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前重点复习(第8章)教师资格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8:03 18:07:33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id="tb42" class="mar10">

第八章、学习动机

  1)什么是学习动机? 由哪些成分构成?(学习动机的结构)
  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该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

  2)谈谈学习动机与学习需要和诱因之间的关系。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即内驱力)。但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并不等于他会为满足学习需要而采取行动,只有出现与学习需要相适应的外部诱因时,学习需要才能变成学习动机,导致学习活动的发生。所谓诱因,是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如家长的奖励、教师的表扬、同伴的赞扬等。诱因吸引学生进行定向的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从而使需要得到满足。
  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没有一定的学习需要,学生就不会通过学习活动去追求一定的学习目标;反过来,没有学习行为的目标或诱因,学生也就不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需要。当学生达到了某种学习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后,相应的学习动机就会有所降低。

  3)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动机有何作用。
  学习动机并不是通过直接卷入认知建构过程而对学习产生作用的,而是以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学习意志努力的提高为中介来影响认知建构过程的。(1)激活功能:当学生对于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时,会引发学习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并最终激起一定的学习行为。(2)定向功能: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就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3)强化功能:美国阿特金森发现了一个普通规律:完成某项具体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与对该项任务的动机水平成正相关。(4)调节功能:调节学习行为的强度、时间和方向。

  4)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1)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美国洛厄尔发现,成就动机较强的在完成学习任务中能够不断取得进步,学习效率相对较高。但是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过分强烈的学习动机往往使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的情绪之下,注意力和知觉范围变得狭窄,由此限制了学生正常的智力活动,降低了思维效率。因此学习动机存在一个动机最佳水平。(2)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这种关系因学习者的个性、课题性质、课题材料难易程度等因素而异。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着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一般来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这就是耶克斯—多德逊定律。(3)动机强度的最佳点还会因人而异,进行同样难度的学习活动,对有的学生来说,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高些更为有利,但对另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最佳水平点低些更有利。

  5)简述耶克斯—多德逊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着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一般来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这就是耶克斯—多德逊定律。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任务最富有现实的挑战性。如果学生认为不论怎样努力也肯定会不及格时,他的学习动机就会处于极低的水平。因此,这需要教师适当地掌握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到:要得到好成绩是可能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同时,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6)学习动机的分类?
  (一)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二)(奥苏贝尔)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三)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

  7)学习行为是如何受学习动机影响的,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大致可分为哪几类?
  看法大致分三类:(1)强调诱因的直接作用,如斯金纳的强化论,属于行为主义观点。(2)强调需要的直接作用,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属人本主义观点。(3)第三类强调需要和诱因并不产生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学生对需要、诱因以及与学习活动本身相关的因素的意识和思考作中介而起作用。如自我效能感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和动机归因理论等。属于认知观点。

  8)强化学
  (斯金纳)个体行为动机的激发与先前这种行为所受到的强化有很大关系。例如,学习受到了强化(如取得了好成绩)的学习将倾向于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如没有得高分)的学生往往就不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甚至有可能逃避学习。

  9)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需要层次说:美国-马斯洛:七种基本需要:缺失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生长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在学校中,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在某种程度上与那些缺失需要(特别是爱和自尊的需要)未得到充分满足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哪些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让人(特别是教师)喜欢或不知道自己能力高低的学生,往往会作出较“安全”的选择,即随大流,为测验而学习,而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因此,在马斯洛看来,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首先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公正的,是热爱和尊重自己的,不会因为自己出错而被嘲笑和惩罚。

  10)简述动机的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理解学生对成功或失败所给予的原因或归因是一种鉴别控制学生行为的动机类型的方法。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美国的韦纳认为,学生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分析归因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并且,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进行的。
  (1)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2)学生对能力的可控性具有不同的理解。能力虽然是相对稳定的,但并非完全不可控的,能力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和受教育的结果。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激励学生加倍努力学习。

  11)简述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自我效能感理论: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行为主义的基本论调:当前行为的结果强化了未来的行为。班杜拉认为不确切。如听课---好成绩,但有能力听懂才愿意听。像这种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是自我效能感。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哪一活动。
  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活动具有五方面的作用:(1)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2)影响对活动的坚持性(3)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4)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5)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替代经验(3)言语暗示。(4)情绪唤醒


相关文章


关于更改合肥市中小学教师职评笔试、面试时间的通知教师资格考试
天津市2009年宁河县公开招聘教师简章教师资格考试
黑龙江2009年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优惠政策出台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前重点复习(第7章)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前重点复习(第8章)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前重点复习(第9章)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前重点复习(第10章)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前重点复习(第11章)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前重点复习(第12章)教师资格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