包括平面都有很成熟的套路。我做过三个国宾馆,每一个国宾馆都都想有变化,但是最后还是恢复到固定的平面,这个可能是国宾馆平面的要求决定的。

  这三个建筑我们发现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就是最右面的楼是一个汉式的屋顶,最下面最大的图片是胡书记要入住的主楼,这是徽派的建筑。还有一个建筑带汉船屋顶的,这个是和书记达到妥协之后做的,他认为这个虽然没有欧式的气派,但是还说的过去。

  徽派的建筑往往是黑色的瓦、白色的墙,然后三间堂这样的东西。做这个项目的时候第一眼要让业主理解我们做这样的徽派建筑,我要给你一个直观的概念。里面有很多处理的手法都引用了现代的手法来做,我想这是我们建筑师的一种策略。所以我们要从这样的背景来看好作品的评价标准。

  下面讲一下海军博物馆,这个项目我从03年一直做到现在。我现在差不多做了25个方案,这25个方案都是很正式的方案。前前后后获得了五次投标都获得了第一名,但是业主就是不把这个项目给我们,现在还要进行公投。这个项目在小青岛,那个地方是青岛历史风貌保护区,就是因为有国家大剧院的存在。所以我们要在红瓦小房子这样尺度的环境里面做这个项目是很不容易的。功能上来讲它的冲击对于场地来讲是非常大的,所以无论规划局、业主还是市委领导都下不了决心,所以这个方案也在不停的改。从最开始这样一个建筑变成简单的,我就是想说第一个方案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这个方案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如果这个东西我把它复杂化就完了,因为所有的各方意见都要打散,业主说你变成小体量的东西我的功能难以满足了。最后我们采取两了种方式,最上面是照片的融入,中间的体量就是海军博物馆。因为这个地方以后要盖商业,我们把它做成了上下很简洁的体量呼应海军博物馆。就是这样突出于海面的岛上只有这样一个建筑,在这种情况下周边的小建筑就成为它的配景。这个方式最后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都认为是一个比较妥贴的方式,现在也进入了实施阶段。

  最后我认为一个简捷的东西可以让所有的评论都闭嘴的,安德鲁最后选择了这个,不干是处于什么方向考虑我认为都是成功的。最简单的东西一般人是看不懂的,像我们建筑师看到简单的东西首先觉得这个东西不错,第二点就是细部到位就是一个好的作品。

  除了在这个基础上更想跟人家做一个对比,因为海战是大场面的东西。我始终难理解为什么把这个定为中国海军腾飞的标志。08年大家来看海军博物馆的时候,我希望是最简洁的,最时代性的,还有就是完全由直线组成的体块。我们通过这样的组合可以给人一种视觉的冲击,还有和大海波浪的对比,希望有一种劈波斩浪的感觉。因为海浪是以柔克刚的东西,就是有一种战舰的感觉。

  好建筑的评价标准是多元化的,没有一个标准说这个是好的,这个是差的。中国现在的市场我不太赞成我自己玩点小东西,你要把东西推向主流化,而不是在一个时尚的圈子里面天玩。我们怎么和业主大交道,还有如何评价在流氓的管理下出现的建筑。我想如果这样做好了才是一个好的标准,而且还是一个可以推广的东西。我认为好设计的评价标准是一个好设计的同时还能推广,不光是这个建成作品去推广,它采取怎么样的策略,还有提升我们建筑师自身的修养,这样完成的东西才是一个好作品的评价标准。

  主持人:刚才说到德国建筑的标准,吴蔚先生说一下吧。

  吴蔚:这次凌克戈拿出来两个作品,一个是安徽翡翠湖迎宾馆(P),还有一个是中国海军博物馆。他讲了一句话是细部的问题,好像对目前对细部的追求不是很同意。中国现在不是细部过剩,是细部赤字或细部缺乏。如果细部设计就像你说的都由厂家做了,这恰恰表明建筑师的工作没有到位。你现在不要把责任推到业主和体系,我们自己要明白建筑师的职责是什么。

  凌克戈:我不是说细部不重要,我的意思说不能让一个细部代表一个建筑。

  吴蔚:我觉得细部是反映建筑的最重要部分之一,虽然不是所有部分。

  凌克戈:建筑我认为分两步,方案阶段要完成自己的思想,然后通过细部和构造完成我方案的完成度,这个是分两步讲的。我们现在呢要不只做到前面,要么只做到后面。

  夏坚靖:国内现在的设计市场现况非常乱,怎么样评价一个设计的好坏,怎么让大家看了眼前一亮,个人有个人的标准。而你的方案都是由市长和政府来评价的。他们的看法和你的看法完全不一样。因为他们的想法和出发点跟你是不一样的,每个人过来都跟你讲几句,这个讲几句你就改一下,那个讲几句你又改一下,结果你改了二十几稿,初期因为签了合同只好改下去,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还是可以的,也是越改越好的。我经手的项目有一半是这样的,例如海上海的立面,我们前后就改了20多稿,既然业主委托你做,你就有责任做好它。

  就你对细部设计的看法,我是不同意的,在我看来,细部对于一个项目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建筑并不是就天马行空画完之后不用盖,在英国、美国或者是在香港,任何一个项目的设计周期大概是三年到五年的时间。一个主要的建筑师会花40%的时间在工地上。你盖房子的时候人家会问你,这个东西该怎么做,怎么做才能反映当初的方案想法。现在会做设计的人不是很多,就算建筑师的训练也不一样,有的建筑师能做设计,有的建筑师画画施工图是他的强项。所以建筑师楼倾向于把会做方案的人员集中起来组成方案组,负责方案设计。但在一个良好的机制下面,如果工地发生了事情,工地上的人一般会回来问你,你这样画到底是要什么效果,到底想要怎么做。有的东西你说明了之后,工地仍然不能实施,你就会到现场去说明你想怎么做,和工人商讨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在目前设计行业有一个情况就是方案组画好了之后,下面负责项目的建筑师理解一次,理解完了画成施工图,然后再发到工地上,民工看后再帮你理解一次,理解好了之后就盖,而因为过程中打的折扣盖完的成品可能是民工水平了。

