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突破两类含义型文段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7:26 11:21:48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理解含义型文段阅读,一般是要求应试者对文段所涵盖的细节问题,或者是对文段中的短语、句子进行理解分析,以考查考生对细节的理解能力。在此,我们将理解含义型文段归为两大类供广大考生参考学习。
  一、理解短语、句子的含义
  理解短语、句子的含义,主要是指为解决阅读过程中的语言困难而弄懂词语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这种题型要求重新解释命题人从短文中挑出的短语或句子,这些短语或句子一般集中为文中所出现的重点名词、动词、代词及关键短语,往往具有一定的引申义。
  此类型的提问方式一般为,“这段文字中的……指代的是”、“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根据这段文字,……主要指”、“对……理解正确的是”等等。
  例题1.(2008年中央第9题)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使得对中国银行业投入巨资的西方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仍是投资,没有盈利。不过,外资银行对中国信用卡市场并没有失掉信心。虽然中国的消费者没有透支消费的习惯,而这个“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居民的个人负债率很低,中国内地的个人消费信用市场才刚刚开始发展,这对外资银行是极具吸引力的。
  这段文字中的“硬币”指代的是(  )。
  A.中国银行业 B.中国消费信贷市场
  C.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D.中国居民的经济状况
  【解析】本题要求理解单个词语的含义。根据就近原则,“硬币”指代其前文的“中国的消费者没有透支消费的习惯”,即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这里讲述的是此消费习惯有其不利的一面——透支少会减少信贷收入,亦有其有利的一面——反映了个人负债率低。故选C。
  例题2.(2008年中央第13题)
  费孝通在反思一生学术研究时,提出“文化自觉论”。他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根据这段文字,“文化自觉”的主要作用是(  )。
  A.使文化的发展方向更为可控
  B.使人们能更加适应不断发展的文化
  C.使人们更深刻地了解文化的来源和特点
  D.使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转变更为容易
  【解析】“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自主地位”,此即其“主要作用”,这里强调的是文化适应环境,而非B项的“人们更加适应不断发展的文化”.C项可轻易排除,这不是“主要”作用.D项是迷惑选项,文段并没有讲述不同文化间的融合与转变,应排除.只有A项指出了文化发展方向的自主性、可控性。故选A。
  二、理解文段细节
  理解文段细节相对来讲其范围涵盖比较广泛,涉及题目的各个方面和百考试题收集细节,通过文段的论述,要求考生选出对文段理解正确的选项,选项有时就是对文段主旨、中心内容的概述,四个选项讲述的也许是题干论述的四个细节,所以要求应试者有较强的信息捕捉能力。
  细节型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为,“与这段文字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下列各项,不能从文意中得出的是”、“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根据这段话,以下理解有误的一项是”等等。
  例题1.(2007年中央第15题)
  调查显示,新闻记者的职业和网络关系密切,但只占上网人数的1.8%.与大量青少年学生网民(占总数的19.3%)相比,教师和党政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上网太少(分别占网民总数的5%和3.4%).与月收入500元以下和500~1 000元的人群(分别占网民总数的21%和29%)相比,收入较高的人们的上网比例并没有很大提高.从事商贸活动的人员上网人数只占总数的5.8%。
  与这段文字文意相符的是(  )。
  A.职业与上网没有直接关系
  B.网络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C.电子商务没有在中国获得真正的发展
  D.收入越高,上网人数的比例越高
  【解析】本题属于理解文章细节的试题,要求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一项。短文从职业、收入等方面对不同人群的上网情况做了一个比较,可见职业、收入都与上网没有直接联系。B、C两项内容与题干无直接关系,D项表述错误,均可排除。故选A。
  例题2.(2007年浙江省第26题)
  边沁认为,动机和意图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两个因素,其道德价值要通过行为结果表现出来。动机并非毫无作用,有动机才有意图,有意图才能发生行为,有行为才会产生结果,但动机和意图的好坏不取决于主观的道德动机,而是要看它们带来的行为结果。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
  A.人的道德品质可以从行为上来判断
  B.动机和意图具有独立的道德价值
  C.动机和意图的好坏依行为结果的好坏而定
  D.动机和意图的依据不存在于客观效果中,而存在于主观领域
  【解析】题干描述的乃边沁的观点,由第二句可知动机和意图相互依存,而不是互相独立,由此可排除B项.而A项在文段中并没有提及,也应排除.由“动机和意图的好坏不取决于主观的道德动机,而是要看它们带来的行为结果”可知,动机和意图的好坏是依行为结果的好坏而定,C项表达是正确的.而D项“动机和意图的依据”在文中并未提及。故选C。转贴于:

相关文章


国家公务员言语理解练习题及答案(11月2日)
国家公务员言语理解练习题及答案(11月1日)
2009行测备考:常识判断中的民法考题及其思考
2009公务员考试行测辅导:法律常识考点例题分析
09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突破两类含义型文段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透视三大类主旨型文段
2009公考行测指导:专家助解五类别选词填空
经典常识练习题(二)附答案
经典常识练习题(一)附答案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