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公务员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10:01:24 16:36:07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2010年福建省(春季)公务员考试笔试将于2月6日举行,为助广大考生培养起“申论思维”,针对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考试提供了申论热点解读系列辅导资料。本文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申论热点解读。

  一、核心问题

  长期以来,基于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整体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因此一贯呈现出高投入、高增长、低效益、高污染的典型粗放式增长特征。

  以2006年为例,该年我国以占世界总量15%的能耗、30%钢材消耗、54%的水泥消耗的巨大投入和消耗仅产出了占全球产值总量5.5%的国内生产总值。而同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未达到“十一五”限定的年均目标,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根本好转。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降低增长成本,提高和保持经济增长方式的可持续性,早在1987年政府即提出要将粗放经营逐步转变为集约经营。1995年更在提出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同时,明确提出要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力求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高投入、低产出,高增长、低效益的状况。由此,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开始了从粗放到集约的第一个历史性转变。

  然而直到今天,在我国经济迄今为止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原有的以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多占地为特征的“四高一多”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而且又积累了较多值得高度重视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不仅表现为以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一二三产业”发展比例不协调、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协调、国际收支不协调和自主创新能力低下为表征的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也表现为以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所引发致一系列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为特征的经济发展中不和谐因素的存在.不仅使我们为经济增长所付的代价日益增大,使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也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的矛盾。

  资料表明:2003年以来,我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都保持在25%左右,资本形成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0%,最终消费支出比重则从2001年的59%下降到2006年的50%,且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汽车、化工和建材等少数产业上,投资的“潮涌现象”十分明显,导致产能严重过剩.1994年以来,我国资本账户和经常账户常年“双盈余”,导致外汇储备规模剧增,已从1994年的516亿美元增至2009年6月底的21316亿美元。这不仅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和对人民币升值的投机,也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上涨。

  除非有有力的政策干预,否则上述矛盾的持续和发展将会极大地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并最终导致发展本身的不可持续。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和较低通胀率的表象下,上述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可能隐藏着较大的,且十分现实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

  显然,当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未来发展的因素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经济增长模式,而是已扩大和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各个方面。因此,只有在宏观上加强对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干预,才能实现和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即高质量)又快(即高速度)地发展。因此,及时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具有第一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30年的改革和发展也已为实现这一转变提供了包括经济体制、市场供求格局、经济运行环境和物质基础在内的良好的基础条件。简言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因此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二、延伸阅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放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部署。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又把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落实十七大精神,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措施加以强调,可见其紧迫性和意义非同一般。

  强调转变发展方式之所以如此紧迫,首先是因为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有“毛病”。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过去长期患下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老“毛病”依然相当严重,而且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而逐渐发作的不协调、不平衡、不和谐、不安全的新“毛病”也日益严重。其次是这种粗放而失衡的经济发展模式全面遭遇环境承载能力下降、自然资源严重不足、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社会冲突增加等生态环境、贸易环境和社会环境恶化的阻碍。因此,经济发展方式非转不可。

  客观地说,过去我国经济发展患的这些老“毛病”,跟过去我们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技术水平低下、经济总量小、经济社会长期“紧运行”和人们对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忽视有关系。在一个温饱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的人口大国,不可能不要高速度,在技术水平不高、环境意识不强的情况下也不可能不靠高投入、高消耗进而也难免高污染。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国家经济总量的扩大,中国进入了经济宽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这些老“毛病”就必须要改了。

  遗憾的是,尽管我们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也做过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通过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换取高增长的发展惯性依然严重,从思想上忽视经济增长质量、忽视生态环境成本的倾向还相当严重,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出口,过度依赖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发展,过度依赖物质投入的问题还十分突出。从投入和消耗来看,投入大、消耗多仍是当今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例如,2006年我国GDP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5%,而消耗的资源总量却达到了15%以上。特别是由于我们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少世界名牌,我们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大量低价开发自然资源甚至严重的环境污染来换取微薄的加工利润,进而成为任发达国家“剥削和无理指责”的低端产品“加工厂”。美国《商业周刊》和国际品牌公司2006年公布的全球100个著名品牌中,美国拥有50个,欧洲拥有38个,亚洲占有11个,而我国却没有一个。我国彩电、手机、台式计算机、DVD等产品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芯片大都依赖进口。我们不得不把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的专利商。这种粗放式发展必然与我国人均资源严重短缺的资源状况相冲突,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不仅如此,在经济粗放、快速发展过程所产生的一、二、三产业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的不协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以及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而带来的经济不安全等新问题交织进来以后,我们就更需要马上“就医治疗”,自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发展方式,说到底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针对现有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要实现这“三个转变”,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四个关键”:一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自主创新能力低下,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是制约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瓶颈”。只有突破这个“瓶颈”,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发生根本转变。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努力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创新机制,制定各种激励政策,促进各种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

  二是要重视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形成第三产业为主要发展动力的新格局。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只有第三产业充分发展,才能促使和支撑经济发展彻底摆脱过分依赖物质投入和牺牲环境而换取经济增长的局面。

  三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四要深化干部任用体制改革,完善干部政绩评价体系,用充分反映资源环境代价的核算体系来衡量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只有这“四个关键”一起抓,才有利于解决部分地区发展方式转而不变的问题。

——摘自《半月谈》2008年第5期(半月评论)

  


相关文章


2010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考情分析及备考策略-公务员-
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篇章阅读技巧提升策略-公务员-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方阵问题解题技巧及演练-公务员-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演绎推理真题演练及答案-公务员-
2010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公务员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指导:会议纪要写作要点公务员
中国银监会2010年公务员专业科目笔试、面试公告-公务员-
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精辟语言二十组公务员
社会在职人员与应届生国考面试优劣分析公务员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