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北京:“二十世纪人居环境回顾”全球学术论坛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6:23 00:46:2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二十世纪人居环境回顾”全球学术论坛
暨千年末最及时最权威的国际性专题讨论会
“Topophilia and Topophobia- Reflections on Human Habitat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most timely and authoritativ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since the end of the millennium

国际优秀人居环境设计及建筑作品展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Human Architecture,Beijing
2005·北京

云集当代城市、建筑学术领域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数十位思想家与实践家
聚首 中国-北京

首次全球性大型学术论坛,探讨人类的生存环境

数十家国际学术机构共同搭建学术联盟沟通平台,推动全球学术互动发展

时 间:2005年6月17日——2005年6月19日

论坛地点:中国·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暂定)

主办单位:《建筑师》杂志社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筑学院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其他加盟中)

全程策划:环球都市文化发展(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指导单位:联合国人居环境委员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学术联盟:美国哈佛大学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威州大学)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中国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加盟中)
特别支持:虚莅已待
特别协办:虚莅已待


背 景:

“二十世纪人居环境——全球学术论坛”是二十世纪人居生存环境回顾及未来人居环境发展的一次最高学术、最权威、最具规模的一次盛会,云集国际国内最知名的建筑思想家和实践家、著名建筑大师、著名建筑史学家、评论家-、城市文化研究专家、建筑文化研究专家、民居研究专家、著名路易-康研究专家、著名建筑学教授、地理学泰斗、环境保护专家、规划、建筑设计单位、政府要员、知名地产开发商等。

【序】人居环境,简而言之,是我们成为人类之本。这不只因为人类有能力营建气势磅礴的建筑(因为同样动物也能为自己搭建精巧复杂之栖息场所),还因为人类在为自身营造居住环境的过程中充斥着与土地和自然间若即若离的恩怨矛盾。对土地、自然的依附眷恋以及逃避是一对在人居环境史中反复出演的矛盾戏剧。而这样的矛盾,在二十世纪尤为突出:二十世纪在见证了人类与土地和自然之间的前所未有的融合的同时,也呈现出人类彻底逃避于人造环境之居住状态。其典型例子为大量无选择地使用透明玻璃,以及悬索轻型结构以企图逃离土地之重力束缚。但是我们似乎并不知道我们人类为何这样做,也不知是否体现了我们对土地自然的恩情与怨恨。
二十世纪内这一深刻内涵仍未提上日程,由于我们一直忙于真实的建造,无暇反思。自二十世纪交替以来,我们习惯于敏锐地捕捉前卫新奇的先锋艺术,同时也为自己日新月异改造土地的技能挺进而感动。所有这些无疑强化了我们对改造土地、自然及真实建造的意识和能力,但这是否体现了人类“土地恩怨” 爱恨之根本情结,惟有敏锐思辩方可赋予其意义。
在此语境中,我们集结了世界上众多极具才华的思想家与实践家,站在人类居住环境大历史的台基上,针对整个二十世纪人类环境以多学科的独特的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提出洞见。此事件将具有无比的历史感及象征意义,因为会议的场所北京以及整个中国目前其都市营造的尺度与速度都是前所未有并令世人难以想象的。

论坛召集人:
Joseph Rykwert (Professor of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约瑟夫·里克沃特(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教授、著名建筑史家、评论家)

Xing Ruan (Professor of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阮昕(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筑学教授,博士)

Huang Juzheng(Chief Editor of THE ARCHITECT Journal)
黄居正(《建筑师》杂志社 主编)

主持人(Introduction):
Peter Murphy (Dean and Professor of Planning, UNSW)
彼得·摩菲 (新南威尔士大学城市建筑环境学院院长、城市规划教授)

Wang Jianguo(Dean and Professor of Architecture, South-East University)
王建国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
(其他邀请中)

论坛邀请(国际):

Vittorio Gregotti (Italian architect)
V·格里高蒂 (意大利著名建筑大师)

Kenneth Frampton (Professor of Architecture, Columbia University)
肯尼斯·弗兰普顿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教授、著名建筑史家、评论家)

Charles Correa (Indian architect)
查尔斯·柯里亚 (印度著名建筑大师)

Joseph Rykwert (Professor of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约瑟夫·里克沃特(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教授、著名建筑史家、评论家)

Yi-fu Tuan (Professor of Geography,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段 义孚 (美国威州大学,著名人文地理学教授、城市文化研究专家)

Nathan Glazer (Professor of Sociology, Harvard)
内森·格拉兹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社会学教授、建筑文化研究专家)

David Chipperfield (London based architect)
大卫·齐普菲尔德 (英国著名建筑大师)

Ronald Knapp (Professor of Geography, SUNY)
那仲良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著名人文地理学教授、民居研究专家)

Peter Kohane (Senior Lecturer on Architecture, UNSW)
彼得·科哈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筑学高级讲师、知名路易·康研究专家)

Jean-Louis Cohen(Professor, New York University)
让-路易·柯芬 (纽约大学建筑学教授、著名建筑史学家)

Xing Ruan (Professor of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阮昕(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筑学教授,知名青年建筑史家、评论家)

