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城市建设中的“小农意识”和“暴发户意识”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4 17:31:14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20年的改革开放,使亿万中国农民甩掉笠帽,进入城市。中国社会正迅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过渡,同时城市建设正经历着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建设过程。从未有过的经济实力,象一把双刃利剑,在雕塑着我们下一个世纪半数以上中国人所要居住的生活环境——一个令我们的后代引以为自豪的优美城市?还是一个令人遗憾,却欲罢不能、居之不安的钢筋水泥丛林?其关键之一是看我们的城市建设的决策和设计者是否能摆脱时代的局限性——及其孪生体“暴发户意识”。

一、 城市建设中的“小农意识”和“暴发户意识”及其危害

  小农意识是指在小农经济背景下产生的和适应于小农经济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其本身并不应作褒贬,但小农意识支配下的城市建设却祸害非浅。而且,因为它是时代给每一位社会人的烙印,具有普遍性和顽固性,要求主体特别是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必须通过学习提高认识,超越时代,方能摆脱之。小农意识表现在许多方面,剖而析之,其对城市建设的危害最大者莫过于以下几个方面:

  1、庄稼意识

  只种庄稼,不种杂草;吃害虫的青蛙是该保护的,偷吃粮食的麻雀则要除掉;七星瓢虫为朋友,五星瓢虫则为祸害,这在农业生产中本是天经地义的。而这种意识指导下的城市建设则有害无益。许多市民也许都有体验,某些城市中一号召大搞卫生,创建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其重要的工作之一便是除杂草。只有奇花异木是应栽培和维护的,盖荫棚,建温室,竭尽所能。对外国引进的草种视为“庄稼”,而对本乡本土极具繁衍力的杂种,视为杂草,于是委派大量人工除之,以除草剂杀之。殊不知鲜花也原是杂草,异草奇木在当地也是杂草路灌,原来杂草之说无非是乡土植物而已,它们最具有适应能力和繁衍能力,因而最具有生态价值。在每天都有20多个物种消失的今天,乡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成为一项全球性战略。在建筑、农田、牧场和人工林场侵吞蔓延于全球的今天,城市绿地,则是乡土生物多样性的最后避难所之一。随着时代的推移,小农意识下的“杂草”、“野树”之美会被人进一步认识。

   2、好农人意识

  勤于除草施肥,精耕细作,刻意于农艺美,是好农人意识的集中反映。在城市建设中则体现在广作模纹花坛,精于植物的整形修剪,更有龚自珍所谓“病梅”种种(这里并不是对中国盆景艺术的否定),用花草堆成龙凤宝塔之形。在特定场合,为特定目的(如儿童乐园)限量做做本无可非议,但在大都市之街上、广场上大行其道,未免令人啼笑皆非。顺便要说明的是,模纹花坛和树雕之艺术源于十六世纪法国皇家宫苑的造园艺术,而流行于中国各大城市的模纹花坛、树雕之类无非是这种艺术的仿制品而已,只不过趣味更低级;更谈不上其中国文化之特色。

  3、庆宴意识

  小农经济下的个体与群体的剩余产品和价值非常有限,而人又有穷奢极欲的天性,这就使得小农社会在一种为狂欢而节俭;为片刻奢侈而持久的“凑合”这种氛围中挣扎。因此,一年中有一可以尽情消费的节日——过年,将一年的艰辛与节俭所蓄尽在几天内消费殆尽。而且,所谓走亲串友,增进友谊,其实多带攀比之意,看谁家宴席最大,礼品最丰。人一辈子则无非两大节日(确切地说是一个),可疯狂消费一个是结婚之红喜,一个是死亡之白喜;前者将父母一辈子的所有积蓄,加之自己前半辈子的积蓄尽皆挥霍殆尽;后者则尽晚辈之所有,将亡故之悲,化为狂饮、狂欢之“喜”。其余时间便是漫漫的“凑合”,令人嘘叹的节俭。这种小农意识在现代城市中,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君不见广场街道“五一”、“十一”的花坛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气派,而且,年年翻新。今年是五千盆菊花造就的彩凤,明年是10万株五色草堆成的巨龙;君不见“大庆”、“献礼”之工程一个比一个豪华,一个比一个张扬。只可惜,节日才尽,游客散去,花凋草枯,地裂墙驳,剩下的时间则是每一个居民必须面对的缺乏生机的钢筋水泥丛林。一个可信的估计是,每年各大城市用于“五一”、“十一”大庆摆花,设花坛“宴”的投入足以为每个城市建成一个居民天天可以享用的不算小的城市绿地或公园,何乐而不为呢。如此看来,城中大摆花坛之宴与红白喜事之“宴”一样,被称为劳民伤财和低级趣味,并不为过。

  4、泥土意识

  泥土意识表现为一种摆脱与农作、农民紧密相联的“泥土”后而终于成为“城里人”的喜乐。那种 “城里人”面对双脚沾满泥土的“乡下人”而持有的优越感,使大量的城市“新移民”以不粘泥土为自豪,而去追求光亮和铺装的广场。于是乎,瓷砖大行其道,不仅厨房、厕所是瓷砖的,卧室是瓷砖的,墙是瓷砖的,地是瓷砖的,就连花坛、水池和树木的种植坑也是用瓷砖衬贴的。瓷砖的横行,使中国地域文化景观的多样消失殆尽。不必多时,人们很快会认识到,原来人们所欲摆脱的“土”恰恰是最具有生机和最为人所需要的。

  5、领地意识

  划分领地和对领地的捍卫是人和许多其它动物的一种本能,本来不应加以褒贬,但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这种领地意识之危害不可低估。

  首先是将土地切块“零售”,以红线为界容开发商各自规划设计,于是乎,高楼林立,各显其能,却毫无整体城市形象;自然的生态过程和景观元素如水系、绿地无法维持其连续性。

  第二,是绿篱和围墙的泛滥。绿篱本来起源于欧洲牧场中的牲口围篱,后来作为景观艺术,本无可非议,但其如此泛滥于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和公园大院,却反映了城市建设想象力的贫乏。同时,把本来有限的城市开放空间分隔得支离破碎。

  第三,是城市建设中的“财水不外流”意识和行为。包括将建设项目作为对本来没有能力的设计院、所或工程队的一种“福利”,即使所谓的“招标”也无非挂羊头卖狗肉。结果,不但糟蹋了城市,也糟蹋了人——使专业人员和工程人员失去了向高水平学习和奋斗的进取心。

相关文章


2003年注册规划师实务考试试题(七)
2005年注册城市规划师-实务试题与参考答案
谨防城市建设中的“小农意识”和“暴发户意识”
论中国城市规划制度与世界接轨
宜春“国家园林城市”惠泽百姓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