  我们现在讲句开玩笑的话,我第一次做的国内项目是上海中环广场,在香港主要的建筑节点大样都是自己手勾的,并没有标准大样可用。做中环广场时把施工图大样一发到工地,问题一大堆,后来工地负责人和我说,“我们的工人左手才把锄头放下,右手就在装探头”。所以如果要做好项目,必须有大量的节点和现场配合。

  前几界我也有幸做过评委,我觉得本界论坛非常好,因为有一个机会可以和大家面对面的交流。以前很多评委坐下来,互相之间的争执也比较厉害,但过程多不为人知。老实说,我们来评判这些项目有时候也不是很准确的。因为这些图大家花了很长时间画,我们是无法全面了解的。而光靠手上的图评,所以有时候不是很准确的,我们一般都是采取鼓励的态度去做,评的上评不上不是说明这个方案就是一定好还是一定不好的。

  前面我提过评选是非常主观的,个人的因素影响很大,比如我自己因为长期都做商业建筑,作品都是要盖、要挣钱、要用的,所以我倾向于选已建成的项目。在我看来,好的建筑必须首先平衡三个方面的利益:一个是城市的利益,市长的意愿,或者是规划局的想法。他们有很强的想法,有的地方不管房子多少钱一平方米,它都要叫你造高层,他觉得这样看起来气派,他的政绩很好,这个是他的利益;发展商的利益是要赚钱,要拼命的盖,能盖多少面积就盖多少面积,怎样可以争取最大的利润就怎样做;最后一个就是使用者的利益,他买了这个房子,他在房子里面住的时候,用的时候,将来他转售的时候,你要考虑他所有的利益。

  除了上述之外好的设计还要满足艺术标准、技术标准、经济标准、时代标准,因为时代赋予建筑师的使命,建筑师的作品必须反应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但在此我就不展开谈了,主要只谈两点:

  第一点,我觉得一个好设计还有一个评价标准就是你是否敬业,因为有时候做设计不是拿出来给大家评的,平时你有很多时间在做设计,你对这个设计项目的看法是怎么样的,你是不是尽心尽力在做,人家把这个东西交到你手上,人家对你是信任的。如果你把这个项目当成自己的会怎么样,还是你把这个项目当成谋生的工具,做好了之后钱到手了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你当成自己的去做的话,你就会不停的考虑这个东西应该怎么改。不停的思考,精益求精。以前有一个事务所老板跟我说,你对着那个盒子对了六个小时,我看来看去还是一个盒子,但是我认为你尽了心,认认真真去做一个盒子,这样就是一个好的设计,因为你该想的都想了。

  第二点,就是创新。我现在自己比较偏重在细节的创新方面,因为细节的创新是国内市场很缺的一部分,最平常的一个门,一个窗也可以创新。目前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去研究一个门怎么开,研究一个门锁怎么做,我觉得这些东西也是需要创新的,现在我们这方面比较欠缺,相较国外我们的作品只宜远观不宜近看,我选的作品多偏重已建成的项目。我没有选第一名,但是我选了两个第二名。

  第一个是静鼎安邦府邸这个项目。可能因为我到现场看了他的房子,觉得还可以,所以占了便宜。大家做过上海项目的人都知道,上海在内环线内任何一个项目要协调考虑的因素都是很复杂的,这个项目能做到现在这样是花了很多功夫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我觉得立面上可以再调整一下,艺术氛围不够,所以我评了第二。

  第二个项目是朱屺瞻艺术馆改造。这个项目比较复杂,受的限制也大。第一个是你要拆外墙,老的结构还要保留住,施工过程中又要解决拆楼中发现的突发情况,最后再往上加一些新的东西。室内在施工时怎么把以前的东西留住,外面的东西怎么加进去,最后出来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当然,我自己没有做过,但是我觉得这个已经挺不错的,看看还能不能再好一点,所以也评了第二。

  至于第三名,我共评了十个,这里就不一一谈了。

  伍敬:和凌克戈相比,我本身做商业项目比较多一些,但是刚才讲到的事情我有一些感想。有人挖苦说英国建筑师对一个门都会设计很久。因为人感受建筑不是说感受模型和感受整体,一个门给你的感受可能就会影响到你对这个建筑的评价。所以我觉得对于细部的关注和建筑的关注应该是强调的一点,一个好的创意往下发展的过程当中就是看你怎么可以把你最开始的整体感落实到细部上,通过细部把这个建筑的整体可以烘托出来。一个好建筑的诞生离不开刚才发言人说到的对整体的创意,但是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对细部的把握。发言人关于对业主的评论也是我想到:好建筑的诞生还取决于你怎么和业主进行沟通协作,一个好的项目离不开业主的支持,也离不开施工队伍的支持,所以建筑师应该在实施的过程当中起到主导的作用。比如说英国建筑师对工料的运作也要提出意见,并不是把这些更多推给项目管理或者测量师。对于业主的态度,建筑师应该尽量理解它,尊重它,可以把这种驱动力变成建筑项目正向的动力。

  现代建筑的伦理核心就是对空间和材料的诚实,如果你没有对工程学的理解和驾驭的话,那么你表现出来的诚实可能就会不够美。总之,好建筑的产生离不开和业主的合作,还有对整个体系的引导和影响,当然还有建筑师自身的宏观创作能力和细部发展能力

  我也注意到刚才夏先生提到居住项目中的静鼎安邦(40页),这个是在城市高密度区域不错的一个高端住宅的探索,我能看出它是在一个比较有压力的环境下做出来的。我这里没有选出最好的,因为我刚才说到对最好项目评价的工具我还没有,比如:对业主的要求我还不知道,还有你建筑的过程是怎么样的我也不知道。 居住项目的另一端 -- 配套住宅也应该引起我们关注。我注意到一个还不错的项目,是海尚菊园项目(88页)。我们都知道安居项目的设计资源多么有限,建筑师能够在这样的限制中有所表现,还是很可贵的。

  还有一个小项目大家也许没有注意到,我不觉得这个项目设计的非常完美,但是我觉得值得建筑师去关注的,就是建筑师对构筑物的设计还不是很多,正如论坛开始之前我跟吴蔚讨论工业建筑的设计。我认为有一个项目是不错的,就是小洋山综合通信塔(86~87页)。至少从表达项目的姿态来说是值得鼓励的,就是建造的过程,还有通讯设施和工程部分的探索是值得鼓励的,但愿以后有更多的建筑师对城市其他的公共设施,桥梁的等等,能够有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而不是因为是工程构筑所以不重视。 虽然这个建筑底部设计的不是很理想,但是我想它背后会有一些因素阻碍它。

