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城市规划师其它城市地域概念城市规划师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10:01:01 13:06:27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口和各种非农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于乡村,它不是行政意义上的城市,而是实际景观上的城市。这是城市研究中最基本的城市地域概念。可是,这样的城市地域边界易于变动,取得各年的资料十分困难。更重要的是城市与周围地区有着密切的社会和经济联系,这种联系常常超出城市化地区的范围。城市社会越发达,城市与所在区域之间的联系越频繁,城乡之间的界线也就越模糊,城乡二分的必要性和实用价值也随之下降。这就要求在城市研究中有其它的城市地域概念来适应这种变化。来源:考

(一)大都市区

大都市区的一般概念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由县作为构造单元。它也不是一级行政单元,而是城市功能上的一种统计单元。

美国早在1910年就提出大都市地区(Metropolitan District)的概念。1949年定义了具体的统计标准用于国情普查,称作标准大都市区(简称SMA),1959年改称标准大都市统计区(SMSA),一直用到1980年。这以后开始实行新标准,并改称大都市统计区(MSA)。

每一个MSA必须至少包括一个50000居民以上的中心城市或者至少50000居民的城市化地区,总人口至少100000人(在新英格兰至少为75000人)。一个MSA由中心县(CentralCounty)和外围县(Outlying County)两部分组成。

中心县即中心城市所在的县以及县的人口至少有50%以上是在城市化地区里的邻接县。也就是说每一个MSA必须包括一个城市化地区,有时可能包括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城市化地区。来源:

和中心县结合在一起组成MSA的外围县必须满足某些大都市特点和到中心县的通勤等特别要求。具有大都市特点要满足的标准有:①这些县的劳动力至少有75%从事非农业活动。②县里被雇佣的非农业劳动力至少是中心县所雇佣的非农业劳动力的10%或至少为10000名;或者县里居住的非农业劳动力至少是中心县所居住的非农业劳动力的10%或至少定居有10 000人;或者这个县50%以上的居民居住在互相邻接的人口密度至少为150人/平方英里的低级行政区(Minor Civil Division)里,这样的低级行政区要和中心城市相连而不间断。

具有大都市特点的县还必须满足与中心县的通勤条件:住在县里的非农业劳动力至少有15%在中心县工作;或者在县里工作的非农业劳动力至少有25%居住在中心县。

1980年的标准还规定,人口在100万以上包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城市化地区的大都市区,假如满足特别的标准,要进一步定义出它们的组成部分“基本大都市统计区”(Primary MetropolitanStatistical Area,简称PMSA),包含有几个PMSA的大都市复合体则称为“结合大都市统计区”(Consolidated MetropolitanStatistical Area,简称 CMSA)。 1984年美国一共有256个MSA,和21个CMSA(包含73个PMSA),大都市区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6%,土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6%。

可见,确定大都市区地域标准的核心是以非农业活动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县和外围县之间劳动力联系的规模和联系的密切程度。更多的反映了就业机会集中(需要劳动力)和人口集中(供应劳动力)的县的组合。中心城市和城市化地区一般说相当于大都市区的核心,大都市统计区一般比它们的核心要大,包括了连续的建成区外缘以外的不连续的城镇和城郊发展区,也可能包括一部分乡村地域,城市化地区是不包括乡村地域的。因为大都市统计区的外界与县界吻合,比较稳定,资料容易统计和收集,所以使用极为广泛。来源:www.100test.com

类似的概念在加拿大称“国情调查大都市区”(CMA),在英国叫“标准大都市劳动市场区”(SMLA),澳大利亚叫“国情调查扩展城市区”(CEUD),瑞典则称“劳动—市场区”等等,虽然各国的具体标准不同,但含义是相似的。

(二)通勤场和城市场

如果从大都市区的中心向外分别画出到中心城市的不同通勤率等值线,那么大都市区的外界大体和通勤率10~30%的范围相

图7 辛辛那提、代顿、哥伦布3个中心城市的通勤场当,①实际的通勤范围远远超出大都市区以外。通勤场(commutingfield)就是到有关中心城市通勤的外界(0%等值线)所包括的范围,是比大都市区更大的功能上的城市地域概念。图7表示代顿、辛辛那提、哥伦布3个相邻的中心城市与它们的标准大都市统计区和通勤场之间的相对关系。城市通勤场有一定的重叠。根据贝利对1960年通勤资料的研究,美国几乎所有的县都有至少5%的职工到某一个大都市区通勤,因而都可以被纳入某一个通勤场。贝利借用dailaurbansystem的术语,进行了美国城市通勤区划。②

