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州园林看中国传统园林的隐逸观与自然观注册建筑师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10:01:01 08:54:2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摘 要: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虚伪矛盾的隐逸观和以假乱真的自然观,后世对其却是不质疑、不批判地推崇。本文从历史文化根源和生活美学观念两个方面辨析和批判了此类园林的虚假本质,否定了当今社会中肤浅的古为今用,提出只有挑战了缺乏否定和批评的学术环境,才能更好地理解传统,更坦然地面对现在,从而找到真正和谐的人地关系。
  关键字:中国传统园林;隐逸观;自然观;审美;批判
  苏州自六朝起就是全国富庶之区,水网密布,气候温和,文武能人层出不穷,地方富贾集聚一方,购田宅、设巨肆、建园林以娱乐之风因此绵延吹了上千年。如今,苏州园林保存之多、样式之完整居全国首位。苏州现存大小园林169处,其中典型代表如留园、拙政园、网师园等九处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占中国同列园林类世界文化遗产十三处(2004)中的绝大多数。可以说,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巅峰时代,代表了历代文人对诗意生活最为美好的构想。
  悠游在苏州的大小园林庭院中,缓慢而内敛的情绪漫溢四周,朴野撩人的气息萦绕左右,建筑、植物、山石和水结集在这些体会之中,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然而,究其本体,这只是“从人生战场上败退下来以后精神上得以慰藉的避难所”;追其形式不讲实质,苏州园林只能是二维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三维实现,缺少真实可信的人与土地关系,是虚假而空洞的“桃花源”。我们在沾沾自喜地吹嘘国粹或是生硬地照抄符号时,应该首先探寻蕴藏在其中的历史文化根源和生活美学观念,辨认出真正值得继承的艺术,本文亦从这两方面出发分别论述了苏州园林的隐逸观和自然观,以揭露中国传统园林的本质缺陷。
  1、隐逸观—隐而非逸来源:www.100test.com
  1.1、隐逸观的分类中国上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有不计其数的士大夫文人因为政治生活的困顿而选择隐居逃避,同样也有向往自然生活的富贵达人折中选择郊居玩乐,复杂的动因和悠久的传统造就了园林文化中独特的隐逸观。园主人在隐逸文化包围下完成了其人格的精神构造和此类私家园林的灵魂艺术主旨的建立。中国隐逸文化可以按照审美角度和价值取向的评价标准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具有宗教色彩的隐逸。由于社会变革剧烈,士人们惶恐自己的力量渺小,于是以“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归根复命、清心寡欲”为理论基石的隐居避世盛极一时,庄子是最为有名的代表。他们不愿委身仕途,谋求富贵,虔诚地坚信自我意志的力量,枯守寂泊,永远不在心灵上与现实沟通契合。这类避世隐居发展至后世,便以出家的方式来完成其理论的建构,或道或释,不断加以传承和演绎。
  二是功利类型的隐逸。这类隐士以隐为手段,以“待贾”、“求沽”为目标,以退为进,曲线求仕,潜心等待时机,隐逸只是权宜之举,甚至只是引起当权者注意的手段之一。儒家是这一类型隐逸的支持者,孔子曾说“隐居以求其志”(孔子·论语),然而正是这一类型的隐逸之士最为复杂。首先,为世人称道的如商周姜太公、秦末黄石公、南朝陶弘景以及三国诸葛亮等是其中一类的代表人物,他们因身怀济世之才,愿意为赏识他的明君而等候,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自信满满的闲适之情和深不可测的高度智慧,也正是这种不屈自威的生活状态引来了艳羡和古往今来众多追随者的模仿,隐士的社会地位也因此显拔和令人尊敬。然而,掺杂其中的也有不少草包、滥竽充数之人,他们既无旷达高尚的志节,也无济世救国的才能,只假借清高掩饰无能,沽名钓誉,这是复杂的第二类人群。除此之外,由于达人隐士的崇高声望,使得许多本来尽心效命于政统并且不具备隐逸人格精神的豪门望族也竞相仿效,这既满足自己竞富比豪的心理欲求,又具备欣赏和亲近大自然的闲情逸致,在如此完美述求的驱动之下,园林营建之风蔚然兴起,他们也成为中国古代私家园林兴建的重要推动力。
  宋时出现的以率真、唯美为倾向的隐逸精神是第三种类型,这是一种收敛、超脱,对人生沉浮、世态炎凉更细致体会的隐逸。仕官显赫本不是士大夫文人们的理想追求,在经过并不算坎坷的官场沉浮后,他们更多地把理想放在了精神乐园的建构和对山林之趣的追求之中。这种类型的隐逸与魏晋南北朝时相比较,更多的是具备日常生活和平凡生涯的入微体味,而不是绮丽、古怪、猖狂的个性标志;与唐时功利性质较浓的隐逸相比,这种类型侧重于纯粹物质性的欣赏和把玩,功利的观念很轻,如宋金时期学者赵明诚、李清照夫妇。
  除了这三种类型,还有很多隐逸精神是相互交叉、重叠展现的,比如有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称谓的陶渊明,他五次出仕,最后又不为五斗米折腰,欣然归隐,可以说是在体验功利性的隐逸之后,蜕变成为了宗教和率真融和隐逸精神的实践者。以中隐著名的白居易以栖心佛道寻求精神庇护和解脱,同时又从实际生活利益考量,放弃了大隐入朝的危险和小隐入山的艰辛,选择了宗教和功利性隐逸的结合,在贵与贱、喧嚣与冷落、忧患与冻馁之间找到平衡点。源:www.examda.com
  1.2、隐逸观的解析在梳理中国特有的隐逸文化后,反思苏州园林,更多的是偏向于以唯美为旨的第三类隐逸观。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躲进蜗居的小筑,休问外物琐事,品香茗,看清流碧潭、亭台楼阁之胜,享曲径通幽、奇石怪岩、柳暗花明之趣—这就是苏州园林生活的基本写照。

相关文章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注册建筑师考试
美国的老桥与北京的门楼注册建筑师考试
一些城市与规划随想(一)注册建筑师考试
一些城市与规划随想(二)注册建筑师考试
从苏州园林看中国传统园林的隐逸观与自然观注册建筑师考试
艺术虚伪与建筑诚实的比较注册建筑师考试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西方园林的融合注册建筑师考试
园林建筑绿地系统规划前景与方向注册建筑师考试
园林建筑师手记注册建筑师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