  我觉得一个好的项目是应该几个综合因素协同的结果。评价目前国内建筑方案原本的水平,要把它的建成效果乘以1.2系数来看;而评价欧洲很多好建筑的方案原有水准,却要按照建成效果乘以0.8的系数,因为我感觉它在做的过程中是越做越好。 我们从方案到建成所打的折扣,就是因为它整个实施的过程当中建筑师因为某些原因不能主动的把握。现在有很多的创意在实施过程当中被稀释掉了。

  汪清:我讲一下自己的评选标准,每位评委的评选标准都不一样,能得到三等奖的基本上占了85%到90%。每个人可以坐在这里,够说明你们都没有有敬业精神,不是每一位建筑师都愿意坐在这里的,他们会选择到别的地方去,所以大家都是值得表扬的。

  再下面就是二等奖,我先说一下没有被提名的项目有两种,一种是提供的信息不全,它只有两张照片,这样我们是无法评论的。第二种情况,这个项目照片什么都是齐的,但是我们看到项目自身有很多不和谐的因素,更不要说跟社会会和谐,它的思维本身就有意点混乱性,自身设计的理念也不是很清楚。

  项目的各种因素分析比较清楚,满足了大面上的要求。另外项目的设计理念、和谐的创作这些做的都是可以的。

  二等奖的原则很清楚,我们可以看到建筑师顾及到细部和局部的空间,顾及到使用者在建筑立面的感受,行为分析已经做过了,这个我们可以很直接的给它二等奖。

  一等奖这里选了两个。现在有的公共建筑可能很占便宜,因为可以做出很多的空间来,小作品什么都发挥不出来。一等奖并不是做的比别人好,我就是想鼓励现在社会上缺乏的精神。第一个就是刚才小洋山的项目,我们现在的建筑师缺乏对其他专业的关注,缺乏对施工过程的关注,因为这些关注的缺乏,我们没有办法和他们形成默启,最后的作品都走样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关注并不是说我们一个人可以做,而不是要调动整个设计院整体来做,因为我们建筑师不是一个人的劳动,现在大家都到了这个年纪,可以调动很多人,所以我们应该鼓励这样的作品。

  第二个作品是南方报业传媒产业基地。我被它的创意所打动。这两个项目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愿意在自己的角色当中如何牺牲自己的空间配合别人,一个是配合技术,还有一个就是配合生态。现在有的人怀疑他是不是抄的,但是我觉得他这方面的尝试很好。我们现在经常面临大容积率的问题,怎么样在一个群体里面能够把生态结合进去,我现在鼓励大家要不断的尝试。因为生态是一个全球化的危机,这个到每一个人身上可能感觉不到,但是最后还是我们要控制的。这个就是我一些原则的解说,谢谢大家。

  凌克戈:我要补充一点,评价一个好的设计标准有一点,就是不能抄袭,这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刚才谈到小洋山这个项目,我可以讲它是百分百的抄袭,这是非常明显的抄袭。我认为作为一个建筑师,我今天如果不说这个话我是很难容忍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评委精采的点评,对于下面参展的建筑师有一个很明确的交代,就是为什么你们的作品是可以获奖的。上午的论坛就到这里,下午一点半论坛继续。

  主持人:各位下午好,下午的论坛现在开始。下午第一个发言者是孙青先生,有请孙青先生。

  孙青:各位专家、各位建筑师同行下午好。今天我们讨论的题目非常好,好设计的评价标准。对每一位建筑师来说这是一个永远的话题,也是建筑师一直思考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题目很大,我在这里介绍一下我们在实践过程当中的方法。今天我讲的是非美学要素对建筑的作用。

  我想作为一个建筑师,他拿到一个项目,开始着手设计,每一个项目都会有一些基本的诉求,像面积指标、基地周边的情况,还有功能等等方面。我们把这些基本的诉求得到满足之后,最后得到这个结果。得到结果会有一定的效应,这个是一般的创作过程。我们完成了这样结果的话,作为建筑设计来说基本上已经完成了60%、70%的要求。除了这些之外建筑师会比较着重考虑美学方面的要素,会考虑建筑本身的造型、体量关系、材料运用等等。我今天不想谈这方面的作用,我想讲一下除了这些基本的要素以及美学上面的要素之外其他的要素,我们对它们进行提炼和融合之后会对结果产生更好的效应。这些可能是人文方面、社会方面的要素。

  我通过一个项目来进行这方面的阐述。这个项目是天津的一个住宅项目,这个是梅江南。梅江南在天津的地理位置相当于上海的内环线附近,这个地区近几年发展非常快,已经成为了天津市比较好的居住地区。梅江南地区是1.8平方公里,然后他做了整体规划,当时规划成了一个非常有风景味道的城市住宅区,所以业主希望我们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可以考虑到城市风景区内的居住。我们对这个地区有相当的了解,我们发现这里已经有不少的项目,而且他们的建筑质量和标准都是相当好的,还有这个地区的房价也不停的在上涨,居住的人群层次也是比较高的。后来我们发现这里的房子入住率不是很高,住在里面的认不是很多,好像缺少了一点什么。所以这个就是我们做这个方案之前要想解决的问题。我们当时提出了观点,首先这个地区在城市里面,但是是在城市边缘,我们感觉它缺少了城市的生活,这个地区的人气还不是很足。所以,我们的设想能够介入城市的要素。

