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水利现代化发展纲要(一)注册建筑师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7:07 20:28:24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把建筑师站点加入收藏夹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上海时,希望上海人民继续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随着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郊区在全市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为了推进上海市郊区水利现代化,把握上海郊区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方向,实现上海郊区水利现代化的突破性发展,特制定本纲要。
  一、上海郊区水利现代化的战略地位
  1、 郊区水利发展概况
  上海郊区为外环线以外的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近年来,结合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加大郊区水利建设力度,平均每年投入资金近10亿元,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完成西部低洼圩区达标工程,提高了西部地区的防汛除涝能力。完成了涉及松江、青浦、金山、奉贤等地区计186个圩区的水闸、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并开展了部分圩区水利设施远程监控系统的建设试点。保障了563平方公里、100多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了36万亩农田的抗灾能力,有效防治了圩区的水土流失,改善了西部低洼地区的水环境质量,为圩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
  完成夹塘地区水系改造一期工程,基本解决了夹塘地区的农业灌溉和人蓄饮水水质问题。初步统一了夹塘内外水系,提高了河道水质,改变了262平方公里范围内人民群众长期使用咸水的局面,为促进土壤改良、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居民健康创造了条件。
  基本完成崇明北横引河综合整治、崇西水闸工程,进一步提高了崇明岛引淡排涝能力。实施了长83.6公里的北横引河综合整治工程和崇西水闸工程。提高了崇明岛的水资源综合调控能力和引淡排涝能力,缓解了崇明岛北部地区的防汛排涝压力;明显改善了崇明北部、东部地区的水质,为进一步开发建设崇明生态岛打下了良好的水利基础。
全面开展郊区河道综合整治,水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提高了郊区河道的引排水能力,增加了河网水系的调蓄水量,改善了郊区河道水质,使农业生产条件、河流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为促进郊区城市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开展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为建设现代都市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作出了贡献。高标准地建设现代农田水利园区,推广农业节水灌溉、雨水集蓄利用、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和自动化监控技术,不断提高农田水利科技含量。
  科学开发利用滩涂资源,实现了湿地保护与土地资源储备协调发展。近年来,一手抓滩涂资源的生态保护,一手抓滩涂资源的有序开发,共促淤形成滩涂资源约60万亩,圈围形成土地23.9万亩,保持了上海滩涂资源的动态平衡。
  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发挥了水土资源开发利用、防洪除涝、农田灌排等综合效益,为本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工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为上海逐步建成国际化大都市,提高城市综全竞争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郊区水利现代化是上海市现代化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应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发达的地区之一,理应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在上海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实现郊区水利现代化是实现上海城市化的迫切需要,是上海城市综合发展的需要,是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需要。
  3、郊区水利现代化是上海市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优化城市综合发展环境,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努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上海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高国际地位,提高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上海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市民生活已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市民追求优美环境和亲近自然的需求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上海要坚持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4、郊区水利现代化是上海市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需要
  21世纪的上海郊区,依据上海市城市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托重大经济项目和骨干交通工程建设,重点发展新城和中心镇,加快郊区产业的集聚,促进人口有序集中,构筑上海现代城镇体系,形成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城镇群和都市经济圈。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将为郊区创建洁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卫生环境,支撑郊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都市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二、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5、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上海郊区水利工作应坚持“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围绕农业向规模经营、工业向园区、农民居住向城镇的“三个集中”,适应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的“四化”要求,立足为建设郊区防洪除涝保障体系、为农村城市化发展、为都市农业发展、为郊区水环境治理、为郊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等“五个服务”.建设和完善与现代化城市的郊区相匹配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优化配置供应体系、生态水环境体系,保障郊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满足现代化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6、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物多样性的科学治水思路,保护恢复郊区水系、湖泊生态功能,恢复多种物种性处群系统,提高郊区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产条件和优化生态环境。
  (2)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要符合上海的城市定位。上海市要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上海郊区水利建设应着眼于上海城市的定位,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治水思路,服务于上海城市发展。