论坛邀请(国内):邀请中后续

论坛论文编委会:名单邀请确认中

论坛学术组委会:名单邀请确认中

论坛学术机构联盟支持:加盟洽谈中

论文、论坛标识、论坛海报征集函

由《建筑师》杂志社、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共同主办的 “2005·二十世纪人居环境回顾”全球学术论坛,将于明年2005年6月1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
为办好本次论坛,扩大专业领域和社会影响力,经“2005·二十世纪人居环境回顾”全球学术论坛筹备委会办公室研究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公开征集“2005·二十世纪人居环境回顾”全球学术论坛大会使用标识、论坛海报、论文。诚请全球关注此次盛事的各方人士踊跃参与,征集的标识及海报将在行业媒体及大众媒体进行刊登进行专家及社会评选、论文将组织专家编委团进行评审,编录论文集并在《建筑师》上进行刊载。(活动内容及具体事宜如下):

论文征集要求:

1、摘要和论文可任选英文或中文一种语言提交,如有可能,我们更欢迎使用英文和中文两种语言提交,会议的论文集统一使用中英文印刷,符合征文范围、未公开发表的论文均可应征。

2、应征论文请同时采用书面和电子版的方式投递。首先,用激光A4纸打印,四周边距2.5厘米,单倍行距,论文标题用三号黑体,人名及一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工作单位、邮编及正文均用五号宋体,每篇论文不超过5页(特邀论文除外)。其它要求与《建筑师》投稿相同。另外,将论文电子版用Word格式,以电子邮件的附件提交。请不要直接将论文作为邮件正文传送,发送至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3、论文经论坛组委会审核录用后,我们将尽快告知作者。

4、投稿请注明在信封明显处标明“人居环境回顾全球学术论坛”论文投稿字样及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所有论文文责自负。

5、参加投稿的论文将通过专家的评审,一经接纳我们将通过email或传真告知论文的作者,并邀请入围的前10名作者参会,其他作品者投稿编录论坛论文集并作为《建筑师》候选稿件。

6、本次论文投稿截止时间为2005年至4月30日,论文的入选通知将在2005年5月下旬发出。

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二十世纪人居环境回顾”全球论坛组委会。

论坛标识及海报征集要求:
一、作者可同时参加标志设计和海报设计,也可只参加其中一项。
二、作品形式:
1、标志尺寸为A4幅面,形式为打印稿或印刷稿,并提供一份电子文件,(矢量文件或JPEG 图形格式),以光盘方式递交或发信到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2、标志设计稿中必须包括:
a、标志设计及标志标准制图法、方格制图法;
b、标志的意义;
c、中英文标准字及标准字制图法;
d、标准色、辅助色;
e、基本要素设计组合规范;
f、特别色运用规范、明暗度运用规范;
g、标志组合的色彩运用。
3、海报规格(1000×700)和(210×285)各一份,形式为先将创意稿件和说明发信到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得到回复后再提供一份电子文件(精度为300dpi),以光盘方式递交。
三、注意事项:
1、作品必须是本人独创、未经发表的最新作品,不得抄袭其他作品,如由此引起相关侵权等法律责任,全部由作者本人负责。如发现一稿多投或抄袭(剽窃)现象,必将取消审评资格,并追究其法律责任。第三方提出的有关侵犯著作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问题,一律由作者本人全部承担。
2、应征图稿一经采用,版权归论坛组委会所有并有权对作品进行宣传、出版发行。应征作者一次性、不可撤销、无条件的将对图稿著作权全部转让给论坛组委会。作者保证在全球范围内未曾并永远无权自行或授权任何第三方对图稿进行任何形式的使用和开发。
3、所有作品提供有关创作的简短文字说明(200字以内),供评比和出版作品集用。
4、截稿日期:2005年2月30日(以信封邮戳为准)。
5、凡投稿者,均视为同意并遵守以上各条规定。如投稿不符合上述规定则作为废稿处理。
四、奖项设置:
“二十世纪人居环境回顾”全球论坛标识中标者一名,奖励5000元人民币(税前);组委会将组织媒体进行宣传、采访。
海报设计金奖1名,奖励4000元人民币(税前);
海报设计银奖2名,奖励2000元人民币(税前);
海报设计铜奖2名,奖励1000元人民币(税前)。
五、来稿请寄: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师》编辑部 邮编:100037
E-mail:[email protected]
六、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二十世纪人居环境回顾”全球论坛组委会。

所有征集如果不明之处请发电子邮件咨询或关注行业各媒体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诚挚的欢迎行业机构给于本论坛在北京圆满召开给予支持和协助,合作咨询可致电论坛筹备委员会办公室(环球都市文化发展中心)
电话:010-87714740 87717440 87714340
传真:010-87714340
E-mail:[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重庆北部新区嘉陵江沿江景观带城市设计通过专家评审
平遥古城墙坍塌 缘于地基不稳
南京“第一高楼”之痒
广州酝酿“住宅节能” 南向窗户不能大于墙体1_2
2005·北京:“二十世纪人居环境回顾”全球学术论坛
中欧建筑设计及房地产专业高峰论坛会在上海召开
西安制定古城复兴计划 城墙内将恢复唐明古街区
广州双子塔西塔国际竞赛12种设计方案今起公示(附图)
深圳:靠创意年赚2亿 拟用3~5年成为“设计之都”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