  城市的要素有很多的方面,比如说有商业、展览、就学、就医,甚至还有就业的机会。我们分析了这个项目的情况发现表示好的切入点是介入城市的商业。

  我觉得我们首先要分析一下城市商业的载体,就是人们生活的核心是什么,我们发现生活的核心是街道。我们现在需要的是那种尺度比较适宜的街道,然后把这样的街道引入到我们的社区里面。天津也有一些历史文脉,天津有著名的五大岛,尺度也是比较贴切人心理需求的城市尺度,所以我们着手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分析了周边的关系。左面黄颜色的是连接城市南北向的主要干道,我们做规划的时候留出来一个口,是针对这个豁口可以看到湖面是最大的,其他都是一些小河道。我们这个项目是正对着这个湖面的,所以我们希望在这上面可以有一个城市的主轴。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了建筑创作,这是我们的一些思维模型,我们希望可以限定这样一个城市的空间,把城市的要素融入到原本比较简单的住宅小区的内容里面。我们希望借助这个元素之后可以把这个项目的个性、气质有所改变。上面是我们地块的河岸线,这是规划完成以后的总平面图,我们在中间联系北边的城市干道,这里有一条轴线,这条轴线的终止点是在中心湖区,在湖区一面全部打开。这条城市的街道是向城市开放的,还有周边地区的现状我们觉得这个项目是可以拿出来为社会做一点贡献的。因为其他的社区都是通常的做法,生活和城市是割裂开的,所有的住宅小区我想都是用围墙封起来,这样做和城市的对话就会比较少。

  我们做这调街道的时候对尺度上进行了分析,也做了一些研究,我们希望尺度可以控制在十八米到二十米左右,这个尺度也是比较人性化的。街道两侧的建筑是在三四层楼,底层可以设置一些商业的设施,上层可以是办公室,有些店铺可能一层到三层就是一个店。这个街道要反映城市的特征,因为城市街道的形成不是一下子形成的,我们做建筑设计的时候也遵循了这样的概念。建筑设计上我本人很喜欢建筑感比较强的建筑,比较简捷的建筑形式,但是在这个项目里面的形式不太符合气息,会觉得比较生硬,比较冷酷一点,我们觉得应该更富有生活气息,所以我们把建筑形式上做的比较多样性,包括在用材上面也是通过砖、木头、玻璃来做,使它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这个街不是一次性建成的,是一点点建设形成的。

  我们在项目上有一些收获,如果我们开始像业主的要求做一个住区,我们会把这个住宅区的建材上和质量上做的比较好,但是我们觉得加入这些元素以后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个社区的性质也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分析一下这条街怎么做的,这里面有一些设施,我们还放入了助拦的元素,这里面还有一些咖啡坐等等,中间这部分是步行的,结合景观做的。上面有一些露台,住在上面的人和下面城市的空间有一定的交流。我们这是一个复合的建筑,它的内容比较多,它有住宅的功能,也有公共的功能,所以在坡面要满足不同功能的需求,像出入口的位置,还有住户需要的绿化空间等等。在这条街上希望设置一些不同的节点,在一些重要节点上会出现比较有特点的建筑形象。这是我们最后完成的样子,我们用了非常多的手法,我开始也讲了,我本人比较喜欢比较简捷的建筑,但是在这个项目上我们觉得不太适合,因为这是一个混合型的社区,是一个城市性的街道,我们觉得在这条街道上应该比较丰富,要有比较多的元素,这样也反映了城市街道发展的情况。这是沿湖开放的水岸,这是湖边的广场。

  后来业主接受了我们这样的观点,他决定沿湖做一个酒店,我们也帮他做了一个方案,这个建筑有一点南加洲的风格,我们觉得这样的环境里面什么样的建筑出现都是可能的。

  今天上午有一位评委说到我做的项目,我本来没有打算说项目,但是我非常感谢这些评委,不是说正好提到我,我觉得照片比较少,但是我们评委还是比较认真的看了。为什么比较少呢,因为这是我们参加第一次安居工程,我们是给建工房产做的项目。当时时间比较紧,大家也都知道最后的卖价是3500元,我们的开发商最后做下来每平方米的盈利只有几十块钱,所以对建筑使用的材料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限制。比如说我们原来设置的是铝合金的窗,最后不得不用塑钢窗。我做这个项目的体会,对于这样一个低造价的建筑我们还是非常用心去做的,我觉得在设计上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我们希望最后的结果还是好的。当然有一些原因,这个项目在市里也比较受瞩目,有很多领导都去看了。现在的房子不是红颜色和深灰颜色了,现在的房子是红颜色和黄颜色,所以照片也不是很多。因为当时比较乱,只能有一些局部的照片。

  我想作为建筑师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有时候建筑师也是比较无奈的。我觉得作为一个建筑师首先要有一定的职业操守,要有建筑师的良心,做事情要用心去做。谢谢大家,我就讲到这里。

  主持人:我们请谢岗评委发表意见。我们平时谈工作比较多,很难得看到他谈体会。刚才有一个题目是非美学的要素对建筑的作用,你说到你做项目上碰到了不少困难。但是我对这个题目有一些问题,比如说美学的要素更重要,还是说觉得美学要素在现在的环境里面比较难以去实现。

  孙青:我想做建筑师美学对他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每个人的审美也不一样,但是作为建筑师首先要把这个进驻做的漂亮,做的有美感,我觉得这个是对公众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这是应该做的事情。作为一个好的建筑师也是应该考虑除了建筑本身之外的东西,也应该给城市和社会做出一些东西。

  谢岗:这个题目是昨天晚上准备的,所以比较仓促,我觉得他讲的有一定的道理。实际上建我国觉得建筑师又很轻松,又很困难。轻松在哪里呢,我觉得在任何一个公司里面,刚毕业年轻的建筑师进入到院里就有很多的机会和院里最高级的总建筑师面对面交流,甚至于争吵,像这种情况在国外的企业里面不是很多见。所以有这样一个气氛,我觉得是很好的,不是说提供了多少创作的机会,而是给我们讨论和发言的空间,我觉得这个是建筑系统里面比较好的一部分。

  差的地方不能讲,因为太多了。但是根本上来说,我觉得一个建筑师都很多的本领,有时候给你一块场地给你做,你怎么做都行,主要是看你怎么做了。我们现在有些地方还没有共性的约束,比如说建设的程序,还有建筑师的收费,建筑师的职责,中国整个管理体系里面的作用,施工单位的作用等等,很多事情不是你想当然的事情,这个秩序是没有共性的。你机会好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好,机会差的时候就比较郁闷。

  刚才孙青说的凭良心做应该怎么解释呢,我认识一个建筑师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做,你还要练习,当你刚练习的时候还是有招的,实际上你的手脚经常被你的环境和敌人束缚的,包括你团队的素质也会影响你最后的发挥。什么是一个成熟的建筑师呢,就是你可以游刃有余的把动作做完,我觉得建筑师的基本素质很重要。

