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该看三遍注册会计师复习迎考的秘诀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04 11:04:1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多、难度大、通过率低,但其资格证书含金量大,受社会认可程度高,是很多会计朋友的梦想,也是会计审计人员可以终生受益的一种智力投资。在深圳,注册会计师考试报考人数逐年增加,自1999年起已超过万人。但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出考率不高,多年来均在50%以下。不少报考者认为注册会计师考试难度大,边工作边迎考,时间难安排,学习效率难提高。随着考试日期的临近,一些不堪考前心理压力的考生,为自己找到各种理由,早早地打了退堂鼓。其实,对注册会计师100Test可不必望而生畏,只要掌握好学习方法,调整好应考状态,再加上一点点考试技巧,在3至5年内通过全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并不难。我在结婚、怀孕、生育孩子的前后两三年间,边工作边学习,拿到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全科合格证书。以下是我的一些考试“秘诀”:

  首先要做好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的统筹安排。在5年的成绩有效期内,千万不要1年只攻一门,万一这一年过不了,时间就耽误了。一般来说,1年主攻两门相关科目比较合适,相关科目间有些逻辑、方法、知识点是相通的,可以触类旁通,节约复习时间。比如第1年主攻会计与审计,第2年主攻经济法与税法,财务成本管理放在第3年。学习时间充分和自学能力强的可以一年报考3门,因为每年的考试难度都有变动,有时主攻科目太难或准备方向有偏,次攻科目倒可能凯歌高奏。

  其次应调整好应考心态,勇敢迎考,把注册会计师考试看作考验自己、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机会,勇敢地迎接挑战,坚持勤奋学习。要有一种信念:“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能行,我也能行!”在学习不专心或开小差的时候,可闭上眼睛稍事休息,并在心里默念这句话,想想别人成功的经历,鼓励自己要坚持下去。必须与临阵退缩的心理作斗争,决不缺考,坚持就是胜利!不管专业基础好不好,学习的时间是否充分,考试成功的把握有多大,只要当初报了名,考试时若没有特殊的出差任务等,就应该尽量“临阵磨枪”,勇敢地走进考场。要知道,应试经验对下一次考试成功是一种铺垫,你可以知道考试题型、熟悉考场气氛、增加应考经验。如果本次考试你没有把握的知识点凑巧未考,你已经掌握的部分发挥得也不错,也有可能“意外地”通过该科目。

  当然,最重要的是安排好学习时间,在考试前掌握应考科目的所有知识。应该尽早将考试所用书籍买到手,如果新的考试资料未出,也该把去年的先买下来。注册会计师考试与会计师等考试相比,其难度更大,考点更全面细致,要求考生不仅能理解、掌握其知识点,还必须能将它们串起来,灵活全面地运用。所以,复习时间应该较长些。确定好考试目标后,就应该把看书学习作为工作之余的主要任务,减少游玩、休闲、应酬时间,每天安排几个小时来看书、做题。一般来说,考试半年前就应该进入准备阶段。当然,最关键的是考前两三个月,那时考试日期临近,紧迫感和使命感可以激发人的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

  无论是长时间“慢攻”还是“急火快攻”,考试指定教材都应该过三遍,复习题也须全部做完。第一遍浏览、粗读教程,在结构上和主要内容上了解考试科目,找出自己不懂、不熟的知识点,作为细读时的重点。第二遍细读教程,逐段甚至逐字地看,将关键词、句、段勾出来,看不明白的地方多看两遍,再不明白就用鲜艳色彩的笔特别地做记号,以备将来攻关。细读教程时应穿插做每章节习题,仅仅看书是枯燥的,不容易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我常常是细看一遍某章节,接着做对应的习题,做不出来的就查书、看答案,把它弄懂弄透,并做专门记号,作为考前复习的重点,然后再把该章节的知识点和难点记一遍,才开始下一章节的细读。第三遍是查漏补缺,是对应着考试-大纲来看教程,要使自己一看到大纲要点,就能想到该知识点对应的主要内容,若达不到这样的程度,就把相应的内容再学一遍。

  在考前一个星期,以上工作应该全部完成。此时开始做模拟试题,熟悉题型、题量,培养考试技巧,适应考试时间。在每科考前,应该把看过的教程和习题全部再过一遍,不求逐字逐句,主要看自己做过记号的。多次做记号的难点和习题做错的地方,要多看两遍。在考试前一晚也不能松懈,快快地将书翻一遍,让潜意识留下一点印象,再把记得不牢或把握不好的地方折起来,备考前一两个小时提醒注意。在走进考场前,将这些折纹拉齐,给自己考试的信心:我已经准备完毕,只等充分发挥!


相关文章


2006年注册会计考前冲刺复习的几点注意事项
[北京]2005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报名简章
2005年北京地区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须知
注册会计师总论试题答案解析
教材该看三遍注册会计师复习迎考的秘诀
2005年北京地区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简章
[福建省]2005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报名简章
注册会计师CPA考试新兵速战手册18条
2006年注税考试考前复习建议与注意事项提醒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