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建国60周年主题阅读指导11:剪不断的乡愁 中考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9:18 20:17:4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剪不断的乡愁
琼瑶

  去年年底,“开放大陆探亲”的消息公布了。这消息像一股温泉,乍然间从我心灵深处涌起,然后蹿升到我四肢百脉,蹿升到我的眼眶。
  我简直无法描述那一瞬间的感动。我心底有个声音在喊着:“39年!”39年有多少个月?多少天?39年积压了多少乡愁,如今可以把这些乡愁都给勾销了吗?
  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但是,陆陆续续有人回乡探亲了!这居然成了事实!我太兴奋了,和鑫涛计划着,我们也该去大陆探亲了,鑫涛去红十字会办手续,回来说:“需要填三等亲的亲人名字和地址。”
  一时间,我们两个都弄不清“三等亲”包括哪些人以及我们是否有这项“资格”。激动中,我冲口而出:“故国的山,故国的水,故国的大地泥土,和我们算是几等亲?我们要探的亲,不只是‘人’呀!”
  不过,我毕竟不需担忧,因为我和鑫涛分别都有舅舅姨妈在大陆,所以,我们很顺利地办好了探亲手续。拿到手续的那一晚,我就失眠了,脑子里奔流着黄河,奔流着长江。不只长江黄河,还耸立着五岳和长城!鑫涛见我如此兴奋,忍不住提醒我说:“听说大陆的生活很苦,旅行也不像想象中那么方便,至于亲人,经过39年的隔阂,可能已经相见不相识,这些,你都考虑过吗?”
  考虑?我实在没有认真去考虑过。我只觉得乡愁像一张大网,已把我牢牢地网住。而且,当行期越来越近,我的乡愁就越来越深。我总认为,乡愁对于游子,就像一切人类的基本感情一样,是与生俱来的。不过,有的人来得强烈,有的人比较淡然。我,大概生来就属于感情强烈的一型。连我的“乡愁”,也比别人多几分!
  计划回大陆行程时,鑫涛问我:“你要去哪些地方啊?第一站,是不是你的故乡湖南?”
  我祖籍湖南,生在四川。我的童年,是个多灾多难的时代,是个颠沛流离的时代,童年的足迹,曾跋涉过大陆许多的省份。如今,再整理我这份千头万绪的乡愁时,竟不知那愁绪的顶端究竟在何处?是湖南?是四川?是长江?是黄河?是丝绸之路,还是故宫北海?沉吟中,这才明白:我的乡愁不在大陆的任何一点上,而在大陆那整片的土地上!“可是,你没时间走遍大陆整片的土地啊!”鑫涛说,“我们排来排去,只能去40天!”
  将近40年的乡愁,却要用40天来弥补。可能吗?不可能的!我们必须放弃许多地方。湖南,湖南的亲人多已离散,家园中可能面目全非。不知怎的,我最怕面对的,竟是故乡湖南,这才了解古人“近乡情更怯”的感觉。当我把这感觉告诉鑫涛时,他脱口而出地说:“这也是我不敢回上海的原因!”
  于是,我们把行程的第一站定在北京。北京,那儿是我父母相识相恋和结婚的地方,那儿是我祖母和外祖父母居住及去世的地方,那儿,是我历史课本上一再重复的地方,那儿,也是我在小说中、故事中所熟悉的地方,那儿有“故都春梦”,有“京华烟云”,还有我……
  于是,我们动身。经香港,去北京。
  (选自《中学生阅读文选·审美篇》)
  赏析品味
  本文以“剪不断的乡愁”为线索依次描写了作者得知可以回大陆探亲的消息、办妥探亲手续和安排探亲行程时喜悦、兴奋和激动的心情,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文章题目中的“剪不断”非常形象地表明,离开故国的游子,无论时间多么漫长、距离多么遥远,他(她)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情都是任何力量也无法剪断的;作者用“乡愁”而不用“乡思”“乡恋”,深切强烈地表达了怀念故乡故土的忧伤之情。行文过程中,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自己从得到可以回大陆探亲的消息到动身起程“经香港,去北京”期间的相关事情依次道来,把自己对故乡故土积压了近40年的深切思念和渴盼之情融注于文章的字里行间,情真意浓,感人至深,给读者以至真至美的文化熏陶和审美体验。
  写作借鉴
  记叙、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是本文重要的写作特色之一,也是使文章具有极强的感染力的原因所在。作品开头,以简要的文字交代了“开放大陆探亲”的消息公布之后,即以夸张的笔调状写自己获得喜讯时瞬间的感动:“这消息像一股温泉,乍然间从我心灵深处涌起,然后蹿升到我四肢百脉,蹿升到我的眼眶”;接着又直抒胸臆:“39年有多少个月?多少天?39年积压了多少乡愁,如今可以把这些乡愁都给勾销了吗?”作者反复强调“39年”“近40年”,强调乡愁之久、之深、之多,饱含深情的文字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文章中,回乡探亲所带来的兴奋、激动的心情与作者如影随形,“故国的山,故国的水,故国的大地泥土,和我们算是几等亲?我们要探的亲,不只是‘人’呀!”冲口而出的话语中蕴涵着几多深情,读来倍感真挚和深切。“我的乡愁不在大陆的任何一点上,而在大陆那整片的土地上!”怪不得作者对故国一往情深,始终不渝,原来如此啊!于叙述中穿插议论和抒情,可以使文章旨更明,情更浓,意更深,可以更加迅捷有效地把读者引进文本所创设营造的情感氛围和审美意境。反复品读,当会获得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关文章


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四:古今异义 中考考试
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三:通假字 中考考试
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二:异读字 中考考试
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一:多音字 中考考试
中考建国60周年主题阅读指导11:剪不断的乡愁 中考考试
中考建国60周年主题阅读指导9:人水之间 中考考试
中考建国60周年主题阅读指导8:醉在呼伦贝尔 中考考试
中考建国60周年主题阅读指导7:美文与杂文 中考考试
中考建国60周年主题阅读指导5:春卷 中考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