  刚才讲关于美学的事情,可能就是这里面比较突出的事情。我看到设计师、建筑师比较年轻,但是谁也不能否则基本的原则,美学这方面的范畴是比较广的,而且审美的标准也不一样。比如说你觉得城市生活不是把围合式的封闭小区说成城市生活的区域,这些事情可能感觉是这样的。我在苏州看过两个商业建筑,一个是很大的一块地,这个建筑要几万块钱一平米。这个建筑建完之后我觉得建筑质量还是不错的,现在建成六到九个月,但是现在没有任何的招商,也没有人进去使用。另外苏州有一个八年前就已经建成的中心,我觉得它很不怎么样,很普通,墙都是白墙,地砖、建筑感、停车都不怎么样,但是到周末、周日的时候老百姓特别喜欢,因为它好用,它业态的组织,空间的布局,内部的尺度很好,我觉得它就是一个正确的选题,这个建筑放在那里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有些建筑虽然说看起来比较好,建筑师也可以给你说出很多的理由,但是它跟这个社会是不适合的。我们要不这些适应的元素提炼出来,其实这些元素很简单,比如说是一个下沉的广场,或者是什么样的一条道,还有是什么样的盖子,这些都是比较简单的元素,它的选题可能也很多,我们把这些元素从冷静的角度添入到原本甲方让你做的项目可能是比较单调的。

  我觉得并没有最好的设计和最好的建筑标准,我觉得只可能存在不好的建筑设计,这一点是肯定的。比如说这个建筑是不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比如说是不是符合我们适用经济美观的等等,其实这些都是争议。我觉得只存在不好的建筑,不存在最好的建筑,这一点是不可能的。因为建筑既牵涉工程技术,也涉及社会经济,又涉及美学,艺术在建筑里面占了相当大的部分。大家有没有看过印刷限度板放大,那个比我们的建筑复杂多了。我们要把一个印刷线路板放大的话,我们是1:100的图,人家是1000:1的图,他们的技术含量比我们高多了,但是为什么说他们对社会的影响没有那么大,因为我们的建筑是在社会里面起多少的,对经济是起作用的,而且对每一个人,每一天,每分每秒的感受在起作用,因为有这方面的原因所以建筑很重要。最差的建筑不值得我们说,但是从一个好的建筑来说,我感觉在座的大部分人,任何一个建筑值得评论的,基本上有一两点是值得你注意的,很少有值得你们评论的没有一两点可取之处的。在今天这个时候能把纯粹的西方古典的建筑做的比例那么样的恰当,其实还是有可取的地方。

  建筑怎么能让我感觉好呢,我只能这样说。我觉得建筑总要有一处让我感动的地方,可以让我感动的细节会很多。比如说我看戏有时候就会很感动,所以我很难说最感动的点经是哪一部,最感动的情节是什么,我觉得任何的建筑就像小说的情节,起码有一些让我感动的地方,有时候是它的概念,有时候几乎让我觉得它不存在,因为它和周围融合的太好了。我上次在大连建筑系说细部在中国很缺乏,我觉得大家可能关注比较多的都是工艺方面的细节,我走了很多的机场,但是我只建过一两个机场卫生间里面是放挂衣钩或者背后放了旅行架的隔板,我觉得这个细节考虑的周到让我很感动。也有一些项目我觉得可能建的很粗糙,或者说是效果并不理想,但是我们已经默认了,这个建筑不是靠个人可以完成整个过程的工作。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有了这么多年的经验和遭遇,基本上我看一个建筑大致还是看出来哪些问题是建筑师没有控制的,那些问题是建筑师控制不住的。我们看到建筑师有这样的痕迹,就是一直想控制一些什么,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失控了,我就可以想象到这些建筑师的苦恼,这时候我也很难受。我想任何一个建筑在你自身的哲学里面,觉得让你得到感染,这个对你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建筑。最终你说什么样的建筑才是好的建筑,我想现在还是没有答案。

  这次说是让我们多学一些,但是我觉得比较麻烦。我自己还在青年范畴内,所以评别人的不太好说。还有因为时间比较仓促,很多资料不能让我了解这个建筑和建筑师全面真实的情况,偶尔有些建筑我正好去过,或者和建筑师认识,了解的比较多,我可能知道的就详细一些,所以我在舞台上做的推荐也可能有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大家包含。

  这个建筑比较宁静,也是建筑师花了比较大心思做的建筑。有很多建筑我走过的时候并不觉得存在,所以我觉得它是属于这个环境的。

  同济大学这个楼很好,我看得出来这两位年轻的建筑师在这栋楼里面整个过程当中想实现了很多内容,最终在他的努力下完成了比较完整的篇幅,建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完整,很多建筑只能从某一个距离,某一个角度去欣赏,我觉得像这样可以把建筑做完整的作品,可能是在我们现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到的,因为大部分的建筑师在一个项目上要花三五年还是很少的,一个建筑如果能完整的实现下来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孙青刚才说了顾村,我如果不知道这个计划,我也不一定可以找出来。这几十年重要大量的建设就是这种住宅,现在还能拳打脚踢一番,还能把任务完成,我觉得这个问题大家都得想一下,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出彩、出名的建筑上。居住建筑虽然说几十年,几千几万名建筑师在里面投入了这么多的经历,它永远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否则的话住宅就不需要设计了。为什么还要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一点一点的去推动,在最困难的状况下面把问题解决好,我觉得还是要把建筑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上。

  后面是鱼雷设计,这个画面上叫做生活空间,名称是科技城社区科技中心。我到过这个项目看过几次,这个项目实际上是一个社区中心,这个社区中心条件比较差,包括背景的投资使用者就是周围的老百姓,是一个配套式的建筑。上海这样的东西比较少见,其他上海里面都是小区里面自身就有的。绝大部分的社区中心都是在低成本,少设计,解决基本功能的模式下做出来的。

  去年有一个青年公社,青年公社是什么呢?苏州有大量的外来民工在工厂里面工作,晚上都是用几十辆大巴拉到外面的宿舍居住。这是一个宿舍楼,这个项目之所以得奖,就是一个建筑师能够替工人老大哥设计那么破烂宿舍楼的时候,可以把这样的建筑做到这样的质地,花那么多心思去设计我觉得是很值得学习的。这个中心本来也是比较低端的设计,包括它的投资,对象的素养等等各方面条件都是比较差的,能够把这样社区的邻里做到这样,还有一定的概念,有相当的手法,内外相对来说比较一致,我觉得这个中心从商业范畴里面比花上万元单方造价的中心更值得嘉奖。

