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会计职称考试疑难问题汇总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04 09:19:0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1.【问题】如何判断一项业务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解答】会计的基本业务类型有以下四类:( 1)资产和权益同时增加; (2)资产和权益同时减少; (3) 资产项目此增彼减; (4) 权益项目此增彼减。 考试时对于这样的内容主要是给出业务要求判断业务类型。

  这类题目关键要掌握两点: 1.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和分类很明确;2.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非常熟悉。看到一项业务,能很快反应出其账务处理应涉及到哪些科目(总账科目),进而判断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例题来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例题:下列各项中,能够引起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发生变动的是 ( )。
  A.摊销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
  B.董事会提出现金股利分配方案
  C.计提长期债券投资利息
  D.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解题思路:( 1)写出账务处理;(2)判断科目类别;(3)选择正确答案。
  选项 A:摊销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引起费用和资产的变化,分录:
  借:制造费用 (成本类科目)
    贷:长期待摊费用 (资产类科目)
  选项 B:董事会提出现金股利分配方案,未分配利润减少,应付股利增加,引起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发生变动,分录:
  借:利润分配-应付普通股股利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贷:应付股利 (负债类科目)
  选项 C:计提长期债券投资利息,增加资产和投资收益,分录: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 (应计利息) (或应收利息) (资产类科目)
    贷:投资收益 (损益类科目)
  选项 D: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减少盈余公积,增加未分配利润,分录:
  借:盈余公积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贷:利润分配-其他转入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属于所有者权益内部的一增一减。
  所以,答案应选 B。
本类题目要求考生非常熟悉业务的账务处理,进而快速判断出业务的基本类型。

2.【问题】分配生产工人工资为什么会使资产、负债同时增加?

【解答】分配生产工人工资,借记“生产成本”,贷记“应付工资”,生产成本核算的是在产品的成本,属于存货的核算范围,存货增加,资产也就增加。
  注意:分配生产工人工资不同于发放生产工人工资,发放生产工人工资借记“应付工资”,贷记“银行存款”,负债和资产同时减少。

3.【问题】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入是否属于收入?

【解答】会计的六要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其中大家疑问较多的集中在收入的概念上。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要十分注意是“日常活动”,所以处置固定资产净收入、补贴收入等这类非日常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利益,不属于收入范畴。也就是说, 收入和有关的费用相配比,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讲, 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配比, 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支出相配比,但营业外收入是一个净收益的概念,不需要与费用配比。
  相应的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和投资损失等,也不是日常活动所产生的,不属于费用的范畴。
  例题:下列各项中,符合收入会计要素定义,可以确认为收入的是( )。
  A.出售无形资产收取的价款
  B.出售固定资产收取的价款
  C.出售原材料收到的价款
  D.出售长期股权投资收取的价款
  解析: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要十分注意是“日常活动”。 出售原材料属于日常活动,符合收入会计要素定义。选项 ABD都不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不能选入。

4.【问题】“ 企业在一定期间发生亏损,则企业在这一会计期间的所有者权益一定减少。”该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解答】企业在一定期间发生亏损,由此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但由于所有者权益中有些项目与盈亏无关,因此不能说企业在一定期间发生亏损,则所有者权益一定减少。
  比如企业在发生亏损的这一个会计年度,接受外单位一项固定资产的捐赠,会导致资本公积的增加,但与企业的盈亏无关,所以所有者权益不一定减少;
  又比如,企业在发生亏损的这一个会计年度,接受外单位现金捐赠,导致资本公积增加,但与企业的盈亏无关,所有者权益不一定减少,所以该命题不对。

5.【问题】什么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应如何区分?

【解答】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主体为日常的会计处理提供了依据。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讲,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例如,在企业集团的情况下,一个母公司拥有若干个子公司,企业集团在母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经营活动。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母子公司分别也是会计主体),但为了全面的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有必要将这个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此处的企业集团不是一个法律主体)。
  又如,独立核算的生产车间、销售部门等也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来反映其财务状况,但它们都不是法律主体。
  例题:下列组织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进行核算的有( )。
  A.独资企业 B.销售部门
  C.子公司
  D.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
  答案: ABCD
  解析: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为日常的会计处理提供了依据。 此题四个选项均可作为会计主体。

6.【问题】“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视为企业自己的资产管理”体现的是什么原则?

【解答】体现的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销售商品的售后回购等都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有关。

7.【问题】一贯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不得随意变更,所以会计核算方法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变更,这句话对吗?

【解答】不正确。一贯性原则并不意味着所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不能做任何变更,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变更会计核算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的披露。比如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变更会计核算方法的,就不违背一贯性原则。
  例题:下列项目中,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要求的有( )。
  A.鉴于《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对原材料计提跌价准备
  B.鉴于利润计划完成情况不佳,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原来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平均年限法
  C.鉴于某项专有技术已经陈旧,将其账面价值一次性核销
  D.鉴于某被投资企业将发生亏损,将该投资由权益法核算改为成本法核算
  答案: BD
  解析:一贯性原则并不意味着所选择的会计政策不能作任何变更。一般来说,在两种情况下,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一是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企业改变会计政策,二是改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选项 A”属于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企业改变会计政策;“选项C”属于改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选项“B和D”属于滥用会计政策,违背会计核算的一贯性原则。


相关文章


初级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和时间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答卷时应注意的技巧
[杭州]05年(市本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办理通告
天津市2006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将于10月中旬报名
2006年会计职称考试疑难问题汇总
[宁波]会计资格考试人员办理证书的通知
温馨提示:06年会计资格考试考前冲刺必读
[湖北省]2006年会计职称考试的相关通知
会计职称考试复习中点击率最高的七大问题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