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10:01:01 14:54:54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 选题代码 | 选题 | 
| 001 |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或流派研究(例:20年代启蒙文学思潮研究、30年代新感觉派研究、赵树理与山药蛋派、新写实小说研究、先锋文学研究、寻根文学研究等) | 
| 002 | 中国现当代文学社团研究(例:文学研究会研究、太阳社研究、新月诗社研究) | 
| 003 | 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例:鲁迅研究、茅盾研究、钱钟书研究、杨沫研究、王蒙研究、余华研究、王小波研究等) | 
| 004 | 中国现当代某位作家的作品研究(例:施蜇存都市小说的现代意识、路遥小说的精神特征、鲁迅《野草》的反抗绝望等) | 
| 005 | 中国现当代作品中的人物研究(例:试论郭沫若《凤凰涅?》中的“凤凰”形象、试论“曹七巧”和“白流苏”的形象塑造特征、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长子”形象等) | 
| 006 | 中国现当代作品的艺术特色研究(例:试论“新感觉派”小说的现代艺术表现手法、试论巴金《寒夜》的悲剧艺术、《故事新编》的叙事特点等) | 
| 007 | 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研究(例:试比较“零余者”与“多余人”的形象异同及意义、不同作家相似人物的比较,相同作家不同人物的比较,中外作家的比较等) | 
| 008 | 中国现当代文学其他专题研究(例:20世纪中国小说叙事中的“爱情叙事”研究、20世纪的地域文学研究(上海文学\都市文学等)、网络文学的审美特征、现代文学母爱主题的嬗变等) | 
| 009 | 电影、电视剧艺术家个案研究 | 
| 010 | 电影、电视剧类型研究 | 
| 011 | 电影、电视剧的比较研究 | 
| 012 | 电影、电视剧的叙事研究 | 
| 013 | 中国当代影视与文化研究 | 
| 014 | 影视与文学的关系研究 | 
| 015 | 动画片研究 | 
| 016 | 影像艺术的传播与接受 | 
| 017 | 电视连续剧类型、问题与发展 | 
| 018 | 写作心理初探 | 
| 019 | 小说写人与散文写人的异同 | 
| 020 | 小说的艺术创新与当代读者的阅读期待 | 
| 021 | 通俗歌曲与中国诗歌发展的方向想象活动与文学创作 | 
| 022 | 想象活动与文学创作 | 
| 023 | 古代文学文体研究(如律诗、词、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发展演变等) | 
| 024 | 古代文学各个时段中的文学流派研究(如建安七子、永嘉四灵等) | 
| 025 | 古代文学各个时段中作家研究(一般以中小作家为主,可包括创作心态、创作特征、作品分析、与其他文人的关系等方面的专题研究) | 
| 026 | 古代文学各个时段作品中人物及文学形象研究(如小说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等) | 
| 027 | 古代文学批评中的诸种现象、范畴等研究(包括文学批评理论、重要文学批评著作、文学理论观点、文学批评流派等方面的专题研究) | 
| 028 | 古代文学各个时段中文学与政治、宗教或文化之关系的研究 | 
| 029 | 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的关系研究 | 
| 030 | 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中的作品、人物、表现手法等的比较研究 | 
| 031 | 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的关系研究 | 
| 032 | 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中的作品、人物、表现手法等的比较研究 | 
| 033 | 古今文学演变研究 | 
| 034 | 古代文学或其中的某个时段的文学与政治关系的研究 | 
| 035 | 古代文学与公民素质研究(可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等) | 
| 036 | 古代文学与中小学教学研究 | 
| 037 | 其他与古代文学有关的各种选题 | 
| 038 | 大众文化研究 | 
| 039 | 当代社会的文化现象分析 | 
| 040 | 网络文化与网络文学研究 | 
| 041 | 手机短信中的文学问题 | 
| 042 | 读图时代文学的生存状况及发展前景研究 | 
| 043 | 网络、电视等新兴传媒对人们审美心理和趣味的影响研究 | 
| 044 | 中国当代影视艺术中历史题材的兴盛和泛滥问题研究 | 
| 045 | 流行歌曲与文学等 | 
| 046 | 博客的写作 | 
| 047 | 广告中的文学问题 | 
| 048 | 文学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的问题 | 
| 049 | 文学经典的重新解读和改编问题研究 | 
| 050 | 文学中的暴力问题 | 
| 051 | 文学中的性描写问题 | 