  后面有一个小的项目,这个照片拍的不怎么样。这可能是一个售楼处,这个项目和张林的项目差不多,也是八百平米左右。我觉得这是一个小建筑,体量比较小,这上面的照片我也没有很在意,后来仔细看了以后这些还不是小楼,可能是实景。这栋建筑为什么放在这里呢,我觉得是为了青年建筑师。我觉得大家现在都在把控一些大型的项目,有时候还在想入非非。这里一个小小的条板,细细的钢柱,条板下面的布置,还有室内。我们现在假设室内是实景,一栋建筑内部装修的手法,家具的选材方面,应该讲对一个成熟的建筑师来说只是一个习作,但是现在很多年轻建筑师还没有经过这样小型的,从室内、到结构、到灯光整体的操作。如果哪一个作品是一个大型建筑作品的话,你在年轻的时候必须要有这样的经历,如果没有这样经历的话,很难使你成为一个好的建设设。

  主持人:感谢谢岗评委这么的宽宏大量,给了我们这么多一等奖。早上有几个评委觉得评不出那么多来,但是谢岗给了这么多,我觉得对于青年建筑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下面一位发言者是第二届新秀讲的获得者周峻。

  周峻:今天的话题是好设计的标准。我们通常说实践是检验唯一真理的标准,这一句话在我们建筑行业也同样可以适用。我认为一个建筑师应该从方案构思到施工图深化设计、还有施工现场的配置和选择。最好可以有一个间断,就是在自己设成的建筑当中使用的经历。现在我们的很多同行都在用我不太赞同的方式,就是仅仅停留在方案、概念和理论、效果图等等。当然有很多好的想法,因为很多可观的原因没有机会变成现实,但是对我们从业人员来说,我们的理论研究、设计的探索最终是西四把它付诸实践的。我们所尊敬的任何一个世界建筑大师,他们最终之所以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哪怕他们的想法再前卫,我想应该也是因为他们有实践的作品,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刚才我只是讲了评价的方式,具体来说如何评价一个好的设计,我觉得这个题目出的太大了,太宽泛了,今天我只谈其中的一点。我认为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应该是一个简单易懂的设计,这个简单不是说否认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也不是说我们建筑语言非常直白,我觉得应该是一种能够雅俗共享的艺术。建筑艺术之所以区别于绘画和音乐这种艺术,我觉得它本身有社会的约束,受众是任何一个普通的大众,就是说绝大多数都是专业人士,这个和音乐、美术这类艺术有质的不同。像音乐和绘画作品这样的艺术,或者我们称为纯艺术,这些想欣赏的人可以花高价去做,但是不欣赏的人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很有限的,我可以不听,可以不看。但是一个建筑既然存在,它一定会对使用的人,走过路过的人产生影响。所以建筑师承担了这种社会责任以后,它不可能忽略社会公众大多数非专业人士的感受。一个好的设计应该是一种雅俗共享的,可以在美学上得到大家的共鸣。这里介绍一个最近的设计。这个设计是松江新城的一个文化设计中心。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个设计体现好设计的评价标准,它是可以被普通大众感受到的,可以雅俗共赏的。我这里不是否认建筑师的建筑理论和复杂性的探索,但是最终我希望应该用一种比较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实际上用这种回顾自然的方式,也是中国传统审美的哲学。

  中国有一种传统,即便是科学的东西都希望用一种象形、生态,可以被理解的方式传授给大众。如果用类比的话,我觉得文学艺术是一种最高的境界,最精炼的语言,但是传说中白居易还是反复的要念给路边的老太太听,直到她听懂了才行。所以我觉得建筑师现在也有一种倾向,就是过于自我标榜,而忽略了普通大众的感受。这些具体形象上的探讨,最后还是要通过建筑的语言来传达,而不是一种非常直白、简单的意向的象征,希望这些可以引起广大受众对美学上的联想和共鸣。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请陈伯冲评委发表一下观点。

  陈伯冲:我觉得他讲的很好,但是做的东西我不大能接受。也许我们可以底下可以再探讨。咱们还回到这个话题,就是好的设计是怎么样的?评论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评论是要有基础的,那就是评论背后的共享的学术基础。如果要评奖,则更加困难,这里不讲也罢。我们首先有一个规则吧。我作为评委之一,我要为自己设定一个标准。

  首先,我极其反对任何形式的抄袭。抄别人的东西,在我来看肯定不能叫设计。建筑还算是艺术的门类之一,任何形势的抄袭是我不能忍受的。

  第二个观点,我反对在作品里面做个人的表现。比如说像小孩子一样,今天高兴了就笑,明天不高兴了,就哭。这就是宣泄激情的个人的表现。这是不理智的。我觉得我们有太多的缺乏理智的建筑设计,使得建筑中的客观问题被轻易忽略。使建筑沦为个人表现的场所。过多的个人表现,实际也是内在的轻浮。

  第三个观点,既然讨论的是建筑设计,我认为建筑的本题问题不能忘掉。建筑和其他艺术不同的地方是我们建筑师要关心的,不能无限放大建筑和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的的相同之处,我认为各个门类的相同之处我们不需要再说了,我们要强调建筑和其他门类不同的地方,如果你能够掌握自己建筑学的边界,这个才是好的。也许你是一个好的文学家,但是你现在在做建筑,你就要学会使用建筑的语言,把建筑做好。

  我推荐一本书,是德国莱辛写的,叫《拉奥孔》,小标题是:论诗与画的界线。 讲的就是不同的艺术门类有其不同的表达方式,讲的很透彻。大家可以看看。既然建筑是一个独特的领域,它自有它自己的边界。我们只能用建筑的方式表达你的想法。我个人不相信灵感,也不靠灵感。如果你非要说有灵感的话,那我想你的灵感可能来自于绘画还是来自其他什么,这当然可以,但是,你的任何灵感最终要用建筑的方式来表达。如果不能用建筑的语言表达,那你最多是囫囵吞枣,不解决你的建筑设计的问题。

