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二)注册建筑师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7:29 20:31:0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把建筑师站点加入收藏夹
  3.2 廊道的基本原理
  3.2.1 连续性原理
  人类活动使自然景观被分割而得四分五裂,景观的功能流受阻,所以,加强孤立斑块之间的及斑块与种源之间的联系,是现代景观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联系相对孤立的景观元素之间的线性结构称为廊道。生态学家和保护生物学家普遍承认廊道有利于物种的空间运动和本来是孤立的斑块内物种的生存和延续(Forman and Godron, 1986; Harris and scheck, 1991; Saunders and Hobbs, 1991; Smith and Hellmund, 1993)。从这个意义上讲,廊道必须是连续的。
  但廊道本身又有可能是一种危险的景观结构,它也可以引导天敌进入本来是安全的庇护所,给某些残遗物种带来灭顶之灾。廊道本身的构成不同,其作用也不一样。如高速公路和高压线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来说是重要的运输通道,但对生物来说则是危险的障碍。在美国,公路是野生动物最大的杀手。
  3.2.2 廊道的数目原理
  假设廊道是有益于物种空间运动和维持的,则两条廊道比一条要好,多一条廊道就减少一分被截流和分割的风险。
  3.2.3 廊道构成原理
  联系保护区斑块的廊道本身应由乡土植物成份所组成,并与作为保护对象的残遗斑块相近。
  3.2.4 廊道宽度原理
  越宽越好是廊道建设的基本原理之一(Binford and Burchenau 1993)。廊道如果达不到一定的宽度,不但起不到维护保护对象的作用,反而为外来物种的入侵创造条件(Frankel,and Soule′, 1981.)。对廊道的宽度,目前尚没有一个量的标准,对一般动物的运动而言,1~2公里宽是比较合适的,但对大型动物则需十到几十公里宽。
  3.3 关于景观镶嵌体的基本原理
  3.3.1 景观阻力原理
  景观阻力是指景观对生态流速率的影响。景观元素在空间的分布,特别是某些障碍性或导流性结构的存在和分布、景观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 将决定景观对物种的运动,物质、能量的流动和干扰的扩散的阻力。阻力随着跨越各种景观边界的频数的增加而加大。不同性质的景观元素产生不同的景观阻力,如对动物空间运动来说,森林或草地比建成区的阻力要小。一般而言,景观镶嵌体的异质性越大,阻力也越大。
  3.3.2 质地的粗细原理
  一个理想的景观质地应该是粗纹理(coarse grain)中间杂一些细纹理(fine grain)的景观局部。即景观既有大的斑块,又有些小的斑块,两者在功能上有互补的效应。质地的粗细是用景观中所有斑块的平均直径来衡量的。在一个粗质地景观中,虽然有涵养水源和保护林内物种所必须的大型自然植被镶嵌,或集约化的大型工业、农业生产区和建成斑块,但粗质地景观的多样性还嫌不够,不利于某些需要两个以上生境的物种的生存。
  相反,细质地景观不可能有林内物种所必须的核心区,在在尺度上可以与邻近景观局部构成对比而增强多样性,但在整体景观尺度上则缺乏多样性,而使景观趋于单调。
  3.4 景观生态规划总体格局原理
  在上述有关景观结构与功能关系的一般原理基础上,Forman等人又提出了下列两个景观整体模式,以作为景观生态规划的总体原则(Forman,1995a-b)。
  3.4.1 不可替代格局
  景观规划中作为第一优先考虑保护或建成的格局是:几个大型的自然植被斑块作为水源涵养所必须的自然地;有足够宽的廊道用以保护水系和满足物种空间运动的需要;而在开发区或建成区里有一些小的自然斑块和廊道,用以保证景观的异质性。这一优先格局在生态功能上不可替代性的理由在前几条一般原理里已阐明。它应作为任何景观规划的一个基础格局。根据这一基础格局,又发展了最优景观格局。
  3.4.2 最优景观格局
  \"集聚间有离析\"(aggregate-with -outliers)被认为是生态学意义上最优的景观格局(Forman,1995a)这一模式(原理)强调规划师应将土地利用分类集聚,并在发展区和建成区内保留小的自然斑块,同时沿主要的自然边界地带分布一些人类活动的\"飞地\".这一模式有7个方面的景观生态学意义。
  ①保留了生态学上具有不可替代意义的大型自然植被斑块,用以涵养水源,保护稀有生物;
  ②景观质地满足大间小的原则;
  ③风险分担;
  ④遗传多样性得以维持;
  ⑤形成边界过渡带,减少边界阻力;
  ⑥小型斑块的优势得以发挥;
  ⑦有自然植被廊道利于物种的空间运动,在小尺度上形成的道路交通网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
  所以集聚间有离析的景观格局有许多生态优越性,同时能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McHarg, 1969; Forman and Godron 1986; Franklin and Forman, 1987)。包括边界地带的\"飞地\"可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息度假和隐居机会;在细质地的景观局部是就业、居住和商业活动的集中区;高效的交通廊道联接建成区和作为生产或资源基地的大型斑块。这一理想景观格局又能提供丰富的视觉空间。这一模式同样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景观,从干旱荒漠到森林景观,到城市和农田景观。
  4结语本文来源:百考试题网
  景观生态学为景观及城乡规划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模式——景观生态规划,它是在追求\"秩序\"和生态适应性的经典规划和生态规划方法论之上的又一次思维转变。它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发展及对大地结构和功能认识的深入的必然。
  但是,同其它多种规划理论和模式一样,景观生态规划模式会有其局限性。特别是在中国土地资源极其贫乏,人类活动强度异常巨大的前题下,在欧美大地上发展起来的景观生态规划模式的适用性如何还需经广大景观及城乡规划师的实践检验。
  景观安全格局(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也正是在考虑到中国及发展中地区的现实问题提出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法论(Yu, 1995a-c, 1996a-b)。该理论强调当某种理想条件不能满足时,规划师应该如何向决策者提供一系列非理想的,但有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性景观格局,它们分别在不同层次上维护景观过程的健康与安全所。
  

相关文章


古罗马建筑特点及功能介绍注册建筑师考试
有机建筑知识介绍注册建筑师考试
浪漫主义建筑知识介绍注册建筑师考试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相关联系(二)注册建筑师考试
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二)注册建筑师考试
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注册建筑师考试
谁来为千城一面的建筑风格埋单(一)注册建筑师考试
古为今用:现代化传统建筑设计探索注册建筑师考试
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注册建筑师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