  (3)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市生产总值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已具备了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经济基础。要促进中心城区与郊区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4)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坚持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的原则,科学、有效、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5)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上海市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传统习惯,郊区水利建设要注重效益,讲求实效,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6)坚持“科教兴市、人才兴市”的战略,注重人才培养,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郊区水利人才队伍;大力推广先进技术,不断提高郊区水利的科技含量。
  7、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上海郊区力争到2010年初步形成水利现代化基本框架;到2015年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到202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水利现代化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为:
  (1)防洪:2010年黄浦江市区和新增城市防汛墙全面达到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黄浦江中上游及流域泄洪通道堤防全面达到五十年一遇的洪水标准;到2020年结合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建设黄浦江河口挡潮闸,黄浦江中上游地区达到承泄太湖流域百年一遇洪水标准。
  2010年城市化地区的一线海塘达到200年一遇加12级风标准,非城市化地区达到100年一遇加11级风标准;江河圩堤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全面完成分片综合治理的外围控制工程和堤防达标建设。
  (2)除涝:到2010年高度城市化地区达到小时降雨强度一年一遇的排水标准,非城市化地区圩区除涝全面达到二十年一遇日暴雨24小时排除不受涝;到2020年重要地区达到小时降雨强度2-3年一遇的排水标准,一般城市化地区达到一年一遇排水标准,非城市化地区达到三十年一遇日暴雨24小时排除不受涝的排水标准。
  (3)灌溉:2010年节水灌溉面积覆盖率达到80%以上,农业灌溉向高效、低耗、节能、节水的方向发展,粮食作物区逐步实现灌溉渠道地下化,经济作物区逐步实现喷、微灌化,灌溉保证率达到95%以上;到2015年节水灌溉复盖率达到85%,灌溉保证率达到100%。到2020年节水灌溉复盖率达到90%以上。
  (4)河网整治:河道综合整治要突现自然、生态理念,中小河道整治以建设生态护坡为主,做到“面清、岸洁、有绿”。到2010年河面率恢复到8.8%,2015年恢复到9.2%,2020年以后逐步恢复到11%水平。
  (5)农田建设:田块规格、土地平整、田间灌排系统、田间道路、田间绿化等达到标准化、田园化的要求,做到格田成方,河、沟、渠、路、林、村统筹兼顾,以适应机械操作、田间栽培管理等方面的需要。2010年设施达标粮田达到100万亩,2015年为120万亩,2020年为140万亩;2010年设施达标菜田达到1000公顷,2015年为1100公顷,2020年为1200公顷。
  (6)工程管理:不断提高水利工程自动化管理水平,把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管理中,提高科技含量,使工程管理走向科学化。2010年工程管理信息化、自动化程度提高到20%,2015年提高到30%,2020年提高到40%。
  在2015年基本实现郊区水利现代化的前提下,力争到2020年全面提高郊区水利自动化、机械化、科技化水平,形成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郊区生态全面服务的良好的郊区水利环境,使上海郊区水利赶上或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同等大都市水利现代化水平。
  三、建立上海郊区水利现代化体系
  8、建立健全保障上海郊区社会经济安全的高标准水安全体系
  为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国际化大都市,必须建立健全高标准的郊区水利现代化水安全体系。以保障全市郊区社会经济安全为核心,建设以流域为单元、以城市为中心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提高整体综合防洪除涝能力。 
  9、建立适应郊区水利现代化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供给体系
  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核心,以节约保护为重点,形成城乡供水、农田灌溉、环境用水等水资源综合开发治理格局。全面推行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管理。在优化供需水配置基础上,确保安全稳定供水,满足工农业和人民生活供水需求,供水质量得到较大改善。
  10、建立上海郊区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保护体系
  以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为核心,进行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等水环境综合治理。主要湖泊、供水河道水质达到功能区管理目标,水资源得到有效管理和保护,水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11、建立完善的郊区现代化水利管理服务体系
  建立统一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使水利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内部结构趋于合理,形成以优质服务、高效低耗为中心的运行模式,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水价机制与科学、良性的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发展机制。提高水利管理水平。
  四、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12、郊区水利现代化总体布局
  根据上海市总体规划,郊区将要建设的东西南北四大产业基地,郊区水利现代化的布局以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环境保护、水环境治理为重点,提高郊区综合环境质量,保护郊区传统风貌,改善郊区空间景观,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本市陆域北部滨临长江,沿江已建闸控制,今后继续整理水系,逐步实现嘉、宝统一引水排水,引清冲污,适时增加从长江引水,以改善河网水质。
  本市的东部和东南部由于历史上不断围海造地,引排、调蓄水位不同,造成排水不畅,引清不足,河道通航能力差,不能满足工农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夹塘地区水系整治一期工程的建设,该地区水系不畅的问题已有所好转,随着临港新城的建设,整个地区的水系还有待进一步沟通,加大淡水引入量。 
  本市西部和西南部地势低洼,地处太湖流域尾闾,历史上是上游排水的走廊,经常遭受太湖洪水、杭嘉湖涝水下泄的危害。本地区要配合太湖流域规划,完成青松大控制的泵闸工程,按照内外分开,洪涝分开,控制内河水位,上下游兼顾,综合治理的原则,重点主攻涝渍,巩固堤防,整治骨干河道。在“留通道、泄客水”的条件下,根据地形水文条件的差异,按照具体情况,实行分片治理。为缓解市中心区的洪水威胁,开展增加黄浦江南排杭州湾通道的可行性研究。本区是上海水质最好的地区,是本市清水水源,为此要高度重视水源地的保护。
  滨江沿海地区,是一个经济多样化及生态敏感地区,有钢铁基地、化工区、石化区、空港区、深水港区、农业出口创汇基地、生态岛及生态保护区,对水利建设有特殊的要求,需加强对滨江沿海的出口创汇农场及生态敏感区的水质管理,保证各种生态需水的需求。

相关文章


建筑电气设计施工中与结构相关问题注册建筑师考试
郊区水利现代化发展纲要(一)注册建筑师考试
郊区水利现代化发展纲要(二)注册建筑师考试
郊区水利现代化发展纲要(三)注册建筑师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