  第四个观点,希望基于已知事实来做设计。你要问你的场地怎样,你的环境,你在这上面盖房子的要求,还有你拥有的技术等等因素,你要针对这些因素来做,而不是你自己现在想怎样。设计是深刻的分析、综合,而不是拍脑袋。

  上午还谈到廉价的住宅,我认为设计的好坏和投入的资金是没有关系的,其实越没有钱的房子才需要好好做设计,因为你的资源比较有限。我认为设计,就是要让事实说话,让条件和现实说话,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做。

  具体到设计的操作我有几个标准,第一条是关于场地的,因为场地总是不一样的、独特的。这是一个更自然的东西,先天在那里的东西。 场地是什么样的形状,什么样的地形,什么样的人文历史,或者说跟城市有什么关系,所有有关场地的一切内容就是地相的内容。我自己杜撰了一个地相学的名词。建筑是不能脱离场地的。这本候选作品集里,很多设计没有总图的,没有总图,很难评论。因为没有总图,你就不知道这个设计是不是合适。也许一个很好的想法放在这里就不合适。究竟合适不合适,我们要有一个约束,这个约束就是场地。

  第二个,是类型。它是关于这个建筑与城市脉络的关系,这一点我觉得也很重要。现在很多人有意割断这个历史,美其名曰创新。这是比较成问题的。

  第三个,是技艺,就是建造的技艺。英文叫TECTONICS,流行翻译是“建构”。我愿意谓之技艺,因为这不仅涉及技术,更涉及人文。比如说,中国古代的木匠做房子可以不用一个钉子,这个对材料的驾驭和把握是怎样的水准啊。好了,有了标准,就可以谈论这里的作品。

  在这一百多个项目里面,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按照页码次序来说吧,第一个就是第六页的上海电视大学教学综合楼,做得还是不错的。设计者懂得什么是建筑语言。他的另外一个作品,就是第五页的葛洲坝大厦,也不错,不过,按照我个人的看法,似乎这个高楼应该和矮的裙房交换一下位置,因为现在这样,主体高楼和隔壁那个花哨的的高楼会有视线上的影响。我天天经过这里,比较清楚。这也许不是建筑师的问题。不过从城市空间的角度,似乎应该换一个位置。

  我想顺便解释一个事情,就是关于第十二页的江西艺术中心,且不说这个设计的好坏,但我不认为作者通过一个瓷器瓶子的“灵感”及其演绎,就可以让这个建筑成为一个好设计。原因是它这个东西只有在飞机上才能看到,它也许象一个磁瓶。可是刚才吴尉先生所言极是,有关它的联想也可以是及其糟糕的。我想这已经不是建筑问题了……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个房子造起来的尺度是很大的,它和人的尺度怎样?我不相信你是因为做一个瓷瓶子,你这个设计就是好的设计。

  薄宏涛,第二十七、二十八页,给我留下比较深的印象,他的设计方法是对头的。这个房子也不是什么大尺度的东西,相反是一个小尺度的东西。他在里面做了空间、尺度转换等等,我觉得这是健康的设计思路。当然我也怀疑他对PLACE的理解,因为他的空间的边界被转译成多彩的表皮。这层边界的性状,可是场所的重要品质。当然,这样得探讨很有意义。

  第88页梅江南水岸,也是一个很很有场所感得佳作。不过解说中说到希望引进一条街道来解决地区人气冷落得问题,似乎令人怀疑。不知实际情况如何。我觉得房地产开发项目这样做会很看好,但是买的好不好,就不知道了,因为1.15得容积率,造了大量的高层建筑,景观是好,可是成本也高啊,天津人的观念接受与否,我不知道。

  还有一个就是今天上午凌先生的作品,第114、115页,他两个作品作得都不错。思路很清晰。也许做得很累,他在那里抱怨了很多。然而,现在哪有不累的啊?现在有几个甲方能和你共享学术价值观啊?翡翠湖迎宾馆,他的想法也很对。应该得奖。还有许多作品也是不错的,我就不一一列出了。

  我个人通过地相、类型和技艺这三个标准,来观看这些作品。得到上述结果。我的标准不一定是对的,但是既然让我来评价,我肯定要明确衡量的尺子。

  主持人:谢谢陈伯冲。

  陈伯冲:刚才他(周峻)讲的那些话几乎都是不错的,但是做出来的东西我觉得还是某种造型主义建筑,就是把建筑理解为造型,这个是我不同意的。蝴蝶再美,和建筑何干?

  夏坚靖:我是选了这个项目做三等奖的,但我选的项目只有二等奖和三等奖,没有一等奖。这个项目有点类似最近香港建筑师协会评的一个银奖项目:香港的湿地公园。它们都是在一大片的绿地中,面对大面的水。我选它一是因为已建成,二是因为它在房子和地理位置上的关系处理,总图各方面的交代比较清楚,但我没给它二等奖,因为我觉得它的细节和用料,特别是大片玻璃的使用不是很成熟,所以有些地方是值得鼓励,有些地方还是需要改进的。

  主持人:哪位评委或者下面在座的建筑师想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伍敬:大家有不同的意见是很正常的,可能在座的几位评委碰巧都是职业建筑师,可能更偏向于会从限制当中来看创作机会。现在市面上的方案里面有一种倾向,就是用建筑当作象形的修辞工具(比如用蝴蝶形象来代表生态的建筑)。虽然我觉得手法不存在过时不过时的问题,这也许是受到我们业主或者政府领导决策机制的影响,但我认为用象形的语言来做建筑是不可取的。这样做,作为建筑师来说你等于先给自己一个铁定的主题,后面做的东西是在一个死的前提下做的,你的内部空间、结构设备关系是非常被动的。我们为什么不能从空间的结构设备一体化来做。我们经常说3S(Skin,Structure,Space)的综合,当然这个对建筑师的要求很高。刚才陈博士讲到设计的建筑本体化,就是把建筑本身做好,这一点是很重要。

  然而我又很矛盾地想到:建筑本体的边界是不是也可以扩展,我觉得在我们职业领域里面工作的建筑师也可以学习一下其他学科的思考方法。比如:现在数码科学对建筑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还有仿生学、生态学对建筑的影响。我想说建筑不妨吸收其他学科东西,可以在其他方面渗透一下。我觉得建筑师一方面要坚守自己的岗位,一方面要跳出这个边界,这样是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当然也比较难达到。

