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倒霉企业家--政策风险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5 18:42:05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如果不是中海油独立董事的犹疑,或许傅成玉今天已经坐在了优尼科董事长的办公椅上。

  因美国政府阻挠,导致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失败后,傅成玉一直郁郁寡欢。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中海油的失败?对于海外并购可能发生的政策风险又如何防范呢?

  今年3月30日是按照约定由中海油向优尼科提交准确报价的最后期限。然而,那天董事会上,独立董事对于收购犹疑未决,最终导致董事会不欢而散。而在5天后,便出现重大变故。

  4月4日,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横刀夺爱,宣布以25%的现金(65亿美元),75%的股票(1.03股雪佛龙股票换1股优尼科股票)收购优尼科公司。

  然而,在随后两家公司对决之中,美国政界要员参与其中,把商业收购扯上了能源安全,至此,中海油虽然承诺付出185亿真金白银,但依然节节败退。

  虽然此后,中海油及聘用的美国公关公司,多方游说,但是美国的《埃克松—弗洛里奥斯修正案》中有以是否危害国家安全为标准衡量外国投资,这便为中海油横上一道政策门槛。7月11日,两位美国参议员写信给美国商务部,要求审查中海油贷款是否违背WTO原则,7月13日,众议院军事服务委员会举行了听证会,会议内容围绕中国的崛起可能给美国造成的威胁展开。

  面对政治压力,中海油也不示弱,主动展开公关,消除“误解”。在宣布报价后的20天内,傅成玉先后接受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等多家海外媒体的专访,反复解释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商业动机和价值。

  7月6日,谙熟英文的傅成玉更是在《亚洲华尔街日报》亲自撰文《美国为何担忧》。然而,在这场石油并购的“赤壁之战”中,最终还是雪佛龙借助政策东风而令傅成玉败走华容道。8月2日,中海油不得不宣布撤回对优尼科的收购要约。

  专家点评

  并购体现谁的意志

  据统计,2004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规模比2003年增长了50%,并购金额接近70亿美元,并有预计2005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可能达到140亿美元。

  对于海外并购的风险,2005年中国并购年会上,很多专家也都把如何防范海外并购的政策风险列为第一要务。

  赵希军指出:“国际企业的海外并购应该是自主发展的,但更主要的是体现了资本扩张的特征。比如花旗银行到中国来并购,我们并没有把花旗看成是美国政府;但相反,美国人一谈到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就认为背后体现的是中国政府的意志。这值得我们去反思:怎样使我们的并购更加市场化,更有经济色彩而不是政治色彩。这涉及到海外并购的商业操作和国家战略问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一定要商业操作。”

  同时,专家也指出,在政策风险无法规避的时候,必须注意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在中海油的并购中,高盛、摩根大通等中介机构参与其中,但是如果认为政策风险过大,就要提前做好预防,尽量降低各种服务费用。如果中海油收购成功,中介机构收取1%的费用,亦达1.85亿美元,即14.43亿港元。而中海油这点做得很好,虽然最终收购失败,但只是支出了较少的中介费用。


相关文章


项目管理案例:疲惫不堪的老累狗
PMP认证考试试题精选(3)答案
PMP认证考试试题精选(3)
项目管理案例:发射时间
50倒霉企业家--政策风险
PMP认证考试试题精选(2)
蒙牛是榜样--三位创业者的苦与乐
从“做大公司”到“做伟大的公司”
项目管理知识:项目采购管理8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