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 
|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 
| 1.世界的普遍联系 | 
| 记忆口诀 |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 
| 关键词组 | ▲联系 | 
| 答题要点 | A.联系的两层含义。所谓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B.联系的观点与系统的观点;系统特点
 | 
| 2.世界的永恒发展 | 
| 记忆口诀 | ▲新旧并非时间先后 | 
| 关键词组 | ▲发展及其实质 | 
| 答题要点 | A.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 
|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规律及其特点 | 
| 记忆口诀 | ▲违背规律必受处罚 | 
| 关键词组 | ▲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 答题要点 |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强制性 | 
| 2.对立统一规律 | 
| 记忆口诀 | ▲矛盾每年必考 | 
| 关键词组 | ▲矛盾:同一与斗争;普遍与特殊 | 
| 答题要点 | A.矛盾及其根本属性 (1)矛盾、对立统一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C.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a.相互区别
 b.相互依存
 c.相互转化
 D.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⑴实质与核心(三个知识点)
 ⑵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a.矛盾普遍性两个基本含义:
 b.矛盾特殊性三种具体表现: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三点)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在认识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a.就人类认识过程而言
 b.就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而言
 | 
| 3.质量互变规律 | 
| 记忆口诀 | ▲量变质变前提结果 | 
| 关键词组 | ▲质、量、度 | 
| 答题要点 | A.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质与量的结合就是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界限。
 B.量变、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质变和量变两种形式。
 事物的量变与质变是相互联系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质量互变规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 
| 4.否定之否定规律 | 
| 记忆口诀 | ▲扬弃克服保留 | 
| 关键词组 | ▲辩证否定前进性和曲折性 | 
| 答题要点 | A.辩证否定观:扬弃;克服保留 B.否定之否定规律它揭示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又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自我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 
| 1.现象与本质 | 
| 记忆口诀 | ▲现象本质感性理性. | 
| 关键词组 | ▲现象和本质 | 
| 答题要点 | A.现象和本质的含义 B.现象有真相和假象的区别。真相是以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则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不同于错觉,错觉是认识上的错误,属于主观范畴,而假象则是客观存在的。
 C.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对立与统一的表现
 D.根据现象和把握本质
 | 
| 2.形式与内容 | 
| 记忆口诀 | ▲形式主义与必要形式是两回事 | 
| 关键词组 | ▲内容和形式 | 
| 答题要点 | A.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B.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 
| 3.原因与结果 | 
| 记忆口诀 | ▲先因后果 | 
| 关键词组 | ▲原因结果 | 
| 答题要点 | A.原因: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由一定现象引起的现象。 B.因果联系的复杂性: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异因;多因多果;复合因果等。
 C.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 
| 4.必然性与偶然性 | 
| 记忆口诀 | ▲必中偶;偶中必 | 
| 关键词组 | ▲必然性和偶然性 | 
| 答题要点 | A.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B.必然性和偶然性对立统一
 C.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 
| 5.可能性与现实性 | 
| 记忆口诀 | ▲可能现实;理想现实 | 
| 关键词组 | ▲可能性和现实性 | 
| 答题要点 | A.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B.从可能性到现实性要艰苦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