最新颖、含义最广泛、地域最广阔的城市地域是由弗里德曼(J.Friedmann)和米勒(J.Miller)在1965年提出的城市场(Urbanfield)。③这是从美国现实出发,但主要着眼于未来的一种理想的城市空间形式。简单地说,城市场被认为是从良好的社会经济联系的网络演化成的有着相对低密度的、广阔的多中心区域结构,它的许多城镇中心被主要用于农业和娱乐的开阔空间所环绕,原来的巨大的中心城市正在开始失去它的传统优势,变成仅仅是区域中的专业化中心之一。它的范围比通勤场更大,是因为它还包括了城市居民周期性的户外娱乐活动场所,囊括了城市居民的绝大部分生活空间。在这样的城市区域中,虽然包括了大面积的农田、森林、湖滨、海滩,但都是城市化生活的组成部分。一个中等规模的大都市区的城市场大约从中心向外延伸2个小时的汽车路程,即面积9 000~15 000平方英里。弗里德曼认为这是未来人类住地的一种新的空间组织形式。估计到2000年,美国70%的人口要生活在城市场中,其规模小的可有50万人,大的可有2000万人。①由于城市场不具有明确的统计标准,使用中这一术语已被逐渐推广而偏离了原意。常常顾名思义地把城市场用于大城市核心向外的各种吸引范围。

(三)大都市带

有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存在密切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叫做大都市带(Megalopolis)。这一概念是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Jean Gottmann)在研究了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城市群以后,于1957年首先提出来的。②戈特曼选择了古希腊时代建立的一个理想中非常大、但从未发展到这么大的城市的名字Megalopolis(意即一个非常大的城市)来称呼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当时人口超过3 000万的超级大都市区。在中国,很多人把Megalopolis翻译为特大城市或城市集群或城市带都有点词不达意。大都市带必须具备的条件有:①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②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形成各自的都市区,核心城市与都市区外围的县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③有联系方便的交通走廊把这些核心城市联结起来,使各个都市区首尾相连没有间隔,都市区之间也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④必须达到相当大的总规模,戈特曼坚持以2500万人为标准;⑤是国家的核心区域,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www.Examda.CoM考试就到百考试题

大都市带的空间形式自提出以来受到极大的重视。在70年代,戈特曼认为世界上有6个大都市带:①从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到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图8);②从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兹堡的大湖都市带;③从东京、横滨经名古屋、大阪到神户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④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的英格兰大都市带;⑤从阿姆斯特丹到鲁尔和法国北部工业聚集体的西北欧大都市带;⑥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地区,这是研究还比较少的一个大都市带。①还有3个可能成为大都市带的地区是:①以巴西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两大核心组成的复合体;②以米兰—都灵—热那亚三角区为中心沿地中海岸向南沿伸到比萨和佛罗伦萨,向西延伸到马赛和阿维尼翁的地区;③以洛杉矶为中心,向北到旧金山湾、向南到美国—墨西哥边界的太平洋沿岸地区。

图8 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和世界性大都市带的关系(引自参考文献146,第67页)

到80年代后期,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人口密集的水稻农业国也有类似于大都市带的城市地域出现,例如台湾西海岸、爪哇以及中国东部沿海的几个发达区。①戈特曼的缺憾之处在于后来提出的不少大都市带,都缺乏比较明确的地域界定。

杜克西亚迪斯(C.A.Doxiadis)从大都市带的发展趋势大胆推断:100年以内由于交通和通讯手段的改善,城市动力场的不断扩大和延伸,以前相对独立的大大小小的城市动力场会逐渐合并形成一个复杂系统,使几个大都市带互相联结而形成一种由许多大的结点或发展极联结成网络的具有巨大空间和人口的聚落形式,叫世界性都市带(Ecumenopolis,有人译为环宇都市带),各个大陆的都市带联合体形成一个全球性的世界都市。②欧洲的世界性都市带的主要结点将在西北欧、意大利北部和白俄罗斯—乌克兰地区,它们和欧洲的其它部分之间有大量的联系。美国的世界性都市带以美国东北部为主要结点,通过发展走廊和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和墨西哥湾沿岸等外围结点联系起来。但是贝利对未来城市聚落的空间形态有不同的看法。③他认为人类正从机械时代进入电子时代,这意味着主要的大都市中心的发展将放慢速度,虽然它们变成高度一体化的通讯网络的中心,其实际的优势可能增加了。而现在在城市场或世界性大都市带以外的具有高度舒适环境的较小中心,借助发达的电子通讯网络可能变成美国的主要发展区,获得较快的发展速度。在世界的其他发达地区也会有相似的情况。

总之,从结构简单的小城镇聚落到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地区,再到以城市化地区为核心的大都市区、通勤场和城市场,以及有许多都市区连接而成的大都市带,反映了城市概念和城市区域概念的不断发展和延伸。变化的总趋势是从行政城市体向功能城市体方向变化,从单一城市体向城镇复合体的方向变化。来源:www.100test.com

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用具体的标准确定一系列不同空间尺度的城市地域是一种可取的良策,这样既满足了各方面的不同研究需要,又避免了概念上的扭曲。这也告诫人们,在城市研究中对城市资料的使用要十分谨慎,以同一个城市命名的城市资料,可能代表不同尺度的城市地域,比较研究要采用合适的空间尺度并保持概念上的可比性。



相关文章


城市地理学相关知识(一)城市规划师考试
城市群体分布的区域基础城市规划师考试
城市规划师辅导:城市地域概念城市规划师考试
城镇体系规划的战略构想城市规划师考试
注册城市规划师其它城市地域概念城市规划师考试
注册城市规划师辅导:浅析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师考试
森林公园公共厕所的设计城市规划师考试
园林景观规划中的无障碍设计城市规划师考试
城市规划师辅导:城市湿地公园规则城市规划师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