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基础笔记4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05 14:27:1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缺口率等于1利率变动对净利差不发生影响。大于1适用于利率上升期,小于1适用于利率下降期。
《巴塞尔协议》将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部分。核心资本不得少于总资本的50%。
《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按权数加权计算后即为风险资产总额,并要求92年末,总资产占风险资产的比重应达到8%。
二 中央银行
1 独占银行券的发行权是中央银行的第一个标志。
各国中央银行大体经由三个途径:1)由商业银行转化为中央银行(英、法、德)。2)专门设置的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3)由综合型银行银行改革为单一职能的中央银行(前苏联、前南、中国)。
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1)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2)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3)管理金融业的需要。4)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的需要。
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是国家干预经济、调节全国货币流通与信用的金融管理机关,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2 中央银行制度类型:
按资本构成分:股份制性质(美、日);国有化(英、法)。
按隶属关系分:财政部领导的(英、法、日);独立的中央银行制度(美、德、瑞典)
按管理体制分:一元化(英、法、日、中);多元化(美国联邦)
3 中国中央银行主要业务:
货币发行业务:发行库与发行基金调拨。业务库与现金调拨。(发行基金调拨业务是组织人民币发行的第一步工作)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存款准备金业务;信贷业务(再抵押放款、再贴现、信用放款);清算业务(为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并由此使中央银行成为全国金融业的清算中心)。
中央银行对政府的业务:国库业务;公开市场业务;国际储备业务。
4 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目标:
1930前,控制银行券发行,防止金融机构倒闭。
30-90年,维持金融业的安全和公平竞争。
90年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综上所述:首要目标是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另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金融监管原则:安全、有效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对银行业的监管,金融监管的对象主要是国内的商业银行。
金融监管内容:制定政策、法规。审查批准。对业务活动进行管理监督。
金融监管手段:法律手段、先进的技术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
三 国际金融体系
1 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包括外国钞票和以外币表示的信用工具及有价证券。自由外汇和非自由外汇(记账外汇或协议外汇)。
汇率: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按管理体制分:官方和市场。
按汇率制度分:固定和浮动。
按国际收支对应交易分:贸易和金融。
按银行买卖外汇分:买入价、卖出价、中间价。
按外汇交割期限分:即期、远期。
2 汇率决定
三个理论:铸币平价理论;国际借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对外贸易收支;物价水平的短期波动;两国利率对比的变化;政府的经济金融政策。
汇率对经济的影响:1)对进出口贸易收支的影响。2)对物价水平的影响。3)对资本流动的影响。4)对国内就业水平和国内收入的影响。5)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3 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国际交往使用什么货币,金币还是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各国货币汇率的安排;各国外汇收支不平衡如何调节。
国际货币总原则:1)建立相对稳定的货币机制,防止不必要的竞争性贬值。2)通过协调国际间的汇率、储备等,为国际经济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清偿力。3)促进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黄金为后盾的世界货币体系。
核心内容:两个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
实质:以美元的金块本位制和其他国家货币的金汇兑本位制相结合的虚金本位货币体系。
宗旨:通过提供长期贷款和投资,解决成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所需的长期建设资金。
1973年3月后,各国放弃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体系崩溃原因:1)特里芬难题。2)汇率体系僵化3)IMF协调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能力有限。
该体系的作用:1)促进了战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2)缓解了各国的国际收支困难,保障了各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3)稳定了战后国际金融动荡不安的局面,开辟了国际金融政策协调的新时代。
牙买加体系:1976。1。8
内容:1)确定了浮动汇率制度。2)黄金非货币化。3)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4)提高IMF的清偿能力。5)扩大了IMF的融资。
运行:国际储备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四 货币供应
1 货币需求理论
费雪和庀古剑桥方程式由商品价格和货币数量角度,研究货币需求。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论”,现代货币数量理论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1)传统货币数量学说:
欧文。费雪:MV=PT;庀古余额数量学说:Л=KY/M。
此两种说明问题: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的升降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化,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
2)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
影响人们流动性偏好动机有三项: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I0的水平线为流动性陷阱。
3)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发展
体现三个方面:利率弹性问题;资产选择问题;影响货币需求的心理动机问题。
新剑桥学派:七项动机(产出流量、货币工资、金融流动、预防投机、还款和资本化金融、弥补通货膨胀损失、政府需求扩张),三类需求(商业性动机、投机性动机、公共权利动机)。
4)现代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
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四个因素:财富总额;财富构成;金融资产预期收益率;其他因素。M/P=F(•.•.###¥¥%%)
2 货币供给机制
M0=现金通货(人民币现钞)
M1=M0 银行活期存款(即企事业单位的支票帐户存款)
M2=M1 银行体系的其他存款(定期存款、储存存款、财政存款)
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下货币供给机制的主要内容,并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尽管商业银行不具备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却具备在中央银行放出货币的基础上扩展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能力受到因素制约:1)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2)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3)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的限制。
正由于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是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因而称其为“基础货币”用“B”表示。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取决于商业银行在其所吸收的全部存款中需存入中央银行部分所占比重的存款准备率、需转化为现金及国库存款等所占比重的货币结构比率,一般将存款准备率与货币结构比率的倒数称为货币称数,K。
3 货币供给理论
1)凯恩斯及学派的货币供给分析
M=BK
2)新古典综合派对凯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
主要观点:内生货币供应论,货币供应量是内生变量。
货币政策目标放在利率上
3)货币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
弗里德曼基于对货币需求的研究,认为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要保持货币供给平衡,必须保证货币供给的稳定性。提出货币供应量的“单一原则”。公开宣布并长期坚持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
4)新经济自由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
保证市场经济模式的协调与稳定,必须保持货币的稳定,要保持币值的稳定,货币供给与商品的供给相联系。
原则:货币供给与社会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原则。保持商品追逐货币局面的原则。货币供给的增长应略低于商品供给的增长。

相关文章


2006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网内押试题及答案(四)
中级经济基础笔记5
2006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网内押试题及答案(三)
中级经济基础笔记3
中级经济基础笔记4
2006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网内押试题及答案(一)
2006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网内押试题及答案(二)
中级经济基础笔记2
冲刺串讲:中级经济《经济基础》串讲内容[三]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