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弢、保罗·安得鲁、项秉仁等纵谈北京CBD规划建筑设计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6:23 11:04:44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近期,北京CBD商务中心区的重头戏项目香江国际集团的世界科贸中心亮相。香江国际邀请了原香港建筑师协会主席何弢、国家大剧院方案设计者保罗·安得鲁(Paul Andreu)、泰国建筑大师书梅(Sumet Jumsai)、同济大学著名教授项秉仁等国际建筑设计大师参加世界科贸中心项目的国际招标评审。席间,诸位大师对北京CBD的规划建筑设计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新地产》在此摘录如下——

关于CBD的模式

何弢:CBD的说法带有美国经济的特点,它创造出非常孤立的办公区、居住区,在美国,这种中央商务区是不受欢迎的,因为它到了晚上就变成一座“死城”。在香港,那里的商业区非常地拥挤。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CBD的开发应使纵向融为一体。我建议在北京的CBD,不要使得建筑之间太过于孤立,一到晚上到成为“死城”,一到周末,办公楼就会关掉。人的活动应该是混为一体的。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忽略了这一点,而在美国这种现象已经改变了。晚上人们还应回到中央商务区活动,我认为CBD方案的各个部分应该融合得很好,像典型的香港“太平洋中心”,银行、商业、办公和居住会都包含在里面,这应该会成为市场所接收的模式。

Paul Andreu:我们(法国)的方式与美国人的不同。我们不将非常现代化的建筑集中的地方叫作CBD,就法国来说,一些很高大的办公楼,并不是都是和公寓联在一起的,居住总是从中心被移开,因为这样销售会容易些。我们现在能作到的是,将交通放在它的周围。在巴黎,不会有太多高层建筑,这也是一个发展趋势。楼不是很高的话,很多方案都可行。我很同意多功能的CBD方案,因为世界正在发生更多变化。

我认为中国的大道的宽度应该降低,或穿行于地下,如果一条街道两边没有100个建筑,而只有50个建筑,人们就会认为这种情况更好,公共的部分也应该更突出一些,这样的话,人们就会乐意居住于此。

何弢:巴黎给了我们两种CBD,19世纪的和20世纪中期的,其中后者是很典型的CBD,比如在巴黎“拉德方斯”打车可能要半小时,在那里人流、车流被完全分开。我们不应该再重复这种情况,应该把商业建筑集中在一起,在19世纪,整个CBD在规模上都是有限的,但所有的方面都井然有序地进行。

Sumet Jumsai:什么样的CBD模式不是过时的?所有的建筑都应联系在一起,而不是通过高速公路联系在一起,CBD不应以汽车为导向而应以公共区域为导向。否则CBD的交通会堵塞,人们就不愿意在这里居住,而会到别的地方居住。“拉德方斯”将老城区与新城区分开,而它自身是独立的。从这一点讲,巴黎正在努力赶上纽约。

Paul Andreu:我并不是因为自己是法国人才这样说,但是如果没有“拉德方期”,巴黎就会有很多高的建筑,而按美国CBD的概念,就是中间要有大的广场。

Sumet Jumsai:CBD要火起来,首先要有地铁可以通行。这样对行人安全会有帮助。我们还要考虑未来几年北京会增加多少新的车辆,单是一个社区可能就需要5000个车位。

CBD怎样以人为本

何弢:我有个很快的答案就是,我们看到参加这次规划的这些模型中所要用的材料都已经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IBM移到郊区,那是因为中心区的成本太高了。跨国银行只需要规模很小但很舒适的办公区。所有这些都是快速发展的信息业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将很大的办公区缩小成很小的的办公区,将它们联系起来,因此一个楼层就不仅仅是一个公司,这些办公区应该会更加温馨。比如嘉里中心那里的IT业人员,他们的活动就非常地自由。

Paul Andreu:有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在CBD的居民区的楼层会越来越高,因为在某些方面是可能会改变的。比如说基础设施,如果将成本降低,很多方案就会很普通,计算机会给人们带来根本的变化,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电子邮件可以使距离缩短。我们要考虑,服务区和建筑群如何能做到更加以人为本?

Paul Andreu:我们看看现在(评审会)所处的环境,其实非常简单但是非常舒适,我们应该现实一些。比如从窗外看到一些绿色的树木,就会让我们高兴。

Paul Andreu:灵活性应该包含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比如说生物技术的灵活性。

何弢:在10年前人们会说,你的中指非常瘦,因为你总是在拔号,刚刚拨通,却又断了,你不得不总在拨号。现在人们在任何地方都能拨一个电话,现在传真机都已经过时,现在的EMAIL比较方便。比如我们可能要建很大的会议中心,但这可能并不必要,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到硅谷的建设都很平凡,并没有太多高耸的建筑。

项秉仁:其实很多问题都需要研究,比如说CBD是怎样形成的?我认为所有的情况都有自己的原因,CBD是由于人们需要更方便的办公场所而形成的,比如政治上的原因。如果我们没有过去10年的高速发展,上海的形象不会有更大的变化,因此我们不应该简单说,CBD应该有还是不应该有,而是应该注重它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不应简单地说是或者不是,而应该尽可能改善这些方案。我有个朋友从上海去香港,他是个画家,我问他为什么在淮海路购买一栋房子,他说他在市中心长大,喜欢听这里的声音,可以享受这里的夜生活,这是他希望的。我们过去在北京的市中心有一个项目,与居民区的间距是1.6倍,出于对人们享受日照的需要,因此建筑都拉得很开,北京人不喜欢花上2小时从郊区到市中心,我们应该考虑各种方式利弊。

何弢:我参与了陆家嘴工程,我当时的职责是支付5-6个顾问的工资,政府总是想要很多的建筑,人们想要一条大陆,将陆家嘴分成两部分,他们认为汽车是方便的,更愿意汽车自由地通过而不是人自由地通过。现在我们在做自己的社区,就要考虑这里需要的是哪些方案。就算中国加入WTO以后,就算有足够人能够支付这样的建筑,也不会有非常大的变化。

何弢:我认为应将一些文化和商业设施融合到CBD中非常重要,发展商必须自己决定这些设施服务的对象。单纯的建筑物不能实现好的效果,但也不必非要穿过一个购物中心才能到达电梯,管理方面很重要。

Paul Andreu:巴黎的商业中心却一建再建,但人们对此的接收程度需要考虑,我们要考虑项目是否利于销售。一些古老城市的建筑是对称的,但一些新建成的地方却变得死气沉沉。 1

相关文章


欢迎加入规划设计概念展暨世纪规划论坛(7.13-15)
我国中青年建筑师作品赴德国展出
开发商的堕落
UNSW-ABBS建筑言论竞赛结果
何弢、保罗·安得鲁、项秉仁等纵谈北京CBD规划建筑设计
联合组建的中国轻工国际工程设计院成立
90年代北京10大建筑15日评出(详细介绍)
林同炎设计第二座跨巴拿马运河大桥
中西灵感在此交融——上海科技馆的总设计师刘晓光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