  陈伯冲:这是一个美学问题或者说哲学问题。边界的问题为什么那么重要呢,因为它是基本范式,超越基本范式,那就只有混乱。强调边界,并不是说要把建筑学封闭起来,不向其他的地方借鉴。借鉴了得用建筑得语言来表达。艺术的领域都有不同的语言。有一个故事能说明这个问题。就是拉奥孔。在荷马史诗里面,说到拉奥孔父子被海蛇缠紧,他们很痛苦。表达痛苦的方式,诗歌里,就是(痛苦地)呼号。 著名雕刻《拉奥孔》,同样地题材,但是雕塑家表达这个故事的时候不能这样做,不能说呼号就在那裂着大嘴,雕塑的语言是一个形体的语言,如果裂开大嘴是很难看的。雕塑要表现痛苦的方式是让身上肌肉是紧绷的、每一根筋都是爆绽的,表现嘴巴也只是轻微地张着,不可以张着大嘴,因为视觉的语言不允许。这个例子清楚地说明,同样的主题在不同的领域,其表达方式是不同的,或者说诗歌、绘画、雕塑、建筑都是不一样的。建筑存在的目的是要使用的,是给人感受的。建筑是一个物,这个物好还是不好,首先是适用、经济、令人愉悦三个要素的困难的综合,还有许多现代问题,不断充实进来。

  具体来说象形建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它背后体现了某些人审美趣味。还有人弄书法建筑,把平面的书法立起来就成为书法建筑……,对这种东西,你只有“无话可说”。因为他瞒拧,你没辙。好比我们两个讨论一个问题,都是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之上,当你跨越了这个共同的基础,我们两个就无法沟通的,就像在黑暗中谁也看不到谁一样。

  主持人:周峻的蝴蝶一开始如果不这样介绍的话,最后因为看着相蝴蝶,我们设计师像业主交代的时候必须要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就是讲我们像什么,我们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思,所以就把这个蝴蝶拿出来了。我看起来那个形式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因为他说了这个蝴蝶的原因,所以可能破坏了在你心中的印象。

  曾群的瓷器博物馆(P12页),因为他脑子里先有这个形往瓷器上靠,然后做成这样,所以就是他的意识在前,做出来的形象是后面出来的。我觉得这个是不可取的,我觉得周峻如果不提蝴蝶的话,我觉得这个作品还是可以接受的。

  陈伯冲:没一个作品是彻底不能接受的,也没有一个作品是完美无缺的。我说的是,作为专业的设计思想,这种理论本身恐怕难以成立。不指出来,会害了他。

  谢岗:可以象形,比如说金茂,没有人觉得它恶心,它所反映的是建筑的本身,它可能神似一个塔。神似和形似不是一个问题。

  然后是否影响功能。屋面上的一片玻璃我不知道是干什么的,这个是脱离建筑本身的。我看到左翼有一个报告厅这样的,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报告厅是这样的结构,我觉得就是为了象形造成内部布置的困难,这个比例一般都是竖过来的,先怎么横过来了。是不是因为形式的约束呢,为了追求形似,保持概念,最后影响到了使用。你能够保持这个形似,把内部安排的很好的话,我肯定会认可的。

  夏坚靖:本身这个东西都是非常主观的。我自己感觉现在很多方案做的时候都有一个想法,但是建筑和基地是有关系的。如果这个房子在山脚下,要跟山有呼应;如果这个建筑在海边,是不是要跟海进行对话。有人说建筑必须是从地里长出来的,我觉得周峻这个建筑想法是可取的。因为本身基地各方面都受到了限制,前面很大的一片水,周边使用的功能都有在考虑,最后搞了一个蝴蝶出来。我们觉得这个蝴蝶很难评判了,不能说做一个蝴蝶一定好,也不能说一定不对,这个东西就是比较主观的东西。但是这里面思考的过程还是有很可取的,我觉得他房子里面处理是有一点问题,比如说那个玻璃顶。这个玻璃顶平时看是很好看,但是用的时候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会积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上面会有很多的尘,因为上海的天气很不好,这样就会有灰尘。里面的平面也有问题,这个问题是形状造成的。

  我自己做的上海时代广场,那里面就是追求形,当时也是比较痛苦,到里面使用以后天花的轴线怎么放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从一个角度来讲,我希望鼓励它,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功能里面有比较多的问题,然而它现在又建成了。周峻的方案相较现在很多的年轻设计师提出一点依据都没有的概念,我们是不是应该鼓励一下。

  主持人:就是说旁边是湖,是生态的,然后有一只蝴蝶是可以的。

  陈伯冲:悉尼歌剧院好听的说法就是落帆进港,可有的人会认为是乌龟交尾。这不是建筑问题。

  谢岗:我觉得这里的领导文学水平不高,所以他们特别听到象形和象意的词汇。避暑说天圆地方,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要天圆地方,但是这个领导喜欢听。说实话,不管你怎么说,我想说的好听点,建筑这个东西第一是大家需要的,有的项目花了很多力气做起来了,但是不是社会需要的东西,我觉得这个就不符合第一个。第二,这个东西必须要好用,这个东西不好用,你再跟我说理念也是没有用的。第三,要阳眼。你可以说自以为很欣赏,是地里长出来的等等,你怎么说都行,但是别人没有关系,你说像是一个蝴蝶,但是我不觉得它美。

  夏坚靖:每个评委都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说顾村的项目只是两张照片,这个我怎么能够接受,这就是个人有个人的看法。

  主持人:非常感谢,今天我们的评委都坚持到了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评委,感谢在座的建筑师,今天的论坛到此结束。 1

相关文章


第五届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作品展及论坛圆满谢幕
6月21日·清华讲座:美国著名声学专家J.Christopher Jaffe
SOM为迪拜设计螺旋摩天楼“无限塔”
美国建筑师协会大会吹来创新风
实录:第五届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设计作品展·论坛
上海电影节未来开闭幕式主会场奠基(多图)
纽约自由塔可能要“缩水”
“城市种子”大型建筑设计巡展举办
张为耕:“教育请跑步追上市场”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