| 052 | 旅游与文学 | 
| 053 | 新闻叙事的文学性问题 | 
| 054 | 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素质培养 | 
| 055 | 作家所处的时代对他的创作的影响 | 
| 056 | 以一个作家或作品为例,分析文学的认识、教育、审美作用 | 
| 057 | 以一个作家或作品为例,分析人物形象的描写 | 
| 058 | 对任何一位西方美学家思想的评述 | 
| 059 | 对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评述 | 
| 060 |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 
| 061 | 文学与道德 | 
| 062 | 古希腊神话的艺术特色及现代意义 | 
| 063 | 圣经文学特征以及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 
| 064 | 论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或哈姆雷特的延宕之谜 | 
| 065 | 论《十日谈》的人文主义思想 | 
| 066 | 《伪君子》及十七世纪西方古典主义文学研究 | 
| 067 | 论歌德《浮士德》中的浮士德精神或辩证思想 | 
| 068 | 论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现代意义 | 
| 069 | 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的对照手法 | 
| 070 | 普希金诗歌与小说研究 | 
| 071 | 司汤达《红与黑》的艺术特征以及于连形象研究 | 
| 072 | 巴尔扎克《高老头》的艺术特征以及拉斯蒂涅形象研究 | 
| 073 |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以及《双城记》研究 | 
| 074 | 论《简?爱》中的新女性形象 | 
| 075 | 哈代《苔丝》的艺术特色以及苔丝形象研究 | 
| 076 |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与《复活》研究(思想意义以及安娜和涅赫留朵夫形象分析) | 
| 077 | 霍桑《红字》的思想意义以及艺术特色 | 
| 078 | 易卜生戏剧《玩偶之家》的思想意义与批判精神 | 
| 079 | 《百年孤独》与拉美文学研究 | 
| 080 | 外国重要作家与作品研究 | 
| 081 | 西方文学名著在中国的流传与影响 | 
| 082 | 论《一千零一夜》的艺术手法 | 
| 083 | 论川端康成的《雪国》中的心理刻画 | 
| 084 | 论泰戈尔散文诗中的泛神论思想 | 
| 085 | 论《俄狄浦斯王》中的悲剧命运 | 
| 086 | 海明威作品中的迷惘与抗衡 | 
| 087 | 现代汉语新词构成或应用分析 | 
| 088 | 港台与大陆词汇差异分析 | 
| 089 | 现代汉语词类或某个词的语法特点等的分析 | 
| 090 | 现代汉语某种语法格式(句型、句式)分析 | 
| 091 | 某地方言特有的词语、词汇、语法(构词、句式)或表达艺术分析 | 
| 092 | 方言和普通话某类词汇或语法现象的对比分析 | 
| 093 | 网络语言的特殊的词汇或语法现象分析 | 
| 094 | 儿童对某类词或某类语法使用特点的分析 | 
| 095 | 某种职业(如教师、主持人)语言表达艺术分析 | 
| 096 | 方言、普通话使用的态度分析 | 
| 097 | 中国大陆汉字规范与应用分析 | 
| 098 | 普通话学习与培训实践分析 | 
| 099 | 文学、影视作品语言艺术分析 | 
| 100 | 言语交际艺术分析 | 
| 101 | 传统修辞格式分析或辨析 | 
| 102 | 新的修辞格式分析 | 
| 103 | 应用语言艺术(广告、标语、短信、新闻用语等)分析 | 
| 104 | 某种语体(如公文、散文等)特征的描写 | 
| 105 | 当前各类语病分析 | 
| 106 | 中小学学生语言学习过程和特点分析 | 
| 107 | 汉语符号或其应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分析 | 
| 108 | 两种以上《现代汉语》类教材系统比较分析 | 
| 109 | 中小学教师教学语言艺术分析 | 
| 110 | 外国电影名汉译艺术分析 | 
| 111 | 中国人姓名或取名艺术分析 | 
| 112 | 六书研究 | 
| 113 | 古今字研究 | 
| 114 | 通假字研究 | 
| 115 | 异体字研究 | 
| 116 | 评现行语文课本对古书用字的注释 | 
| 117 | 文字学与古籍的翻译 | 
| 118 | 《说文解字》与中学语文知识教学 | 
| 119 | 某某小说俗字研究 | 
| 120 | 训诂术语××研究 | 
| 121 | 成语与中学文言文教学 | 
| 122 | 词语考释的几种方法 | 
| 123 | 对新编中学语文若干注释的商榷 | 
| 124 | 训诂学与古文教学 | 
| 125 | ××著作词汇研究 | 
| 126 | 词义演变研究 | 
| 127 | 文言文教学方法 | 
| 128 | 古文翻译的几种具体方法 | 
| 129 | 标点古文的方法 | 
| 130